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面偏置碰撞的前纵梁吸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8004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面偏置碰撞的前纵梁吸能结构,设置实心吸能杆(3),在所述的前纵梁上设置与前纵梁固定连接的实心杆固定支架本体(5),所述的实心吸能杆(3)从实心杆固定支架本体(5)上向车辆的前方伸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地增加了在正面发生25%位置碰撞时的重叠量,增加了前纵梁参与变形,分散和减小能量的传递;因此,极大地减少了碰撞对车辆结构的损害及对驾乘人员的伤害,增大了驾乘人员的生存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面偏置碰撞的前纵梁吸能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安全的
,涉及汽车减少碰撞损害的技术。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正面偏置碰撞的前纵梁吸能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汽车领域,大多数车型在发生正面25%偏置碰撞时,车辆前端吸能纵梁均无法实现分散及吸收碰撞带来的能量,因正面偏置25%整车位置后,其前纵梁和碰撞硬性壁障结构无法实现重叠,导致能量无法吸收及分散,致使整体车辆乘员舱结构损坏较大,对驾乘人员的伤害影响较为致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正面偏置碰撞的前纵梁吸能结构,其目的是减少车辆在正面偏置碰撞时的损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偏置碰撞的前纵梁吸能结构设置实心吸能杆,在所述的前纵梁上设置与前纵梁固定连接的实心杆固定支架本体,所述的实心吸能杆从实心杆固定支架本体上向车辆的前方伸出。所述的实心吸能杆通过前固定支架和后固定支架固定在实心杆固定支架本体上。所述的实心吸能杆与前固定支架和后固定支架采用焊接连接。所述的实心吸能杆的杆身通过两个折弯形成“S”。所述的实心吸能杆的前端部,设置外覆盖板。所述的外覆盖板与实心吸能杆采用螺钉连接。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地增加了在正面发生25%位置碰撞时的重叠量,增加了前纵梁参与变形,分散和减小能量的传递;因此,极大地减少了碰撞对车辆结构的损害及对驾乘人员的伤害,增大了驾乘人员的生存空间。附图说明附图所示内容及图中的标记简要说明如下: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心杆后端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心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外覆盖板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前纵梁吸能结构总成装配图。图中标记为:1、后固定支架,2、前固定支架,3、实心吸能杆,4、外覆盖板,5、实心杆固定支架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为一种正面偏置碰撞的前纵梁吸能结构,是一种正面25%偏置64km/h碰撞前纵梁重叠吸能变形结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实现减少车辆在正面偏置碰撞时的损害的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本专利技术的正面偏置碰撞的前纵梁吸能结构设置实心吸能杆3,在所述的前纵梁上设置与前纵梁固定连接的实心杆固定支架本体5,所述的实心吸能杆3从实心杆固定支架本体5上向车辆的前方伸出。通过实心吸能杆3实现了纵梁能参与吸能能量,有效地减小了碰撞对乘员舱的破坏,提高了驾乘人员的生存空间。通过三种不同的结构形式组成,整体为焊接组装,其结构均为冲压成形。所述的实心吸能杆3通过前固定支架2和后固定支架1固定在实心杆固定支架本体5上。图1为实心管后端固定支架,即图1里面的前固定支架2和后固定支架1是固定图2所示的实心吸能杆3后端的,起到固定连接的作用。实心吸能杆3分别固定在前固定支架2和后固定支架1上,通过二氧化碳焊接及焊接在支架上,起到尾端固定,有效的约束实心吸能杆3,使得在碰撞时实心吸能杆3不会发生位移,增加自身位置强度。所述的实心吸能杆3与前固定支架2和后固定支架1采用焊接连接。所述的实心吸能杆3的杆身通过两个折弯形成“S”。图2所示实心吸能杆3为Q235材质,直径为25mm,通过对管材热成型呈现“S”形状,在发生碰撞时通过“S”形实心管作为力的传递,形成杠杆的结构形式,实现车身前纵梁的变形,分散高速碰撞带来的能量,有效地减小对前舱的破坏和对驾乘人员的伤害。所述的实心吸能杆3的前端部,设置外覆盖板4。图3为外覆盖板4,通过图3所示的外覆盖件,起到增加前纵梁和碰撞壁障重叠量的作用,有效的分散碰撞力的传递。同时,外覆盖板4与实心吸能杆3通过外部五个开孔进行固定,起到控制外覆盖板4在发生力传递时有效的控制其翻转及折弯的作用,有效的增加了外覆盖板4的自身的强度,使整体结构能起到设计要求,更好地让纵梁参与变形及吸能。所述的外覆盖板4与实心吸能杆3采用螺钉连接。纵梁重叠变形结构为冲冷冲压件,其结构分为三个部分详见图1、图2、图3所示。三个组件组装在一起,通过焊接固定。本专利技术的对正面25%偏置碰撞采用的增加与壁障重叠梁的重要结构,图1中为增加的结构形式,通过此结构有效地增加了前纵梁的变形吸能功能,提供了力的分散传递路径,减小了对车辆乘员舱的损坏,同时降低了驾乘人员的伤害。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面偏置碰撞的前纵梁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纵梁吸能结构设置实心吸能杆(3),在所述的前纵梁上设置与前纵梁固定连接的实心杆固定支架本体(5),所述的实心吸能杆(3)从实心杆固定支架本体(5)上向车辆的前方伸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面偏置碰撞的前纵梁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纵梁吸能结构设置实心吸能杆(3),在所述的前纵梁上设置与前纵梁固定连接的实心杆固定支架本体(5),所述的实心吸能杆(3)从实心杆固定支架本体(5)上向车辆的前方伸出。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面偏置碰撞的前纵梁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实心吸能杆(3)通过前固定支架(2)和后固定支架(1)固定在实心杆固定支架本体(5)上。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面偏置碰撞的前纵梁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伟蒋兵王诗虎张贵万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