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可明专利>正文

一种通过视觉识别的上料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4612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视觉识别的上料机器人,包括底座、支撑板、外壳、旋转臂、摄像头、前臂、夹持外壳,所述底座上端设有支撑柱、支撑板,支撑板上端设有外壳,外壳内部设有旋转电机,外壳上端设有旋转臂,旋转臂内部底端设有电源、处理器;所述电源一侧设有风机,旋转臂连接前臂,旋转臂上端设有摄像头;所述前臂的另一端设有夹持外壳,夹持外壳下方的第二外壳内设有第三电机与第四电机、第一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外侧分别固接有左夹持爪、右夹持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机器人通过摄像头采集的物料信息进行识别对物料区别夹持,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视觉识别的上料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视觉识别的上料机器人。
技术介绍
上料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机器人技术,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和体现,它在社会生产的许多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机器人逐渐由工业生产走向了人们的生活,如此广泛的应用使得提高全体国民对机器人的理解显得尤为重要,普及机器人教育势在必行。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单一接收到指令进行工作难以满足协助或者取代人类工作的需求,传统的机器人运行难以起到方便、快捷的完成指令下达之后机器人工作的作用,而且机器人缺乏远程控制,不能实时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难以高效的完成指令下达之后的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通过视觉识别的上料机器人,单一接收到指令进行工作难以满足协助或者取代人类工作的需求,传统的机器人运行难以起到方便、快捷的完成指令下达之后机器人工作的作用,而且机器人缺乏远程控制,不能实时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难以高效的完成指令下达之后的工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过视觉识别的上料机器人,其结构包括底座32、支撑板30、外壳28、旋转臂21、摄像头18、前臂9、夹持外壳6,所述底座32上端设有三根支撑柱31,三根支撑柱31上的顶端连接支撑板30,支撑板30上端设有外壳28;所述外壳28内部设有旋转电机29,外壳28顶面上设有旋转臂21,旋转电机29的电机轴向上与旋转臂21底部固接;旋转臂21内部底端设有电源27,电源27外接有开关,开关23设在旋转臂21外侧壁上;旋转臂21内部顶部设有处理器22,旋转臂21顶端横向固接有前臂9;前臂9靠近旋转臂21的上端设有摄像头底座20,摄像头底座20为矩形板状,所述摄像头底座20上端通过连接杆19连接有摄像头18,摄像头18上端横向设有遮挡板17;所述前臂9的外端通过电动伸缩杆8连接有夹持外壳6,电动伸缩杆8的固定端10固接在前臂9外端内部;所述夹持外壳6内部设有第二电机7;所述夹持外壳6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固接杆5,第二电机7的电机轴向下与固接杆固接,固接杆5的底端固接有第二外壳33,第二外壳33内顶部并列设有第三电机11与第四电机12,第三电机11与第四电机12的电机轴上分别同轴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4、第二主动齿轮13,第二外壳33内下端分别并列设有第一从动齿轮2、第二从动齿轮15,第一主动齿轮4与第一从动齿轮2通过链条啮合传动,第二主动齿轮13与第二从动齿轮15通过链条啮合传动;第一从动齿轮2与第二从动齿轮15中部均通过横向设置的连杆连接有左夹持爪16与右夹持爪1;所述摄像头18与处理器2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7、第三电机11、第四电机12、旋转电机29均与处理器2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底座32呈圆形扁平状设置,底座32上端设有的三根支撑柱31呈等边三角形排布。优选的,电源27一侧的旋转臂21上设有通风孔,在通风孔内端设有风机26,通风孔外端设有箱门25,所述箱门25表面设有把手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采用底座上端设置有三根支撑柱,其有效的稳固住主体,使机器人能够正常运行;2、本技术采用旋转臂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部底端设有电源,空腔内部顶端设有处理器,电源一侧的旋转臂上设有通风孔,在通风孔内端设有风机,方便电源散热,使机器人能持续高效运行;3、本技术采用摄像头底座上端设置有摄像头,摄像头由连接杆连接摄像头底座,摄像头上端设置有遮挡板,以便保护摄像头不受到损伤。综上所述,本技术使机器人通过摄像头采集的物料信息进行识别,对物料进行夹持,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整体俯视图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整体侧视图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A处部位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B处部位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C处部位示意图。图中序号:1-右夹持抓、2-第一从动齿轮、3-第一链条、4-第一主动齿轮、5-固接杆、6-夹持外壳、7-第二电机、8-电动伸缩杆、9-前臂、10-固定端、11-第三电机、12-第四电机、13-第二主动齿轮、14-第二链条、15-第二从动齿轮、16-左夹持抓、17-遮挡板、18-摄像头、19-连接杆、20-摄像头底座、21-旋转臂、22-处理器、23-开关、24-把手、25-网罩箱门、26-风机、27-电源、28-外壳、29-旋转电机、30-支撑板、31-支撑柱、32-底座、33-第二外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6,一种通过视觉识别的上料机器人,其结构包括底座32、支撑板30、外壳28、旋转臂21、摄像头18、前臂9、夹持机构主体6,所述底座32上端设有三根支撑柱31,三根支撑柱31上的顶端连接支撑板30,支撑板30上端设有外壳28;所述外壳28内部设有旋转电机29,外壳28顶面上设有旋转臂21,旋转电机29的电机轴向上与旋转臂21底部固接;旋转臂21内部底端设有电源27,电源27外接有开关,开关23设在旋转臂21外侧壁上;旋转臂21内部顶部设有处理器22,旋转臂21顶端横向固接有前臂9;前臂9靠近旋转臂21的上端设有摄像头底座20,摄像头底座20为矩形板状,所述摄像头底座20上端通过连接杆19连接有摄像头18,摄像头18上端横向设有遮挡板17,以便保护摄像头不受到损伤;所述前臂9的外端通过电动伸缩杆8连接有夹持外壳6,电动伸缩杆8的固定端10固接在前臂9外端内部;所述夹持外壳6内部设有第二电机7;所述夹持外壳6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固接杆5,第二电机7的电机轴向下与固接杆固接,固接杆5的底端固接有第二外壳33,第二外壳33内顶部并列设有第三电机11与第四电机12,第三电机11与第四电机12的电机轴上分别同轴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4、第二主动齿轮13,第二外壳33内下端分别并列设有第一从动齿轮2、第二从动齿轮15,第一主动齿轮4与第一从动齿轮2通过链条啮合传动,第二主动齿轮13与第二从动齿轮15通过链条啮合传动;第一从动齿轮2与第二从动齿轮15中部均通过横向设置的连杆连接有左夹持爪16与右夹持爪1;所述摄像头18与处理器2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7、第三电机11、第四电机12、旋转电机29均与处理器2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在本技术中,所述底座32呈圆形扁平状设置,底座32上端设有的三根支撑柱31呈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过视觉识别的上料机器人,其结构包括底座(32)、支撑板(30)、外壳(28)、旋转臂(21)、摄像头(18)、前臂(9)、夹持外壳(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2)上端设有三根支撑柱(31),三根支撑柱(31)上的顶端连接支撑板(30),支撑板(30)上端设有外壳(28);所述外壳(28)内部设有旋转电机(29),外壳(28)顶面上设有旋转臂(21),旋转电机(29)的电机轴向上与旋转臂(21)底部固接;旋转臂(21)内部底端设有电源(27),电源(27)外接有开关,开关(23)设在旋转臂(21)外侧壁上;旋转臂(21)内部顶部设有处理器(22),旋转臂(21)顶端横向固接有前臂(9);前臂(9)靠近旋转臂(21)的上端设有摄像头底座(20),摄像头底座(20)为矩形板状,所述摄像头底座(20)上端通过连接杆(19)连接有摄像头(18),摄像头(18)上端横向设有遮挡板(17);所述前臂(9)的外端通过电动伸缩杆(8)连接有夹持外壳(6),电动伸缩杆(8)的固定端(10)固接在前臂(9)外端内部;所述夹持外壳(6)内部设有第二电机(7);所述夹持外壳(6)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固接杆(5),第二电机(7)的电机轴向下与固接杆固接,固接杆(5)的底端固接有第二外壳(33),第二外壳(33)内顶部并列设有第三电机(11)与第四电机(12),第三电机(11)与第四电机(12)的电机轴上分别同轴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4)、第二主动齿轮(13),第二外壳(33)内下端分别并列设有第一从动齿轮(2)、第二从动齿轮(15),第一主动齿轮(4)与第一从动齿轮(2)通过链条啮合传动,第二主动齿轮(13)与第二从动齿轮(15) 通过链条啮合传动;第一从动齿轮(2)与第二从动齿轮(15)中部均通过横向设置的连杆连接有左夹持爪(16)与右夹持爪(1);所述摄像头(18)与处理器(2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7)、第三电机(11)、第四电机(12)、旋转电机(29)均与处理器(2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视觉识别的上料机器人,其结构包括底座(32)、支撑板(30)、外壳(28)、旋转臂(21)、摄像头(18)、前臂(9)、夹持外壳(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2)上端设有三根支撑柱(31),三根支撑柱(31)上的顶端连接支撑板(30),支撑板(30)上端设有外壳(28);所述外壳(28)内部设有旋转电机(29),外壳(28)顶面上设有旋转臂(21),旋转电机(29)的电机轴向上与旋转臂(21)底部固接;旋转臂(21)内部底端设有电源(27),电源(27)外接有开关,开关(23)设在旋转臂(21)外侧壁上;旋转臂(21)内部顶部设有处理器(22),旋转臂(21)顶端横向固接有前臂(9);前臂(9)靠近旋转臂(21)的上端设有摄像头底座(20),摄像头底座(20)为矩形板状,所述摄像头底座(20)上端通过连接杆(19)连接有摄像头(18),摄像头(18)上端横向设有遮挡板(17);所述前臂(9)的外端通过电动伸缩杆(8)连接有夹持外壳(6),电动伸缩杆(8)的固定端(10)固接在前臂(9)外端内部;所述夹持外壳(6)内部设有第二电机(7);所述夹持外壳(6)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固接杆(5),第二电机(7)的电机轴向下与固接杆固接,固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可明
申请(专利权)人:李可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