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用车发动机弹性软垫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4767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商用车发动机弹性软垫总成,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其包括托架和设置在托架内的软垫上支架,还包括两连接板和两第一橡胶体;托架包括底板,底板上设置有前板和后板;前板的两端向后弯折形成前侧板;后板的两端向前弯折形成后侧板,且后侧板与相对的前侧板相连;后侧板的内侧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槽;软垫上支架包括相连的锻体和冲压件;连接板插装在对应的限位槽内;第一橡胶体的一端与对应的连接板硫化连接,第一橡胶体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弯折部硫化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商用车发动机弹性软垫总成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来讲是一种商用车发动机弹性软垫总成。
技术介绍
商用车发动机弹性软垫起连接和支撑动力总成作用,同时隔离动力总成及地面的激励,使驾驶更加舒适。车辆在不平坦路面上行驶时,商用车动力总成会产生上下起伏及扭摆等复杂运动,运动幅度过大时,动力总成和连接螺栓有扭矩衰减甚至脱落的风险,造成异响甚至总成损坏;商用车动力总成装配时,因质量大,若弹性软垫连接孔无法保证与装配面间的垂直度会导致装配困难;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提高,对铸造行业的产能影响也越来越大,生产交付将会极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商用车发动机弹性软垫总成,能够满足现在的使用需求。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商用车发动机弹性软垫总成,包括托架和设置在托架内的软垫上支架,还包括两连接板和两第一橡胶体;所述托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前板和后板;所述前板的两端向后弯折形成前侧板;所述后板的两端向前弯折形成后侧板,且后侧板与相对的前侧板相连;所述后侧板的内侧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软垫上支架包括相连的锻体和冲压件;所述锻体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板体,该第一板体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动力总成的连接孔;所述第一板体的两端向后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端部为第一焊接面;所述冲压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两端向前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端部为与第一焊接面相对应的第二焊接面;所述连接板插装在对应的限位槽内;所述第一橡胶体的一端与对应的连接板硫化连接,第一橡胶体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弯折部硫化连接。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冲压件第二板体的外侧硫化连接有第二橡胶体。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锻体第一弯折部的外侧硫化连接第三橡胶体。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锻体第一板体的外侧靠近下端的位置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外侧硫化连接第四橡胶体。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前板、后板、两前侧板和两后侧板为一体式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前板的上端具有缺口部。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前板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加强筋。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托架的底板设置有若干用于连接车架的螺纹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中,软垫上支架采用锻体和冲压件的焊接连接结构,机加时装夹定位精准,提高整车装配效率。2、本技术中,能够避免传统铸造工艺存在的砂眼及疏松等缺陷。3、本技术中,通过托架、软垫上支架、连接板及各橡胶体的配合,保证了弹性软垫连接孔与装配面间的垂直度,并能够起到隔振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商用车发动机弹性软垫总成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托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软垫上支架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冲压件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锻体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橡胶体的连接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商用车发动机弹性软垫总成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托架;11-底板;12-螺纹孔;13-前板;14-后板;15-前侧板;16-后侧板;17-限位槽;18-加强筋;19-缺口部;2-连接板;3-第一橡胶体;4-冲压件;41-第二板体;42-第二弯折部;43-第二焊接面;44-第二橡胶体;5-锻体;51-第一板体;52-第一弯折部;53-第一焊接面;54-凸块;55-连接孔;56-第四橡胶体;57-第三橡胶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结合说明书的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见图1和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商用车发动机弹性软垫总成,包括托架1和设置在托架1内的软垫上支架,还包括两连接板2和两第一橡胶体3;参见图2所示,托架1包括底板11,具体的,托架1的底板11设置有若干用于连接车架的螺纹孔12。底板11上设置有前板13和后板14;前板13的两端向后弯折形成前侧板15;后板14的两端向前弯折形成后侧板16,且后侧板16与相对的前侧板15相连;后侧板16的内侧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槽17;具体的,前板13的上端具有缺口部19。前板13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加强筋18。本实施例中,前板13、后板14、两前侧板15和两后侧板16为一体式结构,呈六边形状。参见图3所示,软垫上支架包括相连的锻体5和冲压件4;参见图5所示,锻体5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板体51,该第一板体5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动力总成的连接孔55;第一板体51的两端向后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52,第一弯折部52的端部为第一焊接面53;参见图4所示,冲压件4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板体41,第二板体41的两端向前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42,第二弯折部42的端部为与第一焊接面53相对应的第二焊接面43;参见图6和图7所示,连接板2插装在对应的限位槽17内;第一橡胶体3的一端与对应的连接板2硫化连接,第一橡胶体3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弯折部42硫化连接。冲压件4第二板体41的外侧硫化连接有第二橡胶体44。锻体5第一弯折部52的外侧硫化连接第三橡胶体57。锻体5第一板体51的外侧靠近下端的位置设置有凸块54,凸块54外侧硫化连接第四橡胶体56。在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优选地”、“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于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者示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商用车发动机弹性软垫总成,包括托架(1)和设置在托架(1)内的软垫上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连接板(2)和两第一橡胶体(3);/n所述托架(1)包括底板(11),所述底板(11)上设置有前板(13)和后板(14);所述前板(13)的两端向后弯折形成前侧板(15);所述后板(14)的两端向前弯折形成后侧板(16),且后侧板(16)与相对的前侧板(15)相连;所述后侧板(16)的内侧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槽(17);/n所述软垫上支架包括相连的锻体(5)和冲压件(4);所述锻体(5)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板体(51),该第一板体(5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动力总成的连接孔(55);所述第一板体(51)的两端向后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52),所述第一弯折部(52)的端部为第一焊接面(53);/n所述冲压件(4)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板体(41),所述第二板体(41)的两端向前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42),所述第二弯折部(42)的端部为与第一焊接面(53)相对应的第二焊接面(43);/n所述连接板(2)插装在对应的限位槽(17)内;/n所述第一橡胶体(3)的一端与对应的连接板(2)硫化连接,第一橡胶体(3)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弯折部(42)硫化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商用车发动机弹性软垫总成,包括托架(1)和设置在托架(1)内的软垫上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连接板(2)和两第一橡胶体(3);
所述托架(1)包括底板(11),所述底板(11)上设置有前板(13)和后板(14);所述前板(13)的两端向后弯折形成前侧板(15);所述后板(14)的两端向前弯折形成后侧板(16),且后侧板(16)与相对的前侧板(15)相连;所述后侧板(16)的内侧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槽(17);
所述软垫上支架包括相连的锻体(5)和冲压件(4);所述锻体(5)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板体(51),该第一板体(5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动力总成的连接孔(55);所述第一板体(51)的两端向后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52),所述第一弯折部(52)的端部为第一焊接面(53);
所述冲压件(4)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板体(41),所述第二板体(41)的两端向前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42),所述第二弯折部(42)的端部为与第一焊接面(53)相对应的第二焊接面(43);
所述连接板(2)插装在对应的限位槽(17)内;
所述第一橡胶体(3)的一端与对应的连接板(2)硫化连接,第一橡胶体(3)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弯折部(42)硫化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有志李国洪朱勇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东森汽车密封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