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2516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凝器码垛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冷凝器上料装置,其包括上料支架、搬运装置和至少两个定位横杆,上料支架的底面具有相互垂直的横向和纵向,上料支架包括上料工位和整形定位工位;搬运装置包括往复于上料工位和整形定位工位之间运动,并用以承载冷凝器的搬运机构;至少两个定位横杆均沿平行于横向的方向延伸并在沿平行于纵向的方向上并排且间隔设置;每个定位横杆上均形成有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且用以与冷凝器的侧壁相抵的多个定位挡条,各定位横杆上多个定位挡条与另一个定位横杆上多个定位挡条分别一一对应对齐设置。与现有技术对比,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冷凝器的自动化组装和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凝器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冷凝器码垛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凝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冷凝器生产后,需要将其进行堆叠存放,传统的方式是在冷凝器清洗后,人工将其进行摆放,再由码垛机械手抓取至码垛盘上进行堆叠,然而,人工摆放费时费力,劳动强度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凝器上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人工方式对冷凝器进行摆放,工作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冷凝器上料装置,其包括上料支架、搬运装置和至少两个定位横杆,上料支架的底面具有相互垂直的横向和纵向,上料支架包括在平行于横向的方向上并排设置的上料工位和整形定位工位;搬运装置支撑在上料支架上,搬运装置包括往复于上料工位和整形定位工位之间运动,并用以承载冷凝器的搬运机构;至少两个定位横杆分别设置在上料支架的整形定位工位上;至少两个定位横杆均沿平行于横向的方向延伸并在沿平行于纵向的方向上并排且间隔设置;每个定位横杆上均形成有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且用以与冷凝器的侧壁相抵的多个定位挡条,各定位横杆上多个定位挡条与另一个定位横杆上多个定位挡条分别一一对应对齐设置。进一步地,搬运装置还包括沿平行于横向的方向延伸的上料导轨和使搬运机构相对上料导轨在平行于横向的方向上移动的搬运驱动组件。进一步地,搬运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上料导轨上的滑动支架和至少一个承载组件,至少一个承载组件包括用以承载冷凝器的承载条和使承载条相对滑动支架升降运动的承载动力件,承载动力件分别与承载条和滑动支架连接。进一步地,承载条包括与承载动力件相连的连接部和设于连接部上并用以与冷凝器的侧壁相抵的凸起部。进一步地,承载组件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承载组件在沿平行于纵向的方向上并排且间隔设置。进一步地,定位挡条包括与定位横杆连接的水平部和设于水平部上并用以与冷凝器的侧壁相抵的抵挡部。进一步地,水平部上设有调节孔,调节孔沿平行于横向的方向延伸,定位横杆上设有与调节孔对应的调节配合孔。进一步地,每个定位横杆上的定位挡条数量为四个,四个定位挡条等间距布置。进一步地,定位横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定位横杆在沿平行于纵向的方向上并排且间隔设置。进一步地,四个定位横杆分为一个第一定位横杆和三个第二定位横杆,其中,第一定位横杆与三个第二定位横杆中靠近该第一定位横杆的第二定位横杆之间间距大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定位横杆之间间距。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提供的冷凝器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支架、搬运装置和至少两个定位横杆,搬运装置包括往复于上料工位和整形定位工位之间运动,并用以承载冷凝器的搬运机构;至少两个定位横杆分别设置在上料支架的整形定位工位上;至少两个定位横杆均沿平行于横向的方向延伸并在沿平行于纵向的方向上并排且间隔设置;每个定位横杆上均形成有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且用以与冷凝器的侧壁相抵的多个定位挡条。本技术提供的冷凝器上料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冷凝器上料装置,搬运机构在上料支架的上料工位上接收冷凝器,随着搬运机构的移动,将冷凝器逐一地移动至上料支架的整形定位工位内,每个冷凝器于整形定位工位内与对应的定位挡条相抵后,受定位挡条的限位而限制移动,从而在平行于横向的方向上对冷凝器进行定位,这样,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冷凝器的自动化组装和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上料装置和传输台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上料装置中泠凝器处上料工位时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上料装置泠凝器处整形定位工位时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搬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冷凝器;20-传输台;100-冷凝器上料装置;110-上料支架;110a-上料工位;110b-整形定位工位;120-搬运装置;121-搬运机构;1211-承载组件;1212-承载条;1213-承载动力件;1214-连接部;1215-凸起部;122-上料导轨;1210-滑动支架;123-搬运驱动组件;130-定位横杆;141-水平部;142-抵挡部;143-调节孔;130a-第一定位横杆;130b-第二定位横杆;140-定位挡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前”左”“右”“上”“下”与附图本身的前、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技术的结构起限定作用。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如图1至4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参见图1至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凝器上料装置100,其包括上料支架110、搬运装置120和至少两个定位横杆130,上料支架110的底面具有相互垂直的横向(图示的D1方向,下面统称第一方向D1)和纵向(图示的D2方向,下面统称第二方向D2),上料支架110包括在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上并排设置的上料工位110a和整形定位工位110b;搬运装置120支撑在上料支架110上,搬运装置120包括往复于上料工位110a和整形定位工位110b之间运动,并用以承载冷凝器10的搬运机构121;至少两个定位横杆130分别设置在上料支架110的整形定位工位110b上;至少两个定位横杆130均沿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延伸并在沿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方向上并排且间隔设置;每个定位横杆130上均形成有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且用以与冷凝器10的侧壁相抵的多个定位挡条140,各定位横杆130上多个定位挡条140与另一个定位横杆130上多个定位挡条140分别一一对应对齐设置。上述的冷凝器上料装置100,包括上料支架110、搬运装置120和至少两个定位横杆130,搬运装置120包括往复于上料工位110a和整形定位工位110b之间运动,并用以承载冷凝器10的搬运机构121;至少两个定位横杆130分别设置在上料支架110的整形定位工位110b上;至少两个定位横杆130均沿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延伸并在沿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方向上并排且间隔设置;每个定位横杆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凝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料支架,其底面具有相互垂直的横向和纵向,所述上料支架包括在平行于所述横向的方向上并排设置的上料工位和整形定位工位;/n搬运装置,支撑在所述上料支架上,所述搬运装置包括往复于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整形定位工位之间运动,并用以承载冷凝器的搬运机构;以及/n至少两个定位横杆,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料支架的整形定位工位上;至少两个所述定位横杆均沿平行于所述横向的方向延伸并在沿平行于所述纵向的方向上并排且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定位横杆上均形成有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且用以与冷凝器的侧壁相抵的多个定位挡条,各所述定位横杆上多个定位挡条与另一个所述定位横杆上多个定位挡条分别一一对应对齐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料支架,其底面具有相互垂直的横向和纵向,所述上料支架包括在平行于所述横向的方向上并排设置的上料工位和整形定位工位;
搬运装置,支撑在所述上料支架上,所述搬运装置包括往复于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整形定位工位之间运动,并用以承载冷凝器的搬运机构;以及
至少两个定位横杆,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料支架的整形定位工位上;至少两个所述定位横杆均沿平行于所述横向的方向延伸并在沿平行于所述纵向的方向上并排且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定位横杆上均形成有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且用以与冷凝器的侧壁相抵的多个定位挡条,各所述定位横杆上多个定位挡条与另一个所述定位横杆上多个定位挡条分别一一对应对齐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装置还包括沿平行于所述横向的方向延伸的上料导轨和使所述搬运机构相对所述上料导轨在平行于所述横向的方向上移动的搬运驱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上料导轨上的滑动支架和至少一个承载组件,至少一个所述承载组件包括用以承载所述冷凝器的承载条和使所述承载条相对所述滑动支架升降运动的承载动力件,所述承载动力件分别与所述承载条和所述滑动支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育杏刘杨关政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佳士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