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乘员舱增湿功能的燃料电池增湿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结构及控制
,具体地指一种具备乘员舱增湿功能的燃料电池增湿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环境与能源等问题的日益严峻,燃料电池汽车因其无污染、能量转换效率高、原料来源广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最具前景的能源动力装置。增湿器作为燃料电池系统的重要零部件,负责调节燃料电池反应气体维持在合适湿度范围内,以保证电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膜增湿系统,利用湿热尾气对干空气进行增湿,通过增湿器内部传热传质,提高干空气温度与湿度,目前传统膜增湿系统湿空气全部进入电堆,只用于燃电系统内部反应气体湿度,主要关注燃料电池系统性能,没有考虑乘员舱湿度环境。有人提出了对乘员舱进行增湿的方法,如专利号为“CN201711445107.7”的名为“一种增湿器、车辆、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增湿系统”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介绍了一种燃料电池车辆的增湿系统,通过在汽车内集成水容器,达到增湿的目的,虽然这种结构可以达到快速增湿的效果,但是由于需要布置水容器,侵占车内空间,且布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乘员舱增湿功能的燃料电池增湿系统,包括燃料电池电堆(1)和乘员舱(23),所述燃料电池电堆(1)的阴极入口端(2)一侧设置有增湿器(10);所述增湿器(10)的湿空气出口端(13)与阴极入口端(2)连通;所述燃料电池电堆(1)的阴极出口端(3)与增湿器(10)的尾气入口端(14)连通,/n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湿器(10)与乘员舱(23)之间设置有连通管路;所述连通管路的进口端与增湿器(10)的湿空气出口端(13)连通,出口端与乘员舱(23)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乘员舱增湿功能的燃料电池增湿系统,包括燃料电池电堆(1)和乘员舱(23),所述燃料电池电堆(1)的阴极入口端(2)一侧设置有增湿器(10);所述增湿器(10)的湿空气出口端(13)与阴极入口端(2)连通;所述燃料电池电堆(1)的阴极出口端(3)与增湿器(10)的尾气入口端(14)连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湿器(10)与乘员舱(23)之间设置有连通管路;所述连通管路的进口端与增湿器(10)的湿空气出口端(13)连通,出口端与乘员舱(23)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乘员舱增湿功能的燃料电池增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路上设置有冷却器(19);所述冷却器(19)内设置有对进入到冷却器(19)内的湿气体进行降温的风扇(2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备乘员舱增湿功能的燃料电池增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19)上设置有用于排放冷却水的冷凝水排出管(21)。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具备乘员舱增湿功能的燃料电池增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19)与增湿器(10)之间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18);所述电磁阀(18)与车辆的ECU(25)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备乘员舱增湿功能的燃料电池增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员舱(23)内设置有用于监测乘员舱(23)内湿度的湿度传感器(29)和用于监测乘员舱(23)内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30);所述湿度传感器(29)和第二温度传感器(30)与车辆的ECU(25)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备乘员舱增湿功能的燃料电池增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湿器(10)的湿空气出口端(13)与燃料电池电堆(1)的阴极入口端(2)之间设置有第二三通管;所述第二三通管的进口与湿空气出口端(13)连通,第二三通管的电堆增湿空气出口端(17)与阴极入口端(2)连通,第二三通管的乘员舱增湿空气出口端(16)通过连通管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锐,史建鹏,张剑,李洪涛,马义,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