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施海南专利>正文

立交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826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49
一种立交桥,包括第一主车道、第二主车道以及与第一主车道、第二主车道相交汇的第三主车道和第四主车道,第三主车道和第四主车道在交汇处从第一主车道、第二主车道的下方经过,第一主车道、第二主车道、第三主车道和第四主车道具有绕中心点弯曲的第一弧形导向段、第二弧形导向段、第三弧形导向段和第四弧形导向段,第一弧形导向段上设有第一左转下坡车道,第一左转下坡车道与第三主车道连通,第二弧形导向段上设有第二左转下坡车道,第二左转下坡车道与第四主车道连通,第三弧形导向段上设有第一左转上坡车道,第一左转上坡车道与第二主车道连通,第四弧形导向段上设有第二左转上坡车道,第二左转上坡车道与第一主车道连通。其能解决拥堵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交桥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
,特别涉及一种立交桥。
技术介绍
现有的立交桥占地较大,且立交桥的直行道和左转弯道是一起出现的,直行道和左转弯道相互干犹或交错,使得左转弯道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建设成本高,且容易拥堵。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交桥,能有效解决城市拥堵的难题,且紧凑简单,建造成本低。一种立交桥,包括第一主车道、第二主车道以及与第一主车道、第二主车道相交汇的第三主车道和第四主车道,第一主车道与第二主车道相邻设置,第一主车道的行车方向与第二主车道的行车方向相反,第三主车道与第四主车道相邻设置,第三主车道的行车方向与第四主车道的行车方向相反,第三主车道和第四主车道在交汇处从第一主车道、第二主车道的下方经过,交汇处具有中心点,第一主车道、第二主车道、第三主车道和第四主车道在交汇处分别具有绕中心点弯曲的第一弧形导向段、第二弧形导向段、第三弧形导向段和第四弧形导向段,第一弧形导向段上设有第一左转下坡车道,第一左转下坡车道与第三主车道连通,第二弧形导向段上设有第二左转下坡车道,第二左转下坡车道与第四主车道连通,第三弧形导向段上设有第一左转上坡车道,第一左转上坡车道与第二主车道连通,第四弧形导向段上设有第二左转上坡车道,第二左转上坡车道与第一主车道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弧形导向段靠近进车口的弯曲弧度大于该第一弧形导向段靠近出车口的弯曲弧度;该第二弧形导向段靠近进车口的弯曲弧度大于该第二弧形导向段靠近出车口的弯曲弧度。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左转下坡车道呈弧形,该第一左转下坡车道绕着该中心点弯曲,该第一左转下坡车道的进车口与该第一弧形导向段相切连通,该第一左转下坡车道的出车口与该第三主车道连通;该第二左转下坡车道呈弧形,该第二左转下坡车道绕着该中心点弯曲,该第二左转下坡车道的进车口与该第二弧形导向段相切连通,该第二左转下坡车道的出车口与该第四主车道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左转上坡车道呈弧形,该第一左转上坡车道绕着该中心点弯曲,该第一左转上坡车道的进车口与该第三弧形导向段相切连通,该第一左转上坡车道的出车口与该第二弧形导向段连通;该第二左转上坡车道呈弧形,该第二左转上坡车道绕着该中心点弯曲,该第二左转上坡车道的进车口与该第四弧形导向段相切连通,该第二左转上坡车道的出车口与该第一弧形导向段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沿着该第一主车道的行车方向,该第一左转下坡车道的进车口位于该第二左转上坡车道的出车口的后方;沿着该第二主车道的行车方向,该第二左转下坡车道的进车口位于该第一左转上坡车道的出车口的后方。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左转下坡车道和该第二左转上坡车道分别位于该第一弧形导向段的两侧,该第一左转下坡车道和该第二左转上坡车道对该第一弧形导向段进行左右支撑;该第二左转下坡车道和该第一左转上坡车道分别位于该第二弧形导向段的两侧,该第二左转下坡车道和该第一左转上坡车道对该第二弧形导向段进行左右支撑。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主车道还包括第一右转车道,该第一右转车道与该第四主车道连通;该第二主车道还包括第二右转车道,该第二右转车道与该第三主车道连通;该第三主车道还包括第三右转车道,该第三右转车道与该第一主车道连通;该第四主车道还包括第四右转车道,该第四右转车道与该第二主车道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该第一主车道还包括分别连通于该第一弧形导向段两端的第一平直段和第二平直段,该第二主车道还包括分别连通于该第二弧形导向段两端的第三平直段和第四平直段,该第三平直段与该第一平直段平行且相对设置,该第四平直段与该第二平直段平行且相对设置,该第一右转车道的进车口靠近该第二平直段与该第一弧形导向段的连接处,该第二右转车道的进车口靠近该第三平直段与该第二弧形导向段的连接处,该第三右转车道的出车口靠近该第一平直段与该第一弧形导向段的连接处,该第四右转车道的进车口靠近该第四平直段与该第二弧形导向段的连接处。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弧形导向段包括第一上坡路段、第一中间路段和第一下坡路段,该第一中间路段位于该第三主车道和该第四主车道的上方,该第一中间路段的一端与该第一上坡路段连通,该第一中间路段的另一端与该第一下坡路段连通,该第一左转下坡车道的一端与该第一中间路段连通,该第二左转上坡车道的一端与该第一中间路段连通;该第二弧形导向段包括第二上坡路段、第二中间路段和第二下坡路段,该第二中间路段位于该第三主车道和该第四主车道的上方,该第二中间路段的一端与该第二上坡路段连通,该第二中间路段的另一端与该第二下坡路段连通,该第二左转下坡车道的一端与该第二中间路段连通,该第一左转上坡车道的一端与该第二中间路段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上坡路段的坡度大于该第一下坡路段的坡度,该第二上坡路段的坡度大于该第二下坡路段的坡度。本专利技术的立交桥的第一弧形导向段、第二弧形导向段、第三弧形导向段和第四弧形导向段均绕中心点弯曲,行驶在各弧形导向段的车辆可左转弯进入其他主车道,能有效解决城市拥堵的难题。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立交桥结构紧凑简单,建造成本低,该种设计能充分利用空间,解决了城市立交桥占地面积广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交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交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立交桥包括第一主车道11、第二主车道12以及与第一主车道11、第二主车道12相交汇的第三主车道13和第四主车道14,第一主车道11与第二主车道12相邻设置,第一主车道11的行车方向与第二主车道12的行车方向相反,第三主车道13与第四主车道14相邻设置,第三主车道13的行车方向与第四主车道14的行车方向相反,第三主车道13和第四主车道14在交汇处101从第一主车道11、第二主车道12的下方经过,交汇处101具有中心点O,第一主车道11、第二主车道12、第三主车道13和第四主车道14在交汇处101分别具有绕中心点O弯曲的第一弧形导向段111、第二弧形导向段121、第三弧形导向段131和第四弧形导向段141,第一弧形导向段111上设有第一左转下坡车道112,第一左转下坡车道112与第三主车道13连通,第二弧形导向段121上设有第二左转下坡车道122,第二左转下坡车道122与第四主车道14连通,第三弧形导向段131上设有第一左转上坡车道132,第一左转上坡车道132与第二主车道12连通,第四弧形导向段141上设有第二左转上坡车道142,第二左转上坡车道142与第一主车道11连通。本专利技术的立交桥的第一弧形导向段111、第二弧形导向段121、第三弧形导向段131和第四弧形导向段141均绕中心点O弯曲,行驶在各弧形导向段的车辆可左转弯进入其他主车道,能有效解决城市拥堵的难题。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立交桥结构紧凑简单,建造成本低,该种设计能充分利用空间,解决了城市立交桥占地面积广的问题。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主车道11相互间隔第二主车道12设置,即第一主车道11与第二主车道12分隔开;第三主车道13相互间隔第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交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车道、第二主车道以及与该第一主车道、该第二主车道相交汇的第三主车道和第四主车道,该第一主车道与该第二主车道相邻设置,该第一主车道的行车方向与该第二主车道的行车方向相反,该第三主车道与该第四主车道相邻设置,该第三主车道的行车方向与该第四主车道的行车方向相反,该第三主车道和该第四主车道在交汇处从该第一主车道、该第二主车道的下方经过,该交汇处具有中心点,该第一主车道、该第二主车道、该第三主车道和该第四主车道在该交汇处分别具有绕该中心点弯曲的第一弧形导向段、第二弧形导向段、第三弧形导向段和第四弧形导向段,该第一弧形导向段上设有第一左转下坡车道,该第一左转下坡车道与该第三主车道连通,该第二弧形导向段上设有第二左转下坡车道,该第二左转下坡车道与该第四主车道连通,该第三弧形导向段上设有第一左转上坡车道,该第一左转上坡车道与该第二主车道连通,该第四弧形导向段上设有第二左转上坡车道,该第二左转上坡车道与该第一主车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交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车道、第二主车道以及与该第一主车道、该第二主车道相交汇的第三主车道和第四主车道,该第一主车道与该第二主车道相邻设置,该第一主车道的行车方向与该第二主车道的行车方向相反,该第三主车道与该第四主车道相邻设置,该第三主车道的行车方向与该第四主车道的行车方向相反,该第三主车道和该第四主车道在交汇处从该第一主车道、该第二主车道的下方经过,该交汇处具有中心点,该第一主车道、该第二主车道、该第三主车道和该第四主车道在该交汇处分别具有绕该中心点弯曲的第一弧形导向段、第二弧形导向段、第三弧形导向段和第四弧形导向段,该第一弧形导向段上设有第一左转下坡车道,该第一左转下坡车道与该第三主车道连通,该第二弧形导向段上设有第二左转下坡车道,该第二左转下坡车道与该第四主车道连通,该第三弧形导向段上设有第一左转上坡车道,该第一左转上坡车道与该第二主车道连通,该第四弧形导向段上设有第二左转上坡车道,该第二左转上坡车道与该第一主车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弧形导向段靠近进车口的弯曲弧度大于该第一弧形导向段靠近出车口的弯曲弧度;该第二弧形导向段靠近进车口的弯曲弧度大于该第二弧形导向段靠近出车口的弯曲弧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左转下坡车道呈弧形,该第一左转下坡车道绕着该中心点弯曲,该第一左转下坡车道的进车口与该第一弧形导向段相切连通,该第一左转下坡车道的出车口与该第三主车道连通;该第二左转下坡车道呈弧形,该第二左转下坡车道绕着该中心点弯曲,该第二左转下坡车道的进车口与该第二弧形导向段相切连通,该第二左转下坡车道的出车口与该第四主车道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左转上坡车道呈弧形,该第一左转上坡车道绕着该中心点弯曲,该第一左转上坡车道的进车口与该第三弧形导向段相切连通,该第一左转上坡车道的出车口与该第二弧形导向段连通;该第二左转上坡车道呈弧形,该第二左转上坡车道绕着该中心点弯曲,该第二左转上坡车道的进车口与该第四弧形导向段相切连通,该第二左转上坡车道的出车口与该第一弧形导向段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沿着该第一主车道的行车方向,该第一左转下坡车道的进车口位于该第二左转上坡车道的出车口的后方;沿着该第二主车道的行车方向,该第二左转下坡车道的进车口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海南
申请(专利权)人:施海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