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料装置和浆料输送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5197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出料装置和浆料输送系统,其中,该出料装置包括进料管和出料头,所述出料头包括进料口,出料口,以及将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连通的缓冲流道,所述进料管的进料端用于与泵送装置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进料管的出料端与所述进料口相连通,所述出料口呈扁平状设置,所述缓冲流道用于将自所述进料口进入的浆料均匀地扩散至所述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出料装置可有效避免粘稠浆料在出料口位置集中堆积,保证出料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出料装置和浆料输送系统
本技术涉及浆料输送
,特别是涉及一种出料装置和浆料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在建筑、食品以及点胶等行业中,常常会用到腻子、糖浆、巧克力汁或者胶水等粘稠的浆料,一般都是通过泵送装置连接圆形管道进行自动供料。在涂抹或者灌注这类浆料过程中,有时为了增大流量,提高效率,需要将浆料从圆形管道均匀扩散到一个平面上泵送出浆料,传统的做法是通过在圆形管道的末端同轴方向接扁口接头,但由于浆料粘稠,流动性差,很容易在出料口位置集中堆积,造成浆料扩散不均匀,影响作业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粘稠浆料容易在出料口位置集中堆积,导致扩散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出料装置和浆料输送系统。一种出料装置,包括进料管和出料头,所述出料头包括进料口,出料口,以及将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连通的缓冲流道,所述进料管的进料端用于与泵送装置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进料管的出料端与所述进料口相连通,所述出料口呈扁平状设置,所述缓冲流道用于将自所述进料口进入的浆料均匀地扩散至所述出料口。上述出料装置通过在进料口和出料口之间设置有缓冲流道,通过泵送装置将粘稠浆料经由进料管输送至出料头的进料口,浆料自进料口进入缓冲流道内,经由缓冲流道的缓冲作用可将浆料均匀地扩散至出料口,从而可有效避免粘稠浆料在出料口位置集中堆积,保证出料均匀,保证作业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头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设有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将所述缓冲腔分隔成所述缓冲流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机构包括至少两级导流板,各级所述导流板均呈倒V型设置,各级所述导流板自所述进料口朝向所述出料口的方向依次间隔布置,并排布成朝向所述出料口逐渐分散的树杈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包括靠近所述进料口设置的上级导流板,以及分布于所述上级导流板下游两侧的下级导流板,所述下级导流板与所述上级导流板的侧翼相对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级导流板的夹角角度大于所述下级导流板的夹角角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级导流板的夹角角度为50°~90°,所述下级导流板的夹角角度比所述上级导流板的夹角角度小20°~4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设置有N级,其中,第N级的导流板的个数为2N-1±m,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m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流道呈自所述进料口朝向所述出料口弯曲延伸的蛇形,所述缓冲流道包括至少两个弯曲流道,以及将相邻两所述弯曲流道连通的直线流道,其中,至少有一个所述弯曲流道的半径大于其他所述弯曲流道的半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任一所述弯曲流道的外圈弧形半径为R,所述直线流道的宽度为D,其中,R≥1.5D。一种浆料输送系统包括动力装置、泵送装置、输送管、料斗和如上所述的出料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泵送装置驱动连接,所述泵送装置的输出端经由所述输送管与所述进料管相连通,所述料斗的出料端与所述泵送装置的输出端相连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浆料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浆料输送系统的出料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浆料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浆料输送系统的出料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出料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出料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10、出料装置,11、进料管,12a、出料头,12b、出料头,121、进料口,122、出料口,123、缓冲腔,124、上级导流板,125、下级导流板,126、弯曲流道,127、直线流道,20、动力装置,30、泵送装置,40、输送管,50、料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请参照图1及图3,展示了两种实施例的浆料输送系统,浆料输送系统包括动力装置20、泵送装置30、输送管40、料斗50和出料装置10,动力装置20与泵送装置30驱动连接,泵送装置30的输出端经由输送管40与进料管11相连通,料斗50的出料端与泵送装置30的输出端相连通。该浆料输送系统具体可应用于建筑、食品或点胶等行业中,此处的浆料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包括但不限于腻子、糖浆、巧克力汁、胶水等粘稠浆料。在进行浆料输送作业时,粘稠浆料通过料斗50流入至泵送装置30,通过动力装置20驱动泵送装置30运转,在泵送装置30的泵送压力下将浆料经由输送管40输送至出料装置10,最终经由出料装置10输出。其中,输送管40可采用柔性材质制成的输送软管,料斗50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成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请参照图2及图5,展示了两种实施例的出料装置10,出料装置10包括进料管11和出料头12a(12b),出料头12a(12b)包括进料口121、出料口122,以及将进料口121与出料口122连通的缓冲流道,进料管11的进料端用于与泵送装置30的输出端相连通,进料管11的出料端与进料口121相连通,出料口122呈扁平状设置,缓冲流道用于将自进料口121进入的浆料均匀地扩散至出料口122。其中,进料管11可采用硬质的圆形管,以便于与泵送装置30的输出端相连接,出料口122呈扁平状而可使浆料扩散至平面上,缓冲流道的具体结构可根据泵送压力,流量以及浆料的粘稠特性,通过仿真软件优化设计,只要能够对粘稠浆料起到缓冲,达到均匀扩散的作用即可。上述出料装置10通过在进料口121和出料口122之间设置有缓冲流道,通过泵送装置30将粘稠浆料经由进料管11输送至出料头12a(12b)的进料口121,浆料自进料口121进入缓冲流道内,经由缓冲流道的缓冲作用可将浆料均匀地扩散至出料口122,从而可有效避免粘稠浆料在出料口122位置集中堆积,保证出料均匀,保证作业效果。请参照图1及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浆料输送系统及出料装置。在第一实施例的出料装置中,出料头12a设有缓冲腔123,缓冲腔123内设有导流机构,导流机构将缓冲腔123分隔成缓冲流道。当粘稠的浆料进入缓冲腔123后,可经由导流机构的导流作用而均匀地扩散至出料口122。进一步地,导流机构包括至少两级导流板,各级导流板均呈倒V型设置,各级导流板自进料口121朝向出料口122的方向依次间隔布置,并排布成朝向出料口122逐渐分散的树杈状。在本实施例中,出料头12a成箱状体而具有缓冲腔123,通过在缓冲腔1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管和出料头,所述出料头包括进料口,出料口,以及将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连通的缓冲流道,所述进料管的进料端用于与泵送装置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进料管的出料端与所述进料口相连通,所述出料口呈扁平状设置,所述缓冲流道用于将自所述进料口进入的浆料均匀地扩散至所述出料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管和出料头,所述出料头包括进料口,出料口,以及将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连通的缓冲流道,所述进料管的进料端用于与泵送装置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进料管的出料端与所述进料口相连通,所述出料口呈扁平状设置,所述缓冲流道用于将自所述进料口进入的浆料均匀地扩散至所述出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头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设有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将所述缓冲腔分隔成所述缓冲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机构包括至少两级导流板,各级所述导流板均呈倒V型设置,各级所述导流板自所述进料口朝向所述出料口的方向依次间隔布置,并排布成朝向所述出料口逐渐分散的树杈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包括靠近所述进料口设置的上级导流板,以及分布于所述上级导流板下游两侧的下级导流板,所述下级导流板与所述上级导流板的侧翼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级导流板的夹角角度大于所述下级导流板的夹角角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恩慧王洪涛吴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