一种富含发酵γ-氨基丁酸郫县豆瓣酱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4121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豆瓣酱制作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富含发酵γ‑氨基丁酸郫县豆瓣酱的制作方法,该方法中使用的翻缸装置包括行架,所述行架的两端均固定有移动小车,所述行架顶部设有推杆电机,所述推杆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两端活动安装在行架上,所述横板的底端活动安装有两个以上的滑块,所述滑块底端转动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底端固定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底部沿套筒的轴线等距离铰接有两个以上的压块,所述压块为弧形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机械化设计来代替人工翻缸,提高了翻缸的效率,也提高了翻缸的效果,使得豆瓣酱的制作成本下降,同时也降低了工人的工作负荷,使得工人可以创造更多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含发酵γ-氨基丁酸郫县豆瓣酱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豆瓣酱制作
,具体的说是一种富含发酵γ-氨基丁酸郫县豆瓣酱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γ-氨基丁酸,化学名称:4-氨基丁酸,别名:γ-氨基丁酸,氨酪酸,哌啶酸,分子式:C4H9NO2,分子量:103.1,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内。植物如豆属、参属、中草药等的种子、根茎和组织液中都含有γ-氨基丁酸。在动物体内,γ-氨基丁酸几乎只存在于神经组织中,其中脑组织中的含量大约为0.1-0.6mg/克组织,免疫学研究表明,其浓度最高的区域为大脑中黑质。γ-氨基丁酸是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它参与多种代谢活动,具有很高的生理活性。郫县豆瓣,成都市郫都区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是中国顶尖调味料之一。它在选材与工艺上独树一帜,与众不同。香味醇厚却未加一点香料,色泽油润却未加任何油脂,全靠精细的加工技术和原料的优良而达到色、香、味俱佳的标准,具有辣味重、鲜红油润、辣椒块大、回味香甜的特点,是川味食谱中常用的调味佳品,有“川菜之魂”之称。其制作技艺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富含发酵γ-氨基丁酸郫县豆瓣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将干蚕豆瓣装入篓筐中,在开水中烫瓣2-3分钟,将烫好的蚕豆瓣放入温水中冷却5-6分钟,在冷却过程不断对蚕豆瓣进行搅拌,冷却至蚕豆瓣中心温度为40℃;/nS2:捞出S1中的豆瓣拌进面粉,拌匀后摊放在簸箕内入发酵室进行发酵,控温在40℃,经过6-7天长出黄霉,初发酵即告完整;/nS3:使用大肠杆菌作为菌种,发酵培养基为麸皮水解液、玉米浆、蛋白胨、硫酸镁和氯化钠,以豆油为消沫剂制得γ-氨基丁酸,将γ-氨基丁酸备用;/nS4:将S2中长霉的豆瓣放进陶缸内,同时放入盐、清水,并将S3中得到的γ-氨基丁酸放入到陶缸中,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含发酵γ-氨基丁酸郫县豆瓣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干蚕豆瓣装入篓筐中,在开水中烫瓣2-3分钟,将烫好的蚕豆瓣放入温水中冷却5-6分钟,在冷却过程不断对蚕豆瓣进行搅拌,冷却至蚕豆瓣中心温度为40℃;
S2:捞出S1中的豆瓣拌进面粉,拌匀后摊放在簸箕内入发酵室进行发酵,控温在40℃,经过6-7天长出黄霉,初发酵即告完整;
S3:使用大肠杆菌作为菌种,发酵培养基为麸皮水解液、玉米浆、蛋白胨、硫酸镁和氯化钠,以豆油为消沫剂制得γ-氨基丁酸,将γ-氨基丁酸备用;
S4:将S2中长霉的豆瓣放进陶缸内,同时放入盐、清水,并将S3中得到的γ-氨基丁酸放入到陶缸中,混合均匀后进行翻晒,翻晒过程中利用翻缸装置对豆瓣进行翻身,翻缸装置上的压块(8)将上层的豆瓣压入缸底,使得豆瓣混合均匀,等豆瓣成为红褐色后放入碾碎的辣椒末,再翻晒3-4个月,得到成熟的豆瓣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含发酵γ-氨基丁酸郫县豆瓣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γ-氨基丁酸与豆瓣的质量比为2-4:500,所述γ-氨基丁酸为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富含发酵γ-氨基丁酸郫县豆瓣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翻晒每天要进行2-3次,利用翻缸装置早晚各翻晒一次,当日气温超过30摄氏度时中午增加翻晒一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含发酵γ-氨基丁酸郫县豆瓣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的翻缸装置包括行架(1),所述行架(1)的两端均固定有移动小车(2),所述行架(1)顶部设有推杆电机(3),所述推杆电机(3)的输出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银江李文飞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饭扫光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