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置结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7068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悬置结构和车辆,所述的悬置结构包括固设于车辆车身上的支架,还包括主簧总成和支臂;其中,主簧总成包括固设于支架上的橡胶体,以及与橡胶体固连并位于橡胶体下侧的主簧底座,且橡胶体与主簧底座间围成有腔体,于腔体内承装有惯性通道组件;支臂包括可支撑车辆动力装置的支臂本体,以及与支臂本体固连的安装部,安装部插装固定于构造在橡胶体上的安装盲孔内,且因安装盲孔底面的弹性形变,安装部插入安装盲孔内的长度大于安装盲孔的自然深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悬置结构可避免悬置结构异响,进而能够提高车辆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置结构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悬置结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装设有该悬置结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悬置是连接、支撑动力总成并对运动趋势存在约束、保护作用的双向隔振元件。悬置系统主要功能有:固定并支撑汽车动力总成;承受动力总成内部因发动机旋转和平移质量产生的往复惯性力及力矩;承受汽车行驶过程中作用于动力总成上的一切动态力;隔离由于发动机激励而引起的车架或车身的振动;隔离由于路面不平度以及车轮所受路面冲击而引起的车身振动向动力总成的传递。现有技术中,支撑动力总成的支臂插入用以减震的橡胶体后,支臂的端面和橡胶体上供支臂插入的安装盲孔的底面之间可能存在间隙,致使支臂和橡胶体之间形成空腔,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空腔可能存在异响,影响乘客的驾乘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悬置结构,以能够避免悬置结构发生异响。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悬置结构,包括固设于车辆车身上的支架,所述悬置结构还包括:主簧总成,包括固设于所述支架上的橡胶体,以及与所述橡胶体固连并位于所述橡胶体下侧的主簧底座,且所述橡胶体与所述主簧底座间围成有腔体,于所述腔体内承装有惯性通道组件;支臂,包括可支撑所述车辆的动力装置的支臂本体,以及与所述支臂本体固连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插装固定于构造在所述橡胶体上的安装盲孔内,且所述安装盲孔的底面可因所述安装部的插装而弹性形变,使得所述安装部插入所述安装盲孔内的长度大于所述安装盲孔的自然深度。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插入所述安装盲孔内的长度与所述安装盲孔自然深度的差值L在0.5-2mm之间。进一步的,于所述支架上构造有安装孔,所述主簧总成插装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进一步的,于所述安装孔两相对的侧壁上分别构造有凸起,所述凸起可构成对所述主簧总成的夹紧。进一步的,所述凸起为沿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两组。进一步的,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构造有卡合部,并于所述主簧总成上构造有卡接部;所述主簧总成插装于所述安装孔内后,所述卡合部可与所述卡接部卡接,以限制所述主簧总成于所述安装孔内脱出。进一步的,所述卡合部为构造在所述安装孔内壁上的楔形块,所述卡接部为构造在所述主簧总成上的凹槽。进一步的,所述支架采用尼龙材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悬置结构,通过将安装部插入所述安装盲孔内的长度大于所述安装盲孔的自然深度,可避免安装部的端部和安装盲孔之间存在间隙而产生空腔,从而可避免在车辆行驶时空腔产生异响,从而可提高车辆的品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于所述车辆上装设有如上所述的悬置结构。本技术的车辆与上述的悬置结构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悬置结构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如3中B处的放大图;图5为图1中C-C处的剖视图;图6为图5中D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支架,101-安装孔,11-凸起,12-卡合部,2-主簧总成,21-橡胶体,22-主簧底座,23-惯性通道组件,201-腔体,202-凹槽,3-支臂,31-支臂本体,32-安装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悬置结构,参考图1和图2所示,该悬置结构包括固设于车辆车身上的支架1,还包括主簧总成2以及支臂3,其中,主簧总成2具体包括设于支架1上的橡胶体21,以及与橡胶体21固连并位于橡胶体21下侧的主簧底座22,且橡胶体21与主簧底座22间围成有腔体201,在该腔体201内承装有惯性通道组件23;支臂3具体包括可支撑车辆的动力装置的支臂本体31,以及与支臂本体31固连的安装部32,该安装部32插装固定于构造在橡胶体21上的安装盲孔内;且安装盲孔的底面可因安装部32的插装而弹性形变,使得安装部32插入安装盲孔内的长度大于安装盲孔的自然深度。本实施例的悬置结构,通过将安装部32插入安装盲孔内的长度度设置为大于安装盲孔的自然深度,可避免安装部32的端部与安装盲孔的底面之间产生空腔,从而可避免该悬置结构存在空腔异响的问题。优选的,上述的安装部32插入安装盲孔内的长度与安装盲孔自然深度的差值L在0.5-2mm之间,具体的,安装部32插入安装盲孔内的长度与安装盲孔自然深度的差值L例如为0.5mm、1mm、1.5mm、2mm中任一,需要说明的是,该差值L还可以为0.5-2mm中任一其它数值。主簧总成2固定在支架1上的结构可参考图1、图3和图4所示,上述的支架1整体呈三角形,沿该支架1的厚度方向贯穿该支架1开设有安装孔101,上述的主簧总成2具体插装固定在该安装孔101内,除了前述的改进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将主簧总成2固定在该安装孔101内的结构。本实施例中,在安装孔101的、两相对的侧壁上构造有凸起11,所述凸起11可构成对所述主簧总成2的夹紧。具体结构上,参考图3和图4所示,安装孔101包括位于上方的、呈梯形的安装孔101上部,以及位于安装孔101上部下方的、呈方形的安装孔101下部;上述的凸起11具体构造在安装孔101下部两相对的侧壁上,优选的,该凸起11为沿支架1厚度方向延伸的条状,且与支架1一体成型设置。在将主簧总成2插入该安装孔101内后,位于安装孔101下部两相对侧壁上的凸起11可夹紧主簧总成2,具体来说是夹紧主簧总成2上的橡胶体21。优选的,仍参考图3和图4所示,上述的凸起11为沿支架1或者说车辆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组,其中,两侧壁上相对的凸起11构成一组;本实施例中,该凸起11具体为沿支架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组;需要说明的是,该凸起11还可以为三组、四组或者更多组。通过在安装孔101的内壁上设置各组凸起11,可减小支架1与主簧总成2装配时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主簧总成2与支架1间的装配成型,同时,通过设置多组凸起11,还可有效防止主簧总成2从安装孔101内脱出。此外,本实施例中,在安装孔101的内壁上构造有卡合部12,并于主簧总成2上构造有卡接部;主簧总成2插装于安装孔101内后,卡合部12可与卡接部卡接,以进一步限制主簧总成2于安装孔101内脱出。具体结构上,参考图3至图6所示,上述的卡合部12为构造在安装孔101内壁上的楔形块,上述的卡接部为构造在所述主簧总成2上的、可容置所述楔形块的凹槽202,其中,凹槽202具体构造在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置结构,包括固设于车辆车身上的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结构还包括:/n主簧总成(2),包括固设于所述支架(1)上的橡胶体(21),以及与所述橡胶体(21)固连并位于所述橡胶体(21)下侧的主簧底座(22),且所述橡胶体(21)与所述主簧底座(22)间围成有腔体(201),于所述腔体(201)内承装有惯性通道组件(23);/n支臂(3),包括可支撑所述车辆的动力装置的支臂本体(31),以及与所述支臂本体(31)固连的安装部(32);所述安装部(32)插装固定于构造在所述橡胶体(21)上的安装盲孔内,且所述安装盲孔的底面可因所述安装部(32)的插装而弹性形变,使得所述安装部(32)插入所述安装盲孔内的长度大于所述安装盲孔的自然深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置结构,包括固设于车辆车身上的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结构还包括:
主簧总成(2),包括固设于所述支架(1)上的橡胶体(21),以及与所述橡胶体(21)固连并位于所述橡胶体(21)下侧的主簧底座(22),且所述橡胶体(21)与所述主簧底座(22)间围成有腔体(201),于所述腔体(201)内承装有惯性通道组件(23);
支臂(3),包括可支撑所述车辆的动力装置的支臂本体(31),以及与所述支臂本体(31)固连的安装部(32);所述安装部(32)插装固定于构造在所述橡胶体(21)上的安装盲孔内,且所述安装盲孔的底面可因所述安装部(32)的插装而弹性形变,使得所述安装部(32)插入所述安装盲孔内的长度大于所述安装盲孔的自然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32)插入所述安装盲孔内的长度与所述安装盲孔自然深度的差值L在0.5-2m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支架(1)上构造有安装孔(101),所述主簧总成(2)插装固定于所述安装孔(101)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玉龙魏东柴雅聪李龙张秀峰卢帅李芳
申请(专利权)人:诺博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