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悬置软垫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92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悬置软垫总成,包括上软垫和下软垫,所述上软垫与套管和悬置托架一体设置,所述上软垫呈环形台阶状,所述下软垫外壁设置有锥面一和侧面,所述锥面一倾斜设置,所述套管上端设置有定向凸起结构,所述套管外壁设置有锥面二,所述套管内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部设置有螺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上软垫与悬置托架、套管硫化为一体;上软垫设计为环形及限位台阶,以实现软垫刚度的非线性设计及限位,在工作状态上软垫的主橡胶部分处于压缩及剪切复合状态,可起减小蠕变、优化Z向刚度的作用。适用于汽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悬置软垫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商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具体为一种新型悬置软垫总成。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动力总成前悬置软垫为双软垫结构,为上下各一个软垫、倾斜安装的结构,上、下软垫的结构完全相同。现有悬置软垫Z向与X向、Y向的刚度比固定,受结构限制无法调整,不利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匹配优化,且倾斜安装结构,装配工艺性差,部分车型存在无螺栓穿入空间、力矩检测空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新型悬置软垫总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悬置软垫总成,包括上软垫和下软垫,所述上软垫与套管和悬置托架一体设置,所述上软垫呈环形台阶状,所述下软垫外壁设置有锥面一和侧面,所述锥面一倾斜设置,所述套管上端设置有定向凸起结构,所述套管外壁设置有锥面二,所述套管内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部设置有螺纹,所述套管通过螺栓和螺母与下软垫、下限位板和悬置托架固定在一起,所述套管上设置有上限位板,所述上限位板上的外缘低于上限位板的上表面,所述上限位板顶部开设长圆孔,所述上限位板顶部设置有X向限位凸起,所述上软垫外壁设置有表面一、表面二、表面三、表面四、表面五和表面六。优选的,所述上软垫与套管的硫化面为锥形,所述上软垫与托悬置托架的硫化面为柱形。优选的,所述上软垫与套管的锥形面倾斜角度为四十五度。优选的,所述悬置托架上开设有冲压凹槽。优选的,所述下限位板形状为台阶状。优选的,所述悬置托架的侧面设置有螺栓孔,所述悬置托架通过螺栓孔和标准连接件与车架相连接。优选的,所述上限位板为台阶状冲压件。优选的,所述定向凸起结构与长圆孔配合设置。优选的,所述锥面一与表面四贴合接触,所述侧面与表面三之间设置有空隙。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悬置软垫总成。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上软垫与悬置托架、套管硫化为一体;上软垫设计为环形及限位台阶,以实现软垫刚度的非线性设计及限位,在工作状态上软垫的主橡胶部分处于压缩及剪切复合状态,可起减小蠕变、优化Z向刚度的作用。2、悬置托架上设计有凹槽结构,以增加托架强度;3、下软垫为独立结构,其刚度通常较大,通过螺栓与悬置软垫总成装配为一体,以根据需要调整悬置软垫总成的Z向刚度及进行X向、Y向限位。4、上限位板设计为碗形,底部侧面与上软垫侧面预留有间隙,预留有上软垫上部橡胶压缩后的膨胀空间,上限位板下端设计有Z向极限限位翻边,上限位板与悬置支架贴合面对称设计有两处凸起,以限制悬置支架X向安装位置,上限位板中部设计有长圆孔,以调整整车Y向装配误差及螺栓连接固定用;5、下限位板设计为台阶状,起增加结构强度及位移控制的作用;6、套管上端设计有定向凸起结构,与上盖板中的长圆孔配合,套管内部设计有通孔,供螺栓连接用,套管与上软垫的硫化面设计为锥形,与上软垫与托架的硫化面对应,使工作状态上软垫的主橡胶部分处于压缩及剪切复合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冲压凹槽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上限位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套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上软垫和下软垫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下软垫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下限位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软垫、2下软垫、21锥面一、22侧面、3上限位板、31外缘、32长圆孔、33X向限位凸起、34上表面、4螺栓、5下限位板、6螺母、7悬置托架、71冲压凹槽、8标准连接件、9套管、91定向凸起结构、92锥面二、93通孔、11表面一、12表面二、13表面三、14表面四、15表面五、16表面六。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7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悬置软垫总成,包括上软垫1和下软垫2,上软垫1与套管9和悬置托架7一体设置,上软垫1呈环形台阶状,下软垫2外壁设置有锥面一21和侧面22,锥面一21倾斜设置,套管9上端设置有定向凸起结构91,套管9外壁设置有锥面二92,套管9内部设置有通孔93,通孔93内部设置有螺纹,承载时,上软垫1中的橡胶在Z向处于压缩及剪切复合状态,利于悬置软垫可靠性、蠕变降低、刚度优化,套管9通过螺栓4和螺母6与下软垫2、下限位板5和悬置托架7固定在一起,悬置托架7上开设有冲压凹槽71,以提升悬置托架7强度,套管9上设置有上限位板3,上限位板3为台阶状冲压件,上限位板3上的外缘31低于上限位板3的上表面34,上限位板3顶部开设长圆孔32,上限位板3顶部设置有X向限位凸起33,定向凸起结构91与长圆孔32配合设置,上软垫1外壁设置有表面一11、表面二12、表面三13、表面四14、表面五15和表面六16。上软垫1与套管9的硫化面为锥形,上软垫1与托悬置托架7的硫化面为柱形,上软垫1与套管9的锥形面倾斜角度为四十五度。下限位板5形状为台阶状,起增加结构强度及位移控制的作用。悬置托架7的侧面设置有螺栓孔,悬置托架7通过螺栓孔和标准连接件8与车架相连接。锥面一21与表面四14贴合接触,侧面22与表面三13之间设置有空隙,可实现X向、Y向的非线性设计。在使用时,上软垫1的主体橡胶在工作时处于压缩、剪切复合状态,可同时兼顾低Z向刚度及低蠕变,即可达到较好的怠速舒适性又可有效控制动力总成位移。上软垫1与下软垫2的胶料可设计为不同,可根据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匹配需要,灵活调整悬置软垫总成的Z向刚度。上软垫1主橡胶部分设计为环形并有限位台阶,因上软垫1主橡胶与套管9的硫化面为锥形、与托架7的硫化面为柱形,上软垫1在工作状态下,主橡胶处于压缩及剪切复合状态,可降低悬置软垫的蠕变、优化悬置软垫的垂向刚度,套管9与橡胶的上限位板3的外缘与悬置软垫1的台阶设计有间隙,以实现悬置软垫Z向刚度的非线性,当上限位板3与悬置托架7的上翻骨架接触时,悬置软垫Z+向达到极限位移,当下限位板5与悬置托架7的水平骨架接触时,悬置软垫Z-向达到极限位移。上软垫1下部与下软垫2侧面预留有间隙,以实现悬置软垫总成X向、Y向刚度的非线性,通常下软垫2的刚度较大,当下软垫2的侧面与上软垫1下部内侧面接触时,悬置软垫总成X向、Y向刚度达到非线性段,实现动力总成X向、Y向的限位,上软垫1设计为环形并有台阶,可通过表面一11、表面二12、表面三13实现悬置软垫三向刚度的非线性设计,表面五15和表面六16间的橡胶部分处于压缩及剪切复合状态,可起减小蠕变、优化Z向的刚度作用。综上可得,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上软垫1与悬置托架7、套管9硫化为一体;上软垫1设计为环形及限位台阶,以实现软垫刚度的非线性设计及限位,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悬置软垫总成,包括上软垫(1)和下软垫(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软垫(1)与套管(9)和悬置托架(7)一体设置,所述上软垫(1)呈环形台阶状,所述下软垫(2)外壁设置有锥面一(21)和侧面(22),所述锥面一(21)倾斜设置,所述套管(9)上端设置有定向凸起结构(91),所述套管(9)外壁设置有锥面二(92),所述套管(9)内部设置有通孔(93),所述通孔(93)内部设置有螺纹,所述套管(9)通过螺栓(4)和螺母(6)与下软垫(2)、下限位板(5)和悬置托架(7)固定在一起,所述套管(9)上设置有上限位板(3),所述上限位板(3)上的外缘(31)低于上限位板(3)的上表面(34),所述上限位板(3)顶部开设长圆孔(32),所述上限位板(3)顶部设置有X向限位凸起(33),所述上软垫(1)外壁设置有表面一(11)、表面二(12)、表面三(13)、表面四(14)、表面五(15)和表面六(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悬置软垫总成,包括上软垫(1)和下软垫(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软垫(1)与套管(9)和悬置托架(7)一体设置,所述上软垫(1)呈环形台阶状,所述下软垫(2)外壁设置有锥面一(21)和侧面(22),所述锥面一(21)倾斜设置,所述套管(9)上端设置有定向凸起结构(91),所述套管(9)外壁设置有锥面二(92),所述套管(9)内部设置有通孔(93),所述通孔(93)内部设置有螺纹,所述套管(9)通过螺栓(4)和螺母(6)与下软垫(2)、下限位板(5)和悬置托架(7)固定在一起,所述套管(9)上设置有上限位板(3),所述上限位板(3)上的外缘(31)低于上限位板(3)的上表面(34),所述上限位板(3)顶部开设长圆孔(32),所述上限位板(3)顶部设置有X向限位凸起(33),所述上软垫(1)外壁设置有表面一(11)、表面二(12)、表面三(13)、表面四(14)、表面五(15)和表面六(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悬置软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软垫(1)与套管(9)的硫化面为锥形,所述上软垫(1)与托悬置托架(7)的硫化面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雄胡攀峰石裕辉鞠彤晖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