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区域内的铁路整体道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9318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区域内的铁路整体道床结构,铁路整体道床结构的结构层依次包括从上至下设置的混凝土沥青路面面层(1)、水泥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碎石垫层(4)、钢轨(5)、支撑块(7)、整体道床(8)、砂夹卵石垫层(9)、高强土工格栅(10)、沥青木板(11),其中,支撑块(7)嵌入在整体道床(8)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较好的耐久性;经济环保,能够有效的利用城市的轨道交通的空间,节约用地,施工便捷,有效节约工程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区域内的铁路整体道床结构
本技术涉及市政轨道交通应用
,尤其涉及一种市政区域内的铁路整体道床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高速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迫切的需要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中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尤其是各种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多种交通系统形式在我国大中小型城市快速发展,大大的缓解了市政区域的交通压力。而市政交通系统同城市道路往往存在着交叉和共行的情况,且市域内的用地往往受到规划、现有规模、征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采用常规的上跨或下穿的立体交叉形式往往存在施工周期长、妨碍市政道路立体交叉规模、工程投资高、安全风险性高等不利因素。因此急需要一种能够合理共存的平面结构形式,高效的利用轨道交通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久、经济环保、有效的利用城市的轨道交通的空间的市政区域内的铁路整体道床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市政区域内的铁路整体道床结构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市政区域内的铁路整体道床结构,铁路整体道床结构的结构层依次包括从上至下设置的混凝土沥青路面面层、水泥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碎石垫层、钢轨、支撑块、整体道床、砂夹卵石垫层、高强土工格栅、沥青木板,其中,支撑块嵌入在整体道床内。进一步,水泥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包括从上至下设置的含4.5~5.5%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含3.5~4.5%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一步,整体道床为现浇C40钢筋混凝土,支撑块为预制C40钢筋混凝土块。进一步,支撑块与钢轨之间设置有钢轨垫板及扣件,钢轨垫板及扣件位于支撑块的上部。进一步,混凝土沥青路面面层的下部设置有透油层和下封层。进一步,混凝土沥青路面面层的下部设置有15cm~25cm的含4.5~5.5%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15cm~25cm的含3.5~4.5%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一步,含3.5~4.5%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底部设置有0.3cm~0.8cm厚的集配碎石。进一步,砂夹卵石垫层的厚度为0.2~0.8m,最大直径小于等于50mm。进一步,高强土工格栅设置在砂夹卵石垫层内,且位于砂夹卵石垫层的中部满铺,两侧端部设置有折回部分,高强土工格栅回折各1.5cm~2.5cm。本技术的一种市政区域内的铁路整体道床结构的优点在于:1)钢轨下部的整体道床采用预制和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的耐久性;2)整体道床底部采用砂夹卵石反滤层夹高强土工格栅的结构形式,其整体道床基底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受力均匀,沉降量小;3)完成后的整体道床具有维护工作量少、结构简单、整体性强及表面整洁等诸多优点;4)良好的环保特性,对环境无污染,所采用的材料均为工程预制好的材料;5)通过将市政道路的路面结构层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整体道床有机集合,其结果形式具有有效的利用城市的轨道交通的空间,节约用地,施工便捷、有效节约工程投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铁路整体道床结构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铁路整体道床结构的结构俯瞰示意图。图中:1、混凝土沥青路面面层;2、含5%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含4%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4、级配碎石垫层;5、钢轨;6、钢轨垫板及扣件;7、支撑块;8、整体道床;9、砂夹卵石垫层;10、高强土工格栅;11、沥青木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市政区域内的铁路整体道床结构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2所示,其示为本技术的一种市政区域内的铁路整体道床结构,结构层依次包括从上至下设置的混凝土沥青路面面层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碎石垫层4、钢轨5、支撑块7、整体道床8、砂夹卵石垫层9、高强土工格栅10、沥青木板11。其中,水泥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包括从上至下设置的含4.5~5.5%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优选5%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和含3.5~4.5%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优选含4%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此外,本技术以含5%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和含4%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为例,并不限于5%和4%的比例。进一步,支撑块7嵌入到整体道床8内,其中,整体道床8采用现浇C40钢筋混凝土,支撑块7采用预制C40钢筋混凝土块。此外,支撑块7与钢轨5之间设置有钢轨垫板及扣件,钢轨垫板及扣件位于支撑块7的上部。进一步,混凝土沥青路面面层1为常规8cm厚的AC-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路面层,下部设置有透油层和下封层。并且,混凝土沥青路面面层1的下部设置有15cm~25cm(优选20cm厚)的含4.5~5.5%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15cm~25cm(优选20cm厚)的含3.5~4.5%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其中,水泥稳定碎石是以级配碎石作骨料,采用一定数量的胶凝材料和足够的灰浆体积填充骨料的空隙,按嵌挤原理摊铺压实。其压实度接近于密实度,强度主要靠碎石间的嵌挤锁结原理,同时有足够的灰浆体积来填充骨料的空隙。初期强度高,并且强度随龄期而增加很快结成板体,因而具有较高的强度,抗渗度和抗冻性较好进一步,含3.5~4.5%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底部设置有0.3cm~0.8cm(优选0.5cm厚)0.5m厚的集配碎石。进一步,砂夹卵石垫层9的厚度为0.2~0.8m(优选0.5m),采用级配良好且未风化的砾石,其最大直径小于等于50mm。砂夹卵石垫层9的材料应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碎石垫层细粒含量小于等于10%。工程要求垫层具有排水功能时,垫层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进一步,高强土工格栅10设置在砂夹卵石垫层9内,且位于砂夹卵石垫层的中部满铺,两侧端部设置有折回部分,高强土工格栅回折各1.5cm~2.5cm(优选2.0m),高强土工格栅10采用单向拉伸塑料土工格栅(80KN/m):极限抗拉强度≥80KN/m;屈服伸长率≤10%;2%伸长率时拉伸力26KN/m,5%伸长率时拉伸力≥48KN/m。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1、基底处理铺设垫层。填筑前,需挖除需换填的土层至基底设计标高,整平地基基底后铺设0.2m的砂夹卵石垫层9,其上铺设一层高强土工格栅10,两侧各回折2.0m,其上铺设0.3m厚的砂夹卵石垫层9。2、整体道床铺设。在砂夹卵石垫层9的顶部支模绑扎浇筑C40混凝土,安放好绑扎好的钢筋,继续浇筑混凝土至设计标高。顶部按照纵向间距0.6m,中心间距1.435m,于整体道床顶部埋设预制好的轨下的支撑块7,如图2所示。3、与相邻结构物处理。整体道床与相邻结构物等接触部位分别设一条通长沉降缝,内设沥青木板11。4、轨道结构的处理。待整体道床8的钢筋混凝土的强度满足要求后,于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区域内的铁路整体道床结构,其特征在于,铁路整体道床结构的结构层依次包括从上至下设置的混凝土沥青路面面层(1)、水泥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碎石垫层(4)、钢轨(5)、支撑块(7)、整体道床(8)、砂夹卵石垫层(9)、高强土工格栅(10)、沥青木板(11),其中,支撑块(7)嵌入在整体道床(8)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区域内的铁路整体道床结构,其特征在于,铁路整体道床结构的结构层依次包括从上至下设置的混凝土沥青路面面层(1)、水泥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碎石垫层(4)、钢轨(5)、支撑块(7)、整体道床(8)、砂夹卵石垫层(9)、高强土工格栅(10)、沥青木板(11),其中,支撑块(7)嵌入在整体道床(8)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区域内的铁路整体道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水泥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包括从上至下设置的含4.5~5.5%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含3.5~4.5%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区域内的铁路整体道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整体道床(8)为现浇C40钢筋混凝土,支撑块(7)为预制C40钢筋混凝土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区域内的铁路整体道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块(7)与钢轨(5)之间设置有钢轨垫板及扣件,钢轨垫板及扣件位于支撑块(7)的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凯孟庆文欧成章王飞张翔马文军于东彬石晓旺邱磊聂廷立马欢雄刘强吕新强王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