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前段分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8667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架前段分总成,至少包括车架前段外板、车架前段内板以及加强件,车架前段外板与车架前段内板连接,且车架前段外板与车架前段内板配合构成第一闭合腔体,加强件设置于第一腔体内,且加强件与车架前段外板以及车架前段内板固定连接,加强件的内部形成第二闭合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车架前段外板与车架前段内板配合构成第一闭合腔体,加强件的内部形成第二闭合腔体,使车架前段分总成形成多个闭合的腔体结构,能够有效增加断面的承载能力,同时改善前纵梁变形的不稳定性,提升了车架整体的稳定性和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架前段分总成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
,特别涉及一种车架前段分总成。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人均保有量越来越多,碰撞安全性能受到了广泛关注。汽车的车身强度碰撞性能至关重要,车身框架是整个汽车的骨架,整车碰撞贡献率在60%以上,所以提高白车身的强度对碰撞安全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稳定的车身结构是保证汽车安全性能的基础。汽车车架前段作为车身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正面碰撞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车架前段分总成的结构形式因车型布置的不同而不同。但是通常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承载能力不足、整体的稳定性和刚度不高等问题,影响车体结构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架前段分总成,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承载能力不足、整体的稳定性和刚度不高等问题。为解决上述一项或多项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架前段分总成,至少包括车架前段外板、车架前段内板以及加强件;所述车架前段外板与所述车架前段内板连接,且所述车架前段外板与所述车架前段内板配合构成第一闭合腔体;所述加强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所述加强件与所述车架前段外板以及所述车架前段内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件的内部形成第二闭合腔体。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前段内板包括槽型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前段内板还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车架前段外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延伸部以及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形成所述第一闭合腔体。进一步的,所述加强件包括环形加强件。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前段外板包括第一凹陷部,所述加强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相配合的第二凹陷部。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前段内板包括第三凹陷部,所述加强件包括与所述第三凹陷部相配合的第四凹陷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成型车身框架结构,通过车架前段外板与车架前段内板配合构成第一闭合腔体,加强件的内部形成第二闭合腔体,使车架前段分总成形成多个闭合的腔体结构,能够有效增加断面的承载能力,同时改善前纵梁变形的不稳定性,提升了车架整体的稳定性和刚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式形成的车架前段分总成的断面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架前段分总成的断面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架前段分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各附图标记如下:1、车架前段外板;11、第一凹陷部;2、车架前段内板;21、第一延伸部;22、第二延伸部;23、第三凹陷部;3、加强件;31、第二凹陷部;32、第四凹陷部;4、第一闭合腔体;5、第二闭合腔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垂直”、“平行”“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车架前段分总成加强结构通常由内部加强板和车架前段内板以及车架前段外板构成。传统方式中,一般是内部加强板沿着车架前段内板或车架前段外板贴合设计,参照图1所示,这样的设计通常没有形成完全封闭的截面腔体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车架前段的断面承载能力不足,整体稳定性和刚度不高,影响车体结构的安全性。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架前段分总成,创造性的在车架前段分总成处设计一块内部形成第二闭合腔体的加强件,该加强件贴合车架前段内壁,通过点焊等方式将车架前段内板、车架前段外板连接起来,使得车架前段得到固定加强,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加强件的内部形成第二闭合腔体,使得车架前段分总成具有两个闭合腔体,有效增加了车架前段分总成的断面承载能力,提升了整体车架的稳定性和刚度。结合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架前段分总成,其至少包括车架前段外板1、车架前段内板2以及加强件3,其中,车架前段外板1与车架前段内板2连接,且车架前段外板1与车架前段内板2配合构成第一闭合腔体4,加强件3设置于第一腔体4内,且加强件3与车架前段外板1以及车架前段内板2固定连接,并且加强件3的内部形成第二闭合腔体5。具体的,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车架前段外板1与车架前段内板2可以通过点焊的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连接,如通过螺栓等连接件进行连接。加强件3沿着车架前段的内壁(即车架前段外板1与车架前段内板2上靠近第一闭合腔体4的侧壁)贴合安装,具体实施时也可以通过点焊等方式将加强件3固定连接到车架前段外板1以及车架前段内板2上。加强件3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这里不做限制。例如,可以设置加强件3的形状与第一闭合腔体4相匹配,即加强件3的形状可以根据第一闭合腔体4的形状而设置。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前段内板2包括槽型结构。具体的,进一步参照图2所示,车架前段内板2可以设置为槽型结构,以便车架前段内板2与车架前段外板1连接后形成闭合腔体。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车架前段内板2的形状除了设置为上述的槽型结构外,还可以根据不同车型的具体需求进行设置,这里不做限制。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前段内板2还包括第一延伸部21和第二延伸部22,所述车架前段外板1的两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架前段分总成,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车架前段外板(1)、车架前段内板(2)以及加强件(3);/n所述车架前段外板(1)与所述车架前段内板(2)连接,且所述车架前段外板(1)与所述车架前段内板(2)配合构成第一闭合腔体(4);/n所述加强件(3)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4)内,且所述加强件(3)与所述车架前段外板(1)以及所述车架前段内板(2)固定连接;/n所述加强件(3)的内部形成第二闭合腔体(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前段分总成,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车架前段外板(1)、车架前段内板(2)以及加强件(3);
所述车架前段外板(1)与所述车架前段内板(2)连接,且所述车架前段外板(1)与所述车架前段内板(2)配合构成第一闭合腔体(4);
所述加强件(3)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4)内,且所述加强件(3)与所述车架前段外板(1)以及所述车架前段内板(2)固定连接;
所述加强件(3)的内部形成第二闭合腔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前段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段内板(2)包括槽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前段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段内板(2)还包括第一延伸部(2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林魏益波侯锡松饶聘熊建华周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