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型材角度成型机,包括机头、动模、第一动模驱动机构,与机头固定的定模和第二动模驱动机构,所述定模与动模相对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对插入容纳槽的管型材进行限位的容纳槽,以及与容纳槽交叉相通的剪切槽,所述剪切槽包括呈设定夹角的两个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动模驱动机构与动模或动模上的冲刀连接,所述第二动模驱动机构,且与第一动模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动模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动模驱动机构及动模靠近或远离所述定模,当动模上的冲刀运动至与剪切槽相切时,所述第一动模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冲刀在剪切槽内往复运动并剪切管型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成型角度标准、一致性好,易于焊接,且无烟无粉尘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型材角度成型机
本技术涉及五金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管型材角度成型机。
技术介绍
五金管型材在进行相互装配前,一般需要对管型材的端部进行切割处理以满足精度要求和配合要求。现有的五金管型材多使用传统的锯片切割设备在管型材两端切割出45°或其他特定角度的第一倾斜面,然后进一步对管型材端面进行拼接、焊接。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1897657.2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铝管型材45°角切割用的双头切割锯,其通过将待加工的铝管型材放置在夹装台上,沿主导轨调整夹装台两端切割机构的位置,使铝管型材两端分别与移动平台上的铝管型材隔挡板相卡合,铝管型材在夹装台上得到夹紧固定,在液压驱动下刀具安装架沿铝管型材切割方向运动,刀具驱动电机带动刀具旋转完成铝管型材的双头45°角第一倾斜面切割,整个切割过程两端同时进行,一次成型,在切割过程中,喷雾装置和吸尘装置始终保持运行状态,对铝管型材和刀具进行实时降温,保证切割过程的安全性,同时可以除去切割过程产生的金属粉尘。然而,采用锯片切割设备对管型材进行锯切,锯片切割容易出现角度偏差,影响后续拼接和焊接效果,产生的粉尘和噪音污染大,往往需要配套降温和除尘的装置一同工作;此外,锯切后的管型材端面拼接和焊接的工序繁杂,导致整个管型材切割装配过程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管型材角度成型机,其成型角度标准、工件一致性好。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管型材角度成型机,其便于拼接焊接。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管型材角度成型机,其无烟无粉尘产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型材角度成型机,包括机头、与机头固定连接的定模、与定模相对设置的动模,以及第一动模驱动机构和第二动模驱动机构,所述定模与动模相对的一侧开设有容纳槽和剪切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对插入容纳槽的管型材进行限位,所述剪切槽与容纳槽交叉相通,所述剪切槽包括呈设定夹角的两个第一倾斜面;所述动模设有冲刀,所述冲刀的横截面与剪切槽相适配;所述第一动模驱动机构与动模或冲刀连接,所述第二动模驱动机构与机头固定,且与第一动模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动模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动模驱动机构及动模靠近或远离所述定模,当动模上的冲刀运动至与剪切槽相切时,所述第一动模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冲刀在剪切槽内往复运动并剪切管型材。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剪切槽与容纳槽的槽底之间设有第一预设距离。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管型材相对容纳槽槽底一侧的壁厚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之比为1~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冲刀的长度小于剪切槽的长度,所述第二动模驱动机构驱动动模运动时,所述冲刀的两端面与剪切槽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二预设距离。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剪切槽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或等腰梯形。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剪切槽的槽口两侧对称设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倾斜面之间夹角。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动模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设有安装座,所述动模与安装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动模驱动机构与安装座固定,且所述第一动模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动模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机头上设有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与第一动模驱动机构的运动方向平行,所述安装座设有与第一导柱相适配的第一导向筒。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机架,所述机头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一动模驱动机构为水平驱动油缸,所述第二动模驱动机构为升降驱动油缸;所述机架上设有液压站,所述液压站与升降驱动油缸和/或水平驱动油缸连接;所述机架还设有用于弹性支撑所述水平驱动油缸的油缸托架,所述水平驱动油缸的一端与安装座固定,另一端设于所述油缸托架上。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油缸托架包括第二导柱、压簧和支撑座,所述第二导柱与机架固定,所述压簧套设在第二导柱外,所述支撑座设于压簧上且其顶部设有与第二导柱相适配的第二导向筒,所述支撑座用于弹性支撑所述水平驱动油缸。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型材角度成型机,通过在定模与动模相对的一侧开设容纳槽和剪切槽,动模与定模相对的一侧设置与剪切槽相适配的冲刀,其中剪切槽与容纳槽交叉并贯穿该容纳槽;在对管型材进行角度成型时,通过将管型材插入容纳槽,容纳槽对管型材起到限位作用,第二动模驱动机构驱动动模靠近定模,当冲刀伸入剪切槽时,冲刀冲破管型材的顶面,并与剪切槽相切,进一步,第一动模驱动机构驱动冲刀在剪切槽内往复运动,管型材位于剪切槽内的两侧壁被冲刀剪切下来,由此,管型材的角度冲切成型;通过进一步折弯管型材,使管型材两侧的剪切边对折贴合,便于下一步焊接处理,且可以减少焊接工作量;采用动模与定模配合完成角度冲切,成型角度标准、工件一致性好,更换不同型号的动模、定模和/或冲刀,可以冲切不同规格和/或不同角度的管型材,且对比锯切的刚性损失少,无烟无粉尘产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管型材角度成型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截面视图;图3是图1的动模与定模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定模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管型材角度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管型材折弯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型材角度成型机的一实施例,包括机头1、与机头1固定连接的定模2、与定模2相对设置的动模3,以及第一动模驱动机构4和第二动模驱动机构5。结合图3和图4,所述定模2与动模3相对的一侧开设有容纳槽21和剪切槽22,所述容纳槽21用于对插入容纳槽21的管型材B进行限位,所述剪切槽22与容纳槽21交叉相通,所述剪切槽22包括呈设定夹角的两个第一倾斜面221;所述动模3设有冲刀31,所述冲刀31的横截面与剪切槽22相适配;所述第一动模驱动机构4与动模3连接,所述第二动模驱动机构5与机头1固定,且与第一动模驱动机构4连接;所述第二动模驱动机构5用于驱动第一动模驱动机构4及动模3靠近或远离所述定模2,当动模3上的冲刀31运动至与剪切槽22相切时,所述第一动模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冲刀31在剪切槽22内往复运动并剪切管型材B。本实施例通过在定模2与动模3相对的一侧开设容纳槽21和剪切槽22,动模3与定模2相对的一侧设置与剪切槽22相适配的冲刀31,其中剪切槽22与容纳槽21交叉并贯穿该容纳槽21;在对管型材B进行角度成型时,通过将管型材B插入容纳槽21,容纳槽21对管型材B起到限位作用,第二动模驱动机构5驱动动模3靠近定模2,当冲刀31伸入剪切槽22时,冲刀31冲破管型材B的顶面,并与剪切槽22相切,进一步,第一动模驱动机构4驱动冲刀31在剪切槽22内往复运动,管型材B位于剪切槽22内的两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型材角度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头、与机头固定连接的定模、与定模相对设置的动模,以及第一动模驱动机构和第二动模驱动机构,/n所述定模与动模相对的一侧开设有容纳槽和剪切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对插入容纳槽的管型材进行限位,所述剪切槽与容纳槽交叉相通,所述剪切槽包括呈设定夹角的两个第一倾斜面;/n所述动模设有冲刀,所述冲刀的横截面与剪切槽相适配;/n所述第一动模驱动机构与动模或冲刀连接,所述第二动模驱动机构与机头固定,且与第一动模驱动机构连接;/n所述第二动模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动模驱动机构及动模靠近或远离所述定模,当动模上的冲刀运动至与剪切槽相切时,所述第一动模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冲刀在剪切槽内往复运动并剪切管型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型材角度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头、与机头固定连接的定模、与定模相对设置的动模,以及第一动模驱动机构和第二动模驱动机构,
所述定模与动模相对的一侧开设有容纳槽和剪切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对插入容纳槽的管型材进行限位,所述剪切槽与容纳槽交叉相通,所述剪切槽包括呈设定夹角的两个第一倾斜面;
所述动模设有冲刀,所述冲刀的横截面与剪切槽相适配;
所述第一动模驱动机构与动模或冲刀连接,所述第二动模驱动机构与机头固定,且与第一动模驱动机构连接;
所述第二动模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动模驱动机构及动模靠近或远离所述定模,当动模上的冲刀运动至与剪切槽相切时,所述第一动模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冲刀在剪切槽内往复运动并剪切管型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型材角度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槽与容纳槽的槽底之间设有第一预设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型材角度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型材相对容纳槽槽底一侧的壁厚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之比为1~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型材角度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刀的长度小于剪切槽的长度,所述第二动模驱动机构驱动动模运动时,所述冲刀的两端面与剪切槽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二预设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型材角度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槽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或等腰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之演,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通力捷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