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管的制作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187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塞管的制作模具,包括工作台、静模和定位装置。静模包括下模和上模,下模固定在工作台上,上模配合在下模上。定位装置包括底座、滑块和斜导柱;底座固定在工作台上,滑块与底座的上表面滑动配合,滑块内部设有与斜导柱形状配合的滑腔,斜导柱插设在滑腔内且呈间隙配合,斜导柱的远底座一端与上模连接;滑块的靠静模的一侧设有横断面呈楔形的限位块,上模设有与限位块的楔形面配合的楔形槽,下模设有与限位块的直角面配合的阶梯槽;上模和下模合模后,楔形槽和阶梯槽围成楔形空腔,楔形空腔与限位块卡合。上模向下运动合模时,斜导柱在滑腔内运动,并带动滑块向静模运动,限位块进入楔形空腔,提高合模的准确性和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塞管的制作模具
本技术涉及冷加粗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塞管的加粗制作模具。
技术介绍
活塞管广泛运用于汽车、摩托车等的发动机中。为了提高活塞管头部的强度,需要对活塞管的头部进行加粗加工。加粗通常是将工件头部在平锻机上完成,平锻机往往具有两套机构,分别带动加粗冲头和夹紧静模,静模常设计为上下两个分型模,工作时上下模合模夹紧工件,然后由加粗冲头加粗工件头部。上下模合模的误差或着合模花费时间过长将影响加粗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上下模的合模定位的准确性和效率极为重要,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活塞管的制作模具,通过定位装置的设置,运用上模的上下运动为定位装置提供动力,实现上下模合模前的定位和限制,提高合模的准确性和效率。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活塞管的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静模和定位装置;所述静模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上模配合在所述下模上;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底座、滑块和斜导柱;所述底座固定在工作台上,所述滑块与底座的上表面滑动配合,滑块内部设有与所述斜导柱形状配合的滑腔,斜导柱插设在所述滑腔内且呈间隙配合,斜导柱的远底座一端与上模连接;斜导柱随着上模的上下往复运动,在滑腔内沿着滑腔的轨道往复运动。滑块的靠静模的一侧设有横断面呈楔形的限位块,上模设有与限位块的楔形面配合的楔形槽,下模设有与限位块的直角面配合的阶梯槽;上模和下模合模后,所述楔形槽和所述阶梯槽围成楔形空腔,所述楔形空腔与限位块卡合。上模向下运动合模时,斜导柱在滑腔内运动的同时带动滑块向静模滑动,限位块逐渐进入楔形空腔,对上下模合模起导向定位作用。优选地,所述上模的分型面上设有相连通的上加厚腔和上放置腔,所述上加厚腔设置在远定位装置一侧,所述下模的分型面上设有相连通的下加厚腔和下放置腔,所述下加厚腔设置在远定位装置一侧;上模和下模合模后,所述上加厚腔和下加厚腔围成加厚腔,所述上放置腔和下放置腔围成放置腔。下放置腔用于放置待加粗的活塞管,在将活塞管放入下放置腔内后,上模向下与下模实现合模,并将活塞管夹紧。加厚腔的内径大于加粗前的活塞管头部的外径,加厚腔的内径尺寸为活塞管头部需加粗的尺寸。优选地,还包括动模,所述动模包括芯模、套模、加厚环、第一液压缸和两个第二液压缸;所述套模设有横向贯穿的通孔,所述芯模与所述套模的通孔间隙配合;套模的靠静模一端与加厚环连接,加厚环与芯模同轴向中心线,且加厚环的内径大于芯模的外径;加厚环与加厚腔适配,芯模的外径大于放置腔的内径。加工时,芯模伸入活塞管内部对其进行加固,加厚环伸入加厚腔对活塞管进行加粗。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固定在工作台上;所述第一液压缸和两个第二液压缸均安装在第一支架上,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与芯模连接,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套模连接,且两个第二液压缸相对套模的位置呈对称布置。芯模在第一液压缸的压力作用下向静模运动,套模在第二液压缸的作用下带动加厚环向静模运动,并实现加厚环对活塞管的加粗;在不同液压缸作用下,实现芯模与套模的独立运动,不互受影响,同时,芯模与套模的运动独立进行,便于取件时活塞管的脱模。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支架和第三液压缸,所述第三液压缸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第三液压缸的活塞杆与上模连接。第二支架安装在工作上,用于支撑第三液压缸与上模。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立柱和横杆,所述立柱的底端固定在工作台上,立柱的顶端与所述横杆连接,第三液压缸固定在横杆上;第二支架的形状为“7”字形,与整体式的支架比较,此种“7”字形支架可以减少材料用量和空间占用量。横杆、第三液压缸、上模和下模自上而下布置。优选地,所述上模的分型面上设有凸块,下模的分型面上设有与凸块形状配合的凹槽,用于合模时的辅助定位作用。优选地,所述底座上沿滑块移动方向设有燕尾槽,滑块上设有与燕尾槽形状配合的燕尾块,燕尾槽的设置利于滑块的移动,且对滑块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制,使限位块能够准确地进入楔形空腔。优选地,所述滑腔的靠远底座一侧设有导口,所述导口位于滑块远底座端面,处于斜导柱进入滑腔的入口处,在需要将上模上移较大距离使得斜导柱退出滑腔时,导口的设置在斜导柱需要重新回到滑腔时更为顺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方案的活塞管加粗模具,通过定位装置的设置,利用上模本身的往复运动的动力,带动定位装置滑块对上下模的定位限制,实现更准确地合模,并且提高了合模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制作的活塞管加粗前后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Ⅰ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Ⅱ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局部Ⅰ示意图的A向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的B向剖视图;附图标记,1-工作台,2-第一支架,3-动模,31-芯模,32-加厚环,33-套模,331-通孔,34-第一液压缸,35-第二液压缸,4-静模,41—上模,42-下模,43-第三液压缸,44-楔形空腔,441-楔形槽,442-阶梯槽,45-加厚腔,451-上加厚腔,452-下加厚腔,46-放置腔,461-上放置腔,462-下放置腔,411-凸块,421-凹槽,5-定位装置,51-底座,52-滑块,53-斜导柱,54-限位块,55-滑腔,56-导口,511-燕尾槽,512-燕尾块,6-第二支架,61-立柱,62-横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活塞管的制作模具,包括工作台1、静模4和定位装置5。静模4包括下模42和上模41,下模42固定在工作台1上,上模41配合在下模42上。上模41的分型面上设有相连通的上加厚腔451和上放置腔461,上加厚腔451设置在远定位装置5一侧,下模42的分型面上设有相连通的下加厚腔452和下放置腔462,下加厚腔452设置在远定位装置5一侧。上模41和下模42合模后,上加厚腔451和下加厚腔452围成加厚腔45,上放置腔461和下放置腔462围成放置腔46。下放置腔462用于放置待加粗的活塞管,在将活塞管放入下放置腔462内后,上模41向下与下模42实现合模,并将活塞管夹紧。加厚腔45的内径大于加粗前的活塞管头部的外径,加厚腔45的内径尺寸为活塞管头部需加粗的尺寸。静模4上设有用于上下模合模定位的定位装置5,定位装置5包括底座51、滑块52和斜导柱53。底座51固定在工作台1上,底座51上沿滑块52移动方向设有燕尾槽511,滑块52上设有与燕尾槽511形状配合的燕尾块512,使得滑块52与底座51的上表面呈滑动配合。燕尾槽5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塞管的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静模和定位装置;/n所述静模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上模配合在所述下模上;/n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底座、滑块和斜导柱;所述底座固定在工作台上,所述滑块与底座的上表面滑动配合,滑块内部设有与所述斜导柱形状配合的滑腔,斜导柱插设在所述滑腔内且呈间隙配合,斜导柱的远底座一端与上模连接;滑块的靠静模的一侧设有横断面呈楔形的限位块,上模设有与限位块的楔形面配合的楔形槽,下模设有与限位块的直角面配合的阶梯槽;上模和下模合模后,所述楔形槽和所述阶梯槽围成楔形空腔,所述楔形空腔与限位块卡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管的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静模和定位装置;
所述静模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上模配合在所述下模上;
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底座、滑块和斜导柱;所述底座固定在工作台上,所述滑块与底座的上表面滑动配合,滑块内部设有与所述斜导柱形状配合的滑腔,斜导柱插设在所述滑腔内且呈间隙配合,斜导柱的远底座一端与上模连接;滑块的靠静模的一侧设有横断面呈楔形的限位块,上模设有与限位块的楔形面配合的楔形槽,下模设有与限位块的直角面配合的阶梯槽;上模和下模合模后,所述楔形槽和所述阶梯槽围成楔形空腔,所述楔形空腔与限位块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塞管的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的分型面上设有相连通的上加厚腔和上放置腔,所述上加厚腔设置在远定位装置一侧,所述下模的分型面上设有相连通的下加厚腔和下放置腔,所述下加厚腔设置在远定位装置一侧;上模和下模合模后,所述上加厚腔和下加厚腔围成加厚腔,所述上放置腔和下放置腔围成放置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塞管的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模;
所述动模包括芯模、套模、加厚环、第一液压缸和两个第二液压缸;所述套模设有横向贯穿的通孔,所述芯模与所述套模的通孔间隙配合;套模的靠静模一端与加厚环连接,加厚环与芯模同轴向中心线,且加厚环的内径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志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