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生态本质安全集约下穿立交排水系统,包括蓄水池、集水井、截水槽、排污泵、排涝泵、浮球取水泵、除臭风机、除臭滤池以及电控柜;在电控柜内设置有控制器、排污泵驱动电路、排涝泵驱动电路以及液压缸比例阀;在电控柜的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冲洗按钮、排污按钮以及排涝按钮。该下穿立交排水系统将蓄水池在下穿立交施工时设置于立交下沉道路下方,能够利用下穿立交下方空间优势来蓄水,提高下穿立交蓄排水能力,从而有效缓解城市下穿立交积淹水问题;利用排气管、气体收集罩、除臭风机以及除臭滤池能够及时将蓄水池内的臭气排出滤除;蓄水池内的水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后,上清液通过浮球吸水泵抽吸对周边城市绿化进行浇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本质安全集约下穿立交排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水系统,尤其是一种生态本质安全集约下穿立交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下穿立交(铁跨公、公跨公)集排水主要采用在下穿立交下沉道路处设置集水井、集水池并通过水泵进行抽排,对于未设置水泵、条件较好的下穿立交则通过将收集的雨水引入城市自然排水系统进行外排。因此,城市下穿立交区域的汇水主要还是依靠强排,未能发挥下穿立交系统自身的蓄水潜能,总体来看城市下穿立交系统抗洪能力依然不足。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生态本质安全集约下穿立交排水系统,能够利用下穿立交的结构优势设置相应的蓄水系统,从而有效消除下穿立交积淹水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本质安全集约下穿立交排水系统,能够利用下穿立交的结构优势设置相应的蓄水系统,从而有效消除下穿立交积淹水问题。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本质安全集约下穿立交排水系统,包括蓄水池、集水井、截水槽、排污泵、排涝泵、浮球取水泵、除臭风机、除臭滤池以及电控柜;在电控柜内设置有控制器、排污泵驱动电路、排涝泵驱动电路以及液压缸比例阀;在电控柜的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冲洗按钮、排污按钮以及排涝按钮;蓄水池设置于下穿立交下沉路面下方,截水槽用于间隔设置在下穿立交的路面上;各个截水槽通过连通管道相连通,并通过连通管道连通至集水井;集水井的底部通过集水管道与蓄水池相连通;在蓄水池的内底部左侧设置有集水坑,排污泵和排涝泵均安装在集水坑内;浮球取水泵固定安装在蓄水池的内底部上;在蓄水池的内底部右侧竖向设置有蓄水挡板;在蓄水挡板上间隔设置有各个冲洗出水口,在各个冲洗出水口上均安装有一个水力冲洗装置;在蓄水池的内底部上横向设置有各个水道挡板,用于在蓄水挡板的右侧为各个水力冲洗装置建立冲洗水道;在蓄水池的内顶部上设置有排气管,并在排气管上分布设置有进气孔;排气管连通至蓄水池外后与除臭风机的进风口相连通,除臭风机的出风口与除臭滤池的进风口相连通;排污泵的排污口通过排污管道连通至蓄水池外,排涝泵的排涝口通过排涝管道连通至蓄水池外,浮球取水泵的排水口通过自喷灌管道连通至蓄水池外;在蓄水池的右侧上方连通设置有自来水引入管,且自来水引入管的出水口位于蓄水挡板的右侧;在自来水引入管上串接有注水电磁阀;控制器分别与注水电磁阀、排污泵驱动电路、排涝泵驱动电路、液压缸比例阀、冲洗按钮、排污按钮以及排涝按钮电连接;排污泵驱动电路与排污泵电连接,控制器通过排污泵驱动电路控制排污泵工作;排涝泵驱动电路与排涝泵电连接,控制器通过排涝泵驱动电路控制排涝泵工作;液压缸比例阀与水力冲洗装置的液压缸管路连接,控制器通过液压缸比例阀控制各个水力冲洗装置的液压缸实现冲洗控制。进一步的,在集水井内且位于集水管道的进水口处设置有提篮格栅;在集水井的顶部敞口处封盖有顶部格栅板。进一步的,在蓄水池的顶部内壁上设置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液位传感器和摄像头;在电控柜内设置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存储器和以太网通信模块。进一步的,蓄水池的竖向内壁上且位于集水管道的出水口下方设置有进水消能挡板,在进水消能挡板的悬空边缘设置有向上翻折的挡水翻边。进一步的,水力冲洗装置包括安装底板、封闭板、液压缸、两根传动杆、两根支撑连杆以及两根旋转支撑轴;安装底板固定安装在蓄水挡板前侧面的冲洗出水口处,并在安装底板上设置有与冲洗出水口相连通的出水窗口;在安装底板的板面上侧边缘上至少设有两个铰接座,封闭板通过上侧边缘的铰接凸块摆动式铰接安装在铰接座上;在安装底板的出水窗口前侧边缘以及封闭板相对出水窗口的后板面上均设置有一个防水挡圈,并在两个防水挡圈的相对边缘均设置有防水密封圈;液压缸为双杆液压缸,并横向安装在封闭板前侧面的下侧边处;两根传动杆分别横向对接安装在液压缸的左右侧杆端上;在封闭板前侧面左右侧边均设置有一个杆端支座,并在杆端支座上横向贯穿设置有一个插装杆孔;两根传动杆分别横向贯穿左右两个杆端支座上的插装杆孔,并在两根传动杆的贯穿端部上均旋转式安装有一个旋转板;在两个旋转板上均设置有一个支撑铰接座;两根支撑连杆的一端端部分别摆动式铰接安装在左右两个支撑铰接座上,两根支撑连杆的另一端端部均设置有一个U形铰接头;两根旋转支撑轴通过轴头支座竖向旋转式安装在蓄水挡板前侧面上,且分别位于安装底板的左右两侧;两根支撑连杆端部的U形铰接头分别摆动式铰接安装在两根旋转支撑轴的中部。进一步的,在蓄水池的竖向内壁上设置有爬梯,并在蓄水池的顶部且位于爬梯的上方设置有检修窗口。进一步的,在蓄水挡板右侧的蓄水池内底部设置为斜坡面,使得冲洗水流向冲洗出水口流动。进一步的,在自来水引入管上串接有安装在水表井内的水表。进一步的,在排污管道上串接有排污管阀门附件,在排涝管道上串接有排涝管阀门附件,在自喷灌管道上串接有取水管阀门附件。进一步的,在自喷灌管道的尾端设置有用于喷洒浇灌的喷淋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截水槽和集水井等能够将下穿立交区域的雨水收集至蓄水池,蓄水池设置在下穿立交的路面下方,能够利用下穿立交的下方结构优势来蓄水,从而彻底消除下穿立交积淹水问题,蓄水池内的雨水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后,将上清液通过浮球取水泵抽吸对周边城市绿化进行浇灌;利用冲洗按钮、排污按钮以及排涝按钮能够实现对水力冲洗装置、排污泵以及排涝泵临时手动控制;利用集水坑能够便于蓄水池内的水流收集,便于排污泵进行排污以及排涝泵进行排涝,排污泵将泥水提升至下穿立交周边的污水管网,排涝泵能够在汛期蓄水池水位超过水位警戒值或蓄水池在放空前降雨的突然来临时,将蓄水提升至周边雨水管网或河道;利用排气管、气体收集罩、除臭风机以及除臭滤池能够及时将蓄水池内的臭气排出滤除,确保下穿立交系统的蓄水池内各种设备人工检修的人员安全;利用横向设置的各个水道挡板能够防止各个冲洗水道之间相互干扰,确保各个冲洗水道的冲洗效果;利用蓄水挡板能够进行高水位蓄水,确保形成较大冲击力的水流;利用浮球取水泵能够在蓄水池内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及时排水,实现对绿化进行喷淋浇灌;考虑降雨量的不可预见性,针对特殊干旱年头情况,利用自来水引入管能够向蓄水池中引入市政自来水,通过在蓄水池内存储自来水以满足旱季的绿化喷灌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水力冲洗装置安装正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水力冲洗装置安装侧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水力冲洗装置使用状态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生态本质安全集约下穿立交排水系统包括:蓄水池7、集水井1、截水槽22、排污泵3、排涝泵4、浮球取水泵5、除臭风机16、除臭滤池17以及电控柜12;在电控柜12内设置有控制器、排污泵驱动电路、排涝泵驱动电路以及液压缸比例阀;在电控柜12的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冲洗按钮、排污按钮以及排涝按钮;蓄水池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本质安全集约下穿立交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7)、集水井(1)、截水槽(22)、排污泵(3)、排涝泵(4)、浮球取水泵(5)、除臭风机(16)、除臭滤池(17)以及电控柜(12);在电控柜(12)内设置有控制器、排污泵驱动电路、排涝泵驱动电路以及液压缸比例阀;在电控柜(12)的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冲洗按钮、排污按钮以及排涝按钮;蓄水池(7)设置于下穿立交(33)下沉路面下方,截水槽(22)用于间隔设置在下穿立交(33)的路面上;各个截水槽(22)通过连通管道(23)相连通,并通过连通管道(23)连通至集水井(1);集水井(1)的底部通过集水管道与蓄水池(7)相连通;在蓄水池(7)的内底部左侧设置有集水坑(19),排污泵(3)和排涝泵(4)均安装在集水坑(19)内;浮球取水泵(5)固定安装在蓄水池(7)的内底部上;在蓄水池(7)的内底部右侧竖向设置有蓄水挡板(25);在蓄水挡板(25)上间隔设置有各个冲洗出水口,在各个冲洗出水口上均安装有一个水力冲洗装置(6);在蓄水池(7)的内底部上横向设置有各个水道挡板(24),用于在蓄水挡板(25)的右侧为各个水力冲洗装置(6)建立冲洗水道;在蓄水池(7)的内顶部上设置有排气管(15),并在排气管(15)上分布设置有进气孔;排气管(15)连通至蓄水池(7)外后与除臭风机(16)的进风口相连通,除臭风机(16)的出风口与除臭滤池(17)的进风口相连通;排污泵(3)的排污口通过排污管道(26)连通至蓄水池(7)外,排涝泵(4)的排涝口通过排涝管道(9)连通至蓄水池(7)外,浮球取水泵(5)的排水口通过自喷灌管道(27)连通至蓄水池(7)外;在蓄水池(7)的右侧上方连通设置有自来水引入管(14),且自来水引入管(14)的出水口位于蓄水挡板(25)的右侧;在自来水引入管(14)上串接有注水电磁阀(29);控制器分别与注水电磁阀(29)、排污泵驱动电路、排涝泵驱动电路、液压缸比例阀、冲洗按钮、排污按钮以及排涝按钮电连接;排污泵驱动电路与排污泵(3)电连接,控制器通过排污泵驱动电路控制排污泵(3)工作;排涝泵驱动电路与排涝泵(4)电连接,控制器通过排涝泵驱动电路控制排涝泵(4)工作;液压缸比例阀与水力冲洗装置(6)的液压缸(40)管路连接,控制器通过液压缸比例阀控制各个水力冲洗装置(6)的液压缸(40)实现冲洗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本质安全集约下穿立交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7)、集水井(1)、截水槽(22)、排污泵(3)、排涝泵(4)、浮球取水泵(5)、除臭风机(16)、除臭滤池(17)以及电控柜(12);在电控柜(12)内设置有控制器、排污泵驱动电路、排涝泵驱动电路以及液压缸比例阀;在电控柜(12)的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冲洗按钮、排污按钮以及排涝按钮;蓄水池(7)设置于下穿立交(33)下沉路面下方,截水槽(22)用于间隔设置在下穿立交(33)的路面上;各个截水槽(22)通过连通管道(23)相连通,并通过连通管道(23)连通至集水井(1);集水井(1)的底部通过集水管道与蓄水池(7)相连通;在蓄水池(7)的内底部左侧设置有集水坑(19),排污泵(3)和排涝泵(4)均安装在集水坑(19)内;浮球取水泵(5)固定安装在蓄水池(7)的内底部上;在蓄水池(7)的内底部右侧竖向设置有蓄水挡板(25);在蓄水挡板(25)上间隔设置有各个冲洗出水口,在各个冲洗出水口上均安装有一个水力冲洗装置(6);在蓄水池(7)的内底部上横向设置有各个水道挡板(24),用于在蓄水挡板(25)的右侧为各个水力冲洗装置(6)建立冲洗水道;在蓄水池(7)的内顶部上设置有排气管(15),并在排气管(15)上分布设置有进气孔;排气管(15)连通至蓄水池(7)外后与除臭风机(16)的进风口相连通,除臭风机(16)的出风口与除臭滤池(17)的进风口相连通;排污泵(3)的排污口通过排污管道(26)连通至蓄水池(7)外,排涝泵(4)的排涝口通过排涝管道(9)连通至蓄水池(7)外,浮球取水泵(5)的排水口通过自喷灌管道(27)连通至蓄水池(7)外;在蓄水池(7)的右侧上方连通设置有自来水引入管(14),且自来水引入管(14)的出水口位于蓄水挡板(25)的右侧;在自来水引入管(14)上串接有注水电磁阀(29);控制器分别与注水电磁阀(29)、排污泵驱动电路、排涝泵驱动电路、液压缸比例阀、冲洗按钮、排污按钮以及排涝按钮电连接;排污泵驱动电路与排污泵(3)电连接,控制器通过排污泵驱动电路控制排污泵(3)工作;排涝泵驱动电路与排涝泵(4)电连接,控制器通过排涝泵驱动电路控制排涝泵(4)工作;液压缸比例阀与水力冲洗装置(6)的液压缸(40)管路连接,控制器通过液压缸比例阀控制各个水力冲洗装置(6)的液压缸(40)实现冲洗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本质安全集约下穿立交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集水井(1)内且位于集水管道的进水口处设置有提篮格栅(2);在集水井(1)的顶部敞口处封盖有顶部格栅板(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本质安全集约下穿立交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蓄水池(7)的顶部内壁上设置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液位传感器(34)和摄像头(36);在电控柜(12)内设置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存储器和以太网通信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本质安全集约下穿立交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蓄水池(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贡照华,叶勇,史勤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桥工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