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拼装式智能浮置板轨道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801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拼装式智能浮置板轨道单元,包括浮置单元板及多个智能隔振器。浮置单元板包括多块浮置板单元块及连接结构,多块浮置板单元块沿轨道线路延伸方向依次布设,各浮置板单元块上设有多个安装预留孔,连接结构设置于相邻浮置板单元块之间。智能隔振器包括内外套合设置的内筒组件和外筒组件,外筒组件的上端设置于安装预留孔中,内筒组件套设于外筒组件内,且内筒组件的下端由外筒组件的下端伸出后与轨道基础相连,内筒组件用于供给外筒组件沿竖直方向伸缩设置的弹性支承力,或者内筒组件用于供给外筒组件沿竖直方向伸缩设置的弹性支承力及液压阻尼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拼装式智能浮置板轨道单元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拼装式智能浮置板轨道单元。
技术介绍
浮置板道床是目前降低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最有效的结构,与其它减振轨道相比具有减振效果好、后期运行维护费用少、使用寿命长等显著优点。现有浮置板道床由多段浮置板单元轨道沿轨道线路的延伸方向依次连接形成,而浮置板单元轨道包括浮置单元板、及与浮置单元板相连用于对浮置单元板进行浮置支承的弹性支承结构。现有浮置单元板一般采用现浇或预制安装的施工方式,但现浇浮置单元板因构造复杂,现场浇筑施工的质量不易保证,易出现外观差、钢筋外露、表面开裂、轨道几何尺寸精度偏差大等问题。普通预制浮置板虽适合工厂大批量生产,施工速度快,但隧道施工现场断面小,受施工空间和运输吊装的限制,普通预制浮置板单块长度一般为3.6m~8m,无法达到现浇浮置板的25m~30m,较短的长度和较小的质量均降低了普通预制浮置板的减振效果。普通预制浮置板受长度影响,实际施工过程中,需通过设置于相邻两块预制浮置板之间的剪力铰将预制浮置板连接成所需长度的浮置板道床段,由于相邻预制浮置板板端不连续,且需设置连接扣件进行连接,故而工作时受冲击作用影响,连接扣件容易损坏且板端不连续,使得行车安全性差、减振效果差,且轨道结构使用寿命短,需要经常维修,所需维修成本高,并经常维修进而影响浮置板道床段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轨道交通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着振动现象,对于浮置板单元轨道这样一种浮置体系,车致振动在该体系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振动必然伴随着能量的产生,现有技术中,用于对浮置板单元轨道进行浮置支承的弹性支承结构仅能对浮置板单元轨道进行物理支承以降低振动,并对车致振动的降低非常有限,工作状态不稳定、工作安全性低,且不能对由于振动产生的能量进行收集及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不符合绿色、节能的工程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拼装式智能浮置板轨道单元,以解决现有普通预制板存在的受施工空间和运输吊装限制、行车安全性差、减振效果差、维修成本高、及现有弹性支承结构仅能对浮置板轨道进行物理支承而不能对振动产生的能量进行转换及利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拼装式智能浮置板轨道单元,包括浮置单元板及多个智能隔振器;浮置单元板包括多块浮置板单元块及连接结构,多块浮置板单元块沿轨道线路延伸方向依次布设,各浮置板单元块上设有多个用于分别容置智能隔振器的安装预留孔,连接结构设置于相邻浮置板单元块之间,以用于使多块浮置板单元块连接形成沿直线延伸的直线型拼装式浮置单元板,或者使多块浮置板单元块连接形成具有弯曲曲度的曲线型拼装式浮置单元板;智能隔振器包括沿竖直方向内外套合设置的内筒组件和外筒组件,外筒组件的上端设置于对应设置的安装预留孔中,内筒组件套设于外筒组件内,且内筒组件的下端由外筒组件的下端伸出后与轨道基础相连,内筒组件用于供给外筒组件沿竖直方向伸缩设置的弹性支承力,或者内筒组件用于供给外筒组件沿竖直方向伸缩设置的弹性支承力及液压阻尼力,以对浮置单元板沿竖直方向进行浮置支撑以减振。进一步地,浮置板单元块包括预制板体及承轨台组;预制板体包括相对布设的第一拼接面和第二拼接面,第一拼接面和第二拼接面均沿浮置单元板的宽度方向布设,且第一拼接面与相邻两侧面斜交布设呈斜面,第二拼接面与相邻两侧面垂直布设呈垂直面或第二拼接面与第一拼接面沿浮置板单元块的中线面对称布设;第一拼接面和第二拼接面之间分别连接有相对布设的外端面和内端面,第一拼接面、外端面、第二拼接面及内端面构成预制板体的四周侧面,预制板体还包括用于作为支承平台的上表面、及与上表面相对设置的下表面;预制板体的第一拼接面与相邻预制板体的第一拼接面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形成沿直线延伸的直线型浮置单元板;和/或预制板体的第一拼接面与相邻预制板体的第二拼接面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形成具有弯曲曲度的曲线型浮置单元板;安装预留孔设置于预制板体的下表面上,且朝对应设置的上表面内凹延伸;承轨台组连接于预制板体的上表面上,承轨台组用于安装轨道部件。进一步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于相邻两预制板体之间的多组第一连接板组、及填充于相邻两预制板体之间的混凝土连接层;第一连接板组包括固定端埋设于第一块预制板体内且连接端由第一拼接面伸出的第一连接板、固定端埋设于与第一块预制板体相邻的第二块预制板体内且连接端由第一拼接面或第二拼接面伸出的第二连接板、及用于锁紧固定的第一紧固件,第一连接板的连接端与第二连接板的连接端相互顶抵,第一紧固件同时穿设于第一连接板的连接端与第二连接板的连接端中,以将对应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锁紧固定;混凝土连接层填充于相邻两预制板体之间并包覆第一连接板的连接端、第二连接板的连接端及第一紧固件。进一步地,连接结构包括固定端埋设于第一块预制板体内且连接端由第一拼接面伸出的第一连接筋、固定端埋设于与第一块预制板体相邻的第二块预制板体内且连接端由第一拼接面或第二拼接面伸出的第二连接筋、与第一连接筋的连接端固定的第二连接板组、与第二连接筋的连接端固定的第三连接板组、用于锁紧固定的第二紧固件、及填充于相邻两预制板体之间的混凝土连接层;第二连接板组和第三连接板组均沿拼装式浮置单元板的宽度方向排布,且第二连接板组与第三连接板组一一对应并相互抵靠;第二紧固件同时穿设于第二连接板组和第三连接板组中,以将对应设置的第二连接板组和第三连接板组锁紧固定;混凝土连接层包覆第二连接板组、第三连接板组及第二紧固件。进一步地,预制板体的第一拼接面的两端各设有装配预留孔,装配预留孔垂直第一拼接面开设并贯通预制板体至第二拼接面外,预制板体的上表面上设有内凹且与装配预留孔连通的注浆预留孔;连接结构包括用于将多块依次设置的预制板体沿轨道线路延伸方向相对拉紧的锚固杆组,锚固杆组穿设于多块依次设置的预制板体的装配预留孔中,且锚固杆组的两端分别伸出对应侧的预制板体的装配预留孔;连接结构还包括填充于装配预留孔中且包覆对应设置的锚固杆组的混凝土连接筒、填充于注浆预留孔中且与对应设置的混凝土连接筒连接的混凝土连接柱、及填充于预制板体的锚固杆组的外伸端并使相邻两预制板体连接为一体的混凝土连接层。进一步地,预制板体的内端面和外端面上分别设有内凹的连接预留孔;连接结构包括分设于第一块预制板体两侧的定位支承装置、分设于与第一块预制板体相邻的第二块预制板体两侧的纵向施力装置、设置于第一块预制板体与第二块预制板体之间的咬齿形连接结构、及填充于咬齿形连接结构之间的拼接剂;定位支承装置固定支承于地面上,且与对应的内端面或外端面上的连接预留孔可拆卸式连接,以用于固定支承预制板体;纵向施力装置支承于地面上,且与对应的内端面或外端面上的连接预留孔可拆卸式连接,通过纵向施力装置向第二块预制板体施加朝支承于定位支承装置上的第一块预制板体靠紧的推力,以使咬齿形连接结构通过拼接剂相互咬紧固定。进一步地,相邻两预制板体之间设有灌注腔;连接结构包括预埋于第一块预制板体的第一连接管、及预埋于与第一块预制板体相邻的第二块预制板体的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均为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拼装式智能浮置板轨道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浮置单元板及多个智能隔振器;/n所述浮置单元板包括多块浮置板单元块(10)及连接结构(20),多块所述浮置板单元块(10)沿轨道线路延伸方向依次布设,各所述浮置板单元块(10)上设有多个用于分别容置所述智能隔振器的安装预留孔(107),所述连接结构(20)设置于相邻所述浮置板单元块(10)之间,以用于使多块所述浮置板单元块(10)连接形成沿直线延伸的直线型拼装式浮置单元板,或者使多块所述浮置板单元块(10)连接形成具有弯曲曲度的曲线型拼装式浮置单元板;/n所述智能隔振器包括沿竖直方向内外套合设置的内筒组件(50)和外筒组件(60),所述外筒组件(60)的上端设置于对应设置的所述安装预留孔(107)中,所述内筒组件(50)套设于所述外筒组件(60)内,且所述内筒组件(50)的下端由所述外筒组件(60)的下端伸出后与所述轨道基础相连,所述内筒组件(50)用于供给所述外筒组件(60)沿竖直方向伸缩设置的弹性支承力,或者所述内筒组件(50)用于供给所述外筒组件(60)沿竖直方向伸缩设置的弹性支承力及液压阻尼力,以对所述浮置单元板沿竖直方向进行浮置支撑以减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拼装式智能浮置板轨道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浮置单元板及多个智能隔振器;
所述浮置单元板包括多块浮置板单元块(10)及连接结构(20),多块所述浮置板单元块(10)沿轨道线路延伸方向依次布设,各所述浮置板单元块(10)上设有多个用于分别容置所述智能隔振器的安装预留孔(107),所述连接结构(20)设置于相邻所述浮置板单元块(10)之间,以用于使多块所述浮置板单元块(10)连接形成沿直线延伸的直线型拼装式浮置单元板,或者使多块所述浮置板单元块(10)连接形成具有弯曲曲度的曲线型拼装式浮置单元板;
所述智能隔振器包括沿竖直方向内外套合设置的内筒组件(50)和外筒组件(60),所述外筒组件(60)的上端设置于对应设置的所述安装预留孔(107)中,所述内筒组件(50)套设于所述外筒组件(60)内,且所述内筒组件(50)的下端由所述外筒组件(60)的下端伸出后与所述轨道基础相连,所述内筒组件(50)用于供给所述外筒组件(60)沿竖直方向伸缩设置的弹性支承力,或者所述内筒组件(50)用于供给所述外筒组件(60)沿竖直方向伸缩设置的弹性支承力及液压阻尼力,以对所述浮置单元板沿竖直方向进行浮置支撑以减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智能浮置板轨道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置板单元块(10)包括预制板体(11)及承轨台组;
所述预制板体(11)包括相对布设的第一拼接面(101)和第二拼接面(102),所述第一拼接面(101)和所述第二拼接面(102)均沿所述浮置单元板的宽度方向布设,且所述第一拼接面(101)与相邻两侧面斜交布设呈斜面,所述第二拼接面(102)与相邻两侧面垂直布设呈垂直面或所述第二拼接面(102)与所述第一拼接面(101)沿所述浮置板单元块(10)的中线面对称布设;所述第一拼接面(101)和所述第二拼接面(102)之间分别连接有相对布设的外端面(103)和内端面(104),所述第一拼接面(101)、所述外端面(103)、所述第二拼接面(102)及所述内端面(104)构成所述预制板体(11)的四周侧面,所述预制板体(11)还包括用于作为支承平台的上表面(105)、及与所述上表面(105)相对设置的下表面;
所述预制板体(11)的第一拼接面(101)与相邻所述预制板体(11)的第一拼接面(101)通过所述连接结构(20)连接形成沿直线延伸的直线型浮置单元板;和/或
所述预制板体(11)的第一拼接面(101)与相邻所述预制板体(11)的第二拼接面(102)通过所述连接结构(20)连接形成具有弯曲曲度的曲线型浮置单元板;
所述安装预留孔(107)设置于所述预制板体(11)的所述下表面上,且朝对应设置的所述上表面(105)内凹延伸;
所述承轨台(12)组连接于所述预制板体(11)的上表面(105)上,所述承轨台(12)组用于安装轨道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装式智能浮置板轨道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结构(20)包括连接于相邻两所述预制板体(11)之间的多组第一连接板组(21)、及填充于相邻两所述预制板体(11)之间的混凝土连接层(22);
所述第一连接板组(21)包括固定端埋设于第一块所述预制板体(11)内且连接端由所述第一拼接面(101)伸出的第一连接板(211)、固定端埋设于与第一块所述预制板体(11)相邻的第二块所述预制板体(11)内且连接端由所述第一拼接面(101)或所述第二拼接面(102)伸出的第二连接板(212)、及用于锁紧固定的第一紧固件(213),所述第一连接板(211)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12)的连接端相互顶抵,所述第一紧固件(213)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11)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12)的连接端中,以将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板(2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12)锁紧固定;
所述混凝土连接层(22)填充于相邻两所述预制板体(11)之间并包覆所述第一连接板(211)的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板(212)的连接端及所述第一紧固件(2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装式智能浮置板轨道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结构(20)包括固定端埋设于第一块所述预制板体(11)内且连接端由所述第一拼接面(101)伸出的第一连接筋、固定端埋设于与第一块所述预制板体(11)相邻的第二块所述预制板体(11)内且连接端由所述第一拼接面(101)或所述第二拼接面(102)伸出的第二连接筋、与所述第一连接筋的连接端固定的第二连接板组(27)、与所述第二连接筋的连接端固定的第三连接板组(28)、用于锁紧固定的第二紧固件(29)、及填充于相邻两所述预制板体(11)之间的混凝土连接层(22);
所述第二连接板组(27)和所述第三连接板组(28)均沿所述拼装式浮置单元板的宽度方向排布,且所述第二连接板组(27)与所述第三连接板组(28)一一对应并相互抵靠;
所述第二紧固件(29)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组(27)和所述第三连接板组(28)中,以将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二连接板组(27)和所述第三连接板组(28)锁紧固定;
所述混凝土连接层(22)包覆所述第二连接板组(27)、所述第三连接板组(28)及所述第二紧固件(29)。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装式智能浮置板轨道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制板体(11)的所述第一拼接面(101)的两端各设有装配预留孔(110),所述装配预留孔垂直所述第一拼接面(101)开设并贯通所述预制板体(11)至所述第二拼接面(102)外,所述预制板体(11)的所述上表面(105)上设有内凹且与所述装配预留孔连通的注浆预留孔(106);
所述连接结构(20)包括用于将多块依次设置的所述预制板体(11)沿轨道线路延伸方向相对拉紧的锚固杆组(32),所述锚固杆组(32)穿设于多块依次设置的所述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辉黄宇佳曾志平陈伟刘禹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