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589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1
本公开涉及一种冲压模具,所述冲压模具包括模具下模(1)、分段刀下模(2)和废屑收集装置(3),所述分段刀下模(2)的数量为多个且环绕所述模具下模(1)的四周间隔分布,所述模具下模(1)的上侧面的侧边部构造为裁边刀下模刃口(11),分段刀下模刃口(21)与所述裁边刀下模刃口(11)大致垂直地相交,所述废屑收集装置(3)具有负压吸口(31),且该负压吸口(31)朝向所述分段刀下模刃口(21)与所述裁边刀下模刃口(11)的相交点。由此,本公开提供的冲压模具能够定向收集废屑,降低冲压件被废屑硌伤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压模具
本公开涉及模具加工
,具体地,涉及一种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两部分,一般地,冲压时,上模朝向下模运动,以将放置在下模上的原料冲压成型,而成型部分周围的原料就成为了废料,需要被切割掉,以得到独立的成型部分,这样,就在下模的周边设置有多个废料刀,废料刀包括与下模边缘形状相适配的裁边刀,还包括大致与裁边刀相垂直的分段刀,裁边刀用于将废料从成型部分上切割下来,而分段刀用于将废料部分切为几段,方便废料掉落。其中,裁边刀和分段刀均包括上模和下模两部分,裁边刀下模和分段刀下模一般固定连接在冲压模具下模上,裁边刀上模和分段刀上模一般固定连接在冲压模具上模上。废料刀的切割会产生废料屑,特别是在裁边刀和分段刀的刀刃相交处,更容易产生大量的废料屑,这些废料屑一般掉落于刀背上,并可能随着模具的振动而掉入模具中,造成冲压件被硌伤;在相关技术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上模设置有吹气装置,用于将废料屑吹离模具,但是,气体流向不易控制,容易将废料屑无规则地吹入模具其他位置,造成硌伤冲压件后无法有效识别废料屑产生区域,为后续的模具维修造成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压模具,该冲压模具能够定向收集废屑,降低冲压件被废屑硌伤的概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冲压模具,所述冲压模具包括模具下模、分段刀下模和废屑收集装置,所述分段刀下模的数量为多个且环绕所述模具下模的四周间隔分布,所述模具下模的上侧面的侧边部构造为裁边刀下模刃口,分段刀下模刃口与所述裁边刀下模刃口大致垂直地相交,所述废屑收集装置具有负压吸口,且该负压吸口朝向所述分段刀下模刃口与所述裁边刀下模刃口的相交点。可选地,所述负压吸口位于所述分段刀下模的靠近所述分段刀下模刃口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相交点的下方。可选地,所述负压吸口的数量和所述分段刀下模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地设置。可选地,所述废屑收集装置包括负压发生器、进气管、出气管和负压管,所述进气管、出气管和负压管分别连接于所述负压发生器的进口、出口、负压口,所述负压管的一端构造为所述负压吸口,另一端与所述负压口连接。可选地,所述负压管的靠近所述负压吸口的部分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负压吸口位于上端,所述负压发生器和所述出气管依次连接于所述负压管的下端,所述出气管的出口伸出冲压模具。可选地,所述模具下模的侧面上设置有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的容纳槽,所述负压管至少部分地容纳于所述容纳槽中,且所述负压吸口至少部分地伸出所述容纳槽。可选地,一个所述负压发生器对应连接一个所述进气管、一个所述出气管、一个所述负压管,所述废屑收集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进气管相连的气源,所述气源能够同时与多个所述进气管连通。可选地,所述分段刀下模上设置有通孔,以允许所述进气管穿过。可选地,所述负压管和所述出气管均为塑料波纹管。可选地,所述负压发生器为管状真空发生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裁边刀和分段刀分别对废料进行剪切后,在裁边刀下模刃口和分段刀下模刃口上均残留有废屑,其中在分段刀下模刃口与裁边刀下模刃口的相交点处产生的废屑最多,而废屑收集装置的负压吸口朝向该相交点处,可以利用压差将相交点处及其附近的废屑定向吸收进废屑收集装置中,以避免这些废屑随着模具的震动而进入到模具下模中,造成硌伤冲压件且难以清理的不良影响。由此,本公开提供的冲压模具能够定向收集废屑,降低冲压件被废屑硌伤的概率。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冲压模具的俯视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冲压模具的立体视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图2中A部分在去掉负压管后的另一视角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模具下模,11-裁边刀下模刃口,12-容纳槽,2-分段刀下模,21-分段刀下模刃口,22-通孔,3-废屑收集装置,31-负压吸口,32-负压发生器,33-进气管,34-出气管,35-负压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指重力方向上的上和下,“内、外”是基于对应零部件的具体轮廓来说的,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涉及到附图时,除非另有解释,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体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提供一种冲压模具,参考图1至图4所示,冲压模具包括模具下模1、分段刀下模2和废屑收集装置3,分段刀下模2的数量为多个且环绕模具下模1的四周间隔分布,模具下模1的上侧面的侧边部构造为裁边刀下模刃口11,分段刀下模刃口21与裁边刀下模刃口11大致垂直地相交,废屑收集装置3具有负压吸口31,且该负压吸口31朝向分段刀下模刃口21与裁边刀下模刃口11的相交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裁边刀和分段刀分别对废料进行剪切后,在裁边刀下模刃口11和分段刀下模刃口21上均残留有废屑,其中在分段刀下模刃口21与裁边刀下模刃口11的相交点处产生的废屑最多,而废屑收集装置3的负压吸口31朝向该相交点处,可以利用压差将相交点处及其附近的废屑定向吸收进废屑收集装置3中,以避免这些废屑随着模具的震动而进入到模具下模1中,造成硌伤冲压件且难以清理的不良影响。由此,本公开提供的冲压模具能够定向收集废屑,降低冲压件被废屑硌伤的概率。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3和图4所示,负压吸口31位于分段刀下模2的靠近分段刀下模刃口21的一侧,且位于相交点的下方。一般地,分段刀下模2具有一定的厚度,分段刀下模刃口21靠近其中一侧设置,将负压吸口31设置于靠近分段刀下模刃口21的一侧,利于更多地吸收分段刀下模刃口21上的废屑,而将负压吸口31设置于相交点的下方,可以利用重力因素收集废屑,且避免响应分段刀上模和裁边刀上模的正常工作。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负压吸口31的数量和分段刀下模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地设置。这样,能够不遗漏掉一个废屑产生点,尽可能地将冲压模具上的产生的所有废屑收集起来。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废屑收集装置包括负压发生器32、进气管33、出气管34和负压管35,进气管33、出气管34和负压管35分别连接于负压发生器32的进口、出口、负压口,负压管35的一端构造为负压吸口31,另一端与负压口连接。这样,废屑被吸入负压管35内,并在气体压力作用下经过负压发生器32进入到出气管34中,随着气体排出到外界。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废屑收集装置也可以构造为其他形式,本公开不做限定。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负压管35的靠近负压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模具包括模具下模(1)、分段刀下模(2)和废屑收集装置(3),所述分段刀下模(2)的数量为多个且环绕所述模具下模(1)的四周间隔分布,所述模具下模(1)的上侧面的侧边部构造为裁边刀下模刃口(11),分段刀下模刃口(21)与所述裁边刀下模刃口(11)大致垂直地相交,所述废屑收集装置(3)具有负压吸口(31),且该负压吸口(31)朝向所述分段刀下模刃口(21)与所述裁边刀下模刃口(11)的相交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模具包括模具下模(1)、分段刀下模(2)和废屑收集装置(3),所述分段刀下模(2)的数量为多个且环绕所述模具下模(1)的四周间隔分布,所述模具下模(1)的上侧面的侧边部构造为裁边刀下模刃口(11),分段刀下模刃口(21)与所述裁边刀下模刃口(11)大致垂直地相交,所述废屑收集装置(3)具有负压吸口(31),且该负压吸口(31)朝向所述分段刀下模刃口(21)与所述裁边刀下模刃口(11)的相交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口(31)位于所述分段刀下模(2)的靠近所述分段刀下模刃口(21)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相交点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口(31)的数量和所述分段刀下模(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废屑收集装置包括负压发生器(32)、进气管(33)、出气管(34)和负压管(35),所述进气管(33)、出气管(34)和负压管(35)分别连接于所述负压发生器(32)的进口、出口、负压口,所述负压管(35)的一端构造为所述负压吸口(31),另一端与所述负压口连接。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峰孙玥琦高勇吕鑫杰潘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