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浮置板单元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80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置板单元轨道,包括浮置单元板及装配式智能隔振器。浮置单元板包括多块浮置板单元块及连接组件,多块浮置板单元块沿轨道线路延伸方向依次布设,各浮置板单元块上设有多个用于分别容置装配式智能隔振器的安装预留孔,连接组件用于将多块浮置板单元块连接形成浮置单元板。装配式智能隔振器包括内外套合设置的内筒组件和外筒组件,外筒组件的上端容置于对应设置的安装预留孔中且与对应设置的浮置板单元块一体成型,内筒组件套设于外筒组件内,且内筒组件的下端由外筒组件的下端伸出后与轨道基础相连,内筒组件用于供给外筒组件沿竖直方向伸缩设置的弹性支承力及液压阻尼力,以对浮置单元板沿竖直方向进行浮置支撑以减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浮置板单元轨道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浮置板单元轨道。
技术介绍
浮置板道床是目前降低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最有效的结构,与其它减振轨道相比具有减振效果好、后期运行维护费用少、使用寿命长等显著优点。现有浮置板道床由多段浮置板单元轨道沿轨道线路的延伸方向依次连接形成,而浮置板单元轨道包括浮置单元板、及与浮置单元板相连用于对浮置单元板进行浮置支承的弹性支承结构。现有浮置单元板一般采用现浇或预制安装的施工方式,但现浇浮置单元板因构造复杂,现场浇筑施工的质量不易保证,易出现外观差、钢筋外露、表面开裂、轨道几何尺寸精度偏差大等问题。普通预制浮置单元板虽适合工厂大批量生产,施工速度快,但隧道施工现场断面小,受施工空间和运输吊装的限制,普通预制浮置单元板单块长度一般为3.6m~8m,无法达到现浇浮置单元板的25m~30m,较短的长度和较小的质量均降低了普通预制浮置单元板的减振效果。由于受板体长度限制,由普通预制浮置单元板构成的浮置板单元轨道必然会在相邻浮置板的板端出现不连续的情况,且不连续情况较多,列车经过浮置单元板板端时产生的振动响应较经过板中时产生的振动响应大得多,行车安全性降低,板端的轨道部件受力条件较差导致使用寿命降低;虽然实际工程中采用剪力铰连接相邻的普通预制浮置单元板,但还是不能有效解决板端不连续带来的“影响浮置板单元轨道结构稳定、安全使用”的问题。另一方面,轨道交通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着振动现象,对于浮置板单元轨道这样一种浮置体系,车致振动在该体系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振动必然伴随着能量的产生,现有技术中,用于对浮置板单元轨道进行浮置支承的弹性支承结构仅能对浮置板单元轨道进行物理支承以降低振动,并对车致振动的降低非常有限,工作状态不稳定、工作安全性低,且不能对由于振动产生的能量进行收集及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不符合绿色、节能的工程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浮置板单元轨道,以解决现有普通预制板单元轨道存在的受施工空间和运输吊装限制、行车安全性差、减振效果差及维修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浮置板单元轨道,设置于轨道基础上,浮置板单元轨道包括沿轨道线路延伸方向布设的浮置单元板、及用于对浮置单元板沿竖直方向进行浮置支撑的多个装配式智能隔振器;浮置单元板包括多块浮置板单元块及连接组件,多块浮置板单元块沿轨道线路延伸方向依次布设且拼接连接,各浮置板单元块上设有多个用于分别容置装配式智能隔振器的安装预留孔,连接组件用于将多块浮置板单元块连接形成浮置单元板;装配式智能隔振器包括沿竖直方向内外套合设置的内筒组件和外筒组件,外筒组件的上端容置于对应设置的安装预留孔中且与对应设置的浮置板单元块一体成型,内筒组件套设于外筒组件内,且内筒组件的下端由外筒组件的下端伸出后与轨道基础相连,内筒组件用于供给外筒组件沿竖直方向伸缩设置的弹性支承力及液压阻尼力,以对浮置单元板沿竖直方向进行浮置支撑以减振。进一步地,浮置板单元块包括预制板体及承轨台组;预制板体包括相对布设的第一拼接面和第二拼接面,第一拼接面和第二拼接面均沿浮置单元板的宽度方向布设,且第一拼接面与相邻两侧面斜交布设呈斜面,第二拼接面与相邻两侧面垂直布设呈垂直面或第二拼接面与第一拼接面沿浮置板单元块的中线面对称布设;第一拼接面和第二拼接面之间分别连接有相对布设的外端面和内端面,第一拼接面、外端面、第二拼接面及内端面构成预制板体的四周侧面,预制板体还包括用于作为支承平台的上表面、及与上表面相对设置的下表面;预制板体的第一拼接面与相邻预制板体的第一拼接面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形成沿直线延伸的直线型浮置单元板;和/或预制板体的第一拼接面与相邻预制板体的第二拼接面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形成具有弯曲曲度的曲线型浮置单元板;安装预留孔设置于预制板体的下表面上,且朝对应设置的上表面内凹延伸;承轨台组连接于预制板体的上表面上,承轨台组用于安装轨道部件。进一步地,预制板体沿水平方向的截面呈直角梯形,第一拼接面构成直角梯形的斜边,第二拼接面构成直角梯形的直角边,外端面和内端面分别构成直角梯形的上顶边和下底边;或者预制板体沿水平方向的截面呈等腰梯形,第一拼接面和第二拼接面分别构成等腰梯形的两个等腰边,内端面构成等腰梯形的上顶边,外端面构成等腰梯形的下底边。进一步地,外筒组件包括空心筒状的外套筒,外套筒与浮置板轨道浇注成型,外套筒的内筒壁上设有沿其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卡槽;内筒组件包括套设于外套筒内的内套筒、及连接于内套筒外筒壁上的多块卡扣,多块卡扣用于分别插设于对应设置的卡槽内,以使内套筒与外套筒可拆卸式连接。进一步地,装配式智能隔振器还包括调整垫片组,调整垫片组用于支承于卡扣上且卡设于卡扣与对应设置的卡槽的底端面之间,以用于调整外筒组件下端的离地高度。进一步地,内筒组件还包括用于供给沿竖直方向伸缩设置的弹性支承力的弹性力供给构件,弹性力供给构件包括安装底座和弹性支承件;安装底座用于与轨道基础相连以支承于轨道基础上,且安装底座与内套筒相对布设;弹性支承件设置于安装底座与内套筒之间,且弹性支承件的两端分别与对应设置的安装底座和内套筒相连,以用于供给内套筒沿竖直方向伸缩设置的弹性支承力。进一步地,内筒组件还包括用于供给沿竖直方向的液压阻尼力的液压力供给构件,液压力供给构件包括第一连接垫片、压筒及盛料筒;第一连接垫片连接于内套筒的下表面上;盛料筒连接于安装底座上,盛料筒的顶端设有朝其底端内凹延伸且截面呈环形的容置环槽,容置环槽内装有用于供给液压阻尼力的液体阻尼材料;压筒的上端与第一连接垫片顶抵,压筒的下端设有朝其上端内凹延伸以用于避让位于容置环槽中心的中心凸柱的避让轴腔,压筒的下端由盛料筒的顶端插入容置环槽中,且压筒的下端抵压液体阻尼材料以使避让轴腔的腔底不与中心凸柱顶抵。进一步地,振动能量转化装置包括连接于内套筒下端面上的第二连接垫片、连接于安装底座上表面上的发电机和储电器、配合设置的丝杆和丝杆螺母、及啮合设置的转化齿轮和输入齿轮;丝杆竖直设置,丝杆的底端滑动插设于安装支座上,丝杆的顶端与第二连接垫片顶抵,丝杆螺母螺纹连接于丝杆的外圆上,且丝杆螺母通过连接杆固定支设于安装底座上;转化齿轮与丝杆螺母的底端固定连接,输入齿轮与发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发电机分别与储电器和小功率电器元件相连。进一步地,装配式智能隔振器还包括用于对浮置单元板振动的动力响应数据进行监测的动力响应监测装置;动力响应监测装置与振动能量转换装置相连,且动力响应监测装置部分结构设置于外套筒内以对动力响应数据进行获取,动力响应监测装置的另一部分结构设置于远程监控中心以对获取的动力响应数据进行处理和显示,以使位于远程监控中心的监控人员实时评估浮置单元板的健康状态。进一步地,动力响应监测装置包括连接于外套筒内筒壁上的信号采集器,信号采集器用于对外套筒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信号分别进行采集,信号采集器连接有用于传输信号的信号传输器,信号传输器连接于安装底座上,且信号采集器和信号传输器分别与发电机相连;信号传输器连接有设置于远程监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置板单元轨道,其特征在于,设置于轨道基础上,所述浮置板单元轨道包括沿轨道线路延伸方向布设的浮置单元板、及用于对所述浮置单元板沿竖直方向进行浮置支撑的多个装配式智能隔振器;/n所述浮置单元板包括多块浮置板单元块(10)及连接组件(20),多块所述浮置板单元块(10)沿轨道线路延伸方向依次布设且拼接连接,各所述浮置板单元块(10)上设有多个用于分别容置所述装配式智能隔振器的安装预留孔(107),所述连接组件(20)用于将多块所述浮置板单元块(10)连接形成所述浮置单元板;/n所述装配式智能隔振器包括沿竖直方向内外套合设置的内筒组件(50)和外筒组件(60),所述外筒组件(60)的上端容置于对应设置的所述安装预留孔(107)中且与对应设置的所述浮置板单元块(10)一体成型,所述内筒组件(50)套设于所述外筒组件(60)内,且所述内筒组件(50)的下端由所述外筒组件(60)的下端伸出后与所述轨道基础相连,所述内筒组件(50)用于供给所述外筒组件(60)沿竖直方向伸缩设置的弹性支承力及液压阻尼力,以对所述浮置单元板沿竖直方向进行浮置支撑以减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置板单元轨道,其特征在于,设置于轨道基础上,所述浮置板单元轨道包括沿轨道线路延伸方向布设的浮置单元板、及用于对所述浮置单元板沿竖直方向进行浮置支撑的多个装配式智能隔振器;
所述浮置单元板包括多块浮置板单元块(10)及连接组件(20),多块所述浮置板单元块(10)沿轨道线路延伸方向依次布设且拼接连接,各所述浮置板单元块(10)上设有多个用于分别容置所述装配式智能隔振器的安装预留孔(107),所述连接组件(20)用于将多块所述浮置板单元块(10)连接形成所述浮置单元板;
所述装配式智能隔振器包括沿竖直方向内外套合设置的内筒组件(50)和外筒组件(60),所述外筒组件(60)的上端容置于对应设置的所述安装预留孔(107)中且与对应设置的所述浮置板单元块(10)一体成型,所述内筒组件(50)套设于所述外筒组件(60)内,且所述内筒组件(50)的下端由所述外筒组件(60)的下端伸出后与所述轨道基础相连,所述内筒组件(50)用于供给所述外筒组件(60)沿竖直方向伸缩设置的弹性支承力及液压阻尼力,以对所述浮置单元板沿竖直方向进行浮置支撑以减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置板单元轨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置板单元块(10)包括预制板体(11)及承轨台组;
所述预制板体(11)包括相对布设的第一拼接面(101)和第二拼接面(102),所述第一拼接面(101)和所述第二拼接面(102)均沿所述浮置单元板的宽度方向布设,且所述第一拼接面(101)与相邻两侧面斜交布设呈斜面,所述第二拼接面(102)与相邻两侧面垂直布设呈垂直面或所述第二拼接面(102)与所述第一拼接面(101)沿所述浮置板单元块(10)的中线面对称布设;所述第一拼接面(101)和所述第二拼接面(102)之间分别连接有相对布设的外端面(103)和内端面(104),所述第一拼接面(101)、所述外端面(103)、所述第二拼接面(102)及所述内端面(104)构成所述预制板体(11)的四周侧面,所述预制板体(11)还包括用于作为支承平台的上表面(105)、及与所述上表面(105)相对设置的下表面;
所述预制板体(11)的第一拼接面(101)与相邻所述预制板体(11)的第一拼接面(101)通过所述连接组件(20)连接形成沿直线延伸的直线型浮置单元板;和/或
所述预制板体(11)的第一拼接面(101)与相邻所述预制板体(11)的第二拼接面(102)通过所述连接组件(20)连接形成具有弯曲曲度的曲线型浮置单元板;
所述安装预留孔(107)设置于所述预制板体(11)的所述下表面上,且朝对应设置的所述上表面(105)内凹延伸;
所述承轨台(12)组连接于所述预制板体(11)的上表面(105)上,所述承轨台(12)组用于安装轨道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置板单元轨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制板体(11)沿水平方向的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第一拼接面(101)构成所述直角梯形的斜边,所述第二拼接面(102)构成所述直角梯形的直角边,所述外端面(103)和所述内端面(104)分别构成所述直角梯形的上顶边和下底边;或者
所述预制板体(11)沿水平方向的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第一拼接面(101)和所述第二拼接面(102)分别构成所述等腰梯形的两个等腰边,所述内端面(104)构成所述等腰梯形的上顶边,所述外端面(103)构成所述等腰梯形的下底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置板单元轨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筒组件(60)包括空心筒状的外套筒(61),所述外套筒(61)与所述浮置板轨道浇注成型,所述外套筒(61)的内筒壁上设有沿其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卡槽(620);
所述内筒组件(50)包括套设于所述外套筒(61)内的内套筒(51)、及连接于所述内套筒(51)外筒壁上的多块卡扣(52),多块所述卡扣(52)用于分别插设于对应设置的所述卡槽(620)内,以使所述内套筒(51)与所述外套筒(61)可拆卸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置板单元轨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配式智能隔振器还包括调整垫片组(9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辉黄宇佳曾志平陈伟刘禹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