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功率电动汽车电池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8128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功率电动汽车电池测试系统,包括微机和主控制器,微机与主控制器连接,充电功率驱动器组包括第一充电功率驱动器、第二充电功率驱动器,放电功率驱动器组包括第一放电功率驱动器、第二放电功率驱动器、第三放电功率驱动器、第四放电功率驱动器、第五放电功率驱动器、第六放电功率驱动器、第七放电功率驱动器和第八放电功率驱动器,其优点在于采用电脑全自动控制,充电和放电采用独立分开控制方式,充、放电电流的采样、控制采用二级分流器串联方式;充、放电功率驱动器中采用多路独立恒流闭环并联控制方式;采用高可靠性独立超高功率直流稳压、稳流电源输出进行充电的方式,这样可达到电池测试精度高、可靠性高等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测试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功率电动汽车电池测试系统。技术背景随着电力、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频频告急,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 经济发展的瓶颈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绿色新能源计划",寻求经济发展的新 动力。电动汽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电动汽车所采用的动力电池主要有四种-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和锂电池,由于锂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比能量大、循 环寿命长,无污染等优点,是电动汽车的电池发展主要方向。由于电动汽车电池电压高 (360V~450V),电池功率大(20KW—50KW),电池的特性不完全一致,在其工作一 段时间后这种电池间的差异就越明显,所以在生产电池过程必须对每只单体电池进行测 试,包括电压、充放电情况、容量和内阻,同时电动汽车的工作环境和负载的变化较大 且变化频繁,对电池系统有较高的要求。现有的电动汽车电池测试系统如图l所示,其 对电池组进行充电测试是通过高功率直流电源手动调整输出电压和电流来进行的,对电 池组进行放电测试是通过控制接触器改变放电电阻来实现的,在电池的相关数据记录上 全部采用人工手动进行,同时不能保持一个恒定的电流进行放电,这样测试出来的数据 以及精度上不能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且测试精度高的高功率电动汽车电 池测试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功率电动汽车电池测试系 统,包括微机、主控制器、充电功率驱动器组和放电功率驱动器组,所述的微机与所述 的主控制器连接,充电功率驱动器组包括第一充电功率驱动器、第二充电功率驱动器, 所述的放电功率驱动器组包括第一放电功率驱动器、第二放电功率驱动器、第三放电功6率驱动器、第四放电功率驱动器、第五放电功率驱动器、第六放电功率驱动器、第七放 电功率驱动器和第八放电功率驱动器,主控制器的DAO端口与第一充电功率驱动器连接、主控制器的DA1端口与第二充 电功率驱动器相连接;主控制器的DA2端口与第一放电功率驱动器连接,主控制器的DA3端口分别与第 二放电功率驱动器、第三放电功率驱动器、第四放电功率驱动器、第五放电功率驱动器、 第六放电功率驱动器、第七放电功率驱动器和第八放电功率驱动器相连接;大功率直流电源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充电功率驱动器正极输入端、第二充电功率驱 动器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电池组正极分别通过接触器、所述的第二充电分流器、第一充电分流器与第 一充电功率驱动器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电池组正极通过所述的接触器、第二充电分流器与第二充电功率驱动器负极 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电池组正极通过所述的接触器与第一放电功率驱动器正极输入端、第二放电 功率驱动器正极输入端、第三放电功率驱动器正极输入端、第四放电功率驱动器正极输 入端、第五放电功率驱动器正极输入端、第六放电功率驱动器正极输入端、第七放电功 率驱动器正极输入端、第八放电功率驱动器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电池组负极通过第二放电分流器、第一放电分流器与第一放电功率驱动器负 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电池组负极通过第二放电分流器与第二放电功率驱动器负极输出端、第三放 电功率驱动器负极输出端、第四放电功率驱动器负极输出端、第五放电功率驱动器负极输出端、第六放电功率驱动器负极输出端、第七放电功率驱动器负极输出端、第八放电 功率驱动器负极输出端相连接。充电功率驱动器和放电功率驱动器为结构相同的功率模块,其功率模块包括第一 功率管、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一分流器组成一个独立的恒流环;第二功率管、第三运算放大器、第四运算放大器、第二分流器组成一个独立的恒流环;第三功率管、第五运算放大器、第六运算放大器、第三分流器组成一个独立的恒流环;第四功率管、第七运算放大器、第八运算放大器、第四分流器组成一个独立的恒流环;第五功率管、第九运算放大器、第十运算放大器、第五分流器组成一个独立的恒流环;第六功率管、第十一运算放大器、第十二运算放大器、第六分流器组成一个独立 的恒流环;第七功率管、第十三运算放大器、第十四运算放大器、第七分流器组成一个独立 的恒流环;第八功率管、第十五运算放大器、第十六运算放大器、第八分流器组成一个独立 的恒流环;所述的第一分流器两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输入端相连;第二运算放大器输出端与 第一运算放大器负极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分流器两端与第四运算放大器输入端相连;第四运算放大器输出端与 第三运算放大器负极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三分流器两端与第六运算放大器输入端相连;第六运算放大器输出端与 第五运算放大器负极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四分流器两端与第八运算放大器输入端相连;第八运算放大器输出端与 第七运算放大器负极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五分流器两端与第十运算放大器输入端相连;第十运算放大器输出端与 第九运算放大器负极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六分流器两端与第十二运算放大器输入端相连;第十二运算放大器输出 端与第十一运算放大器负极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七分流器两端与第十四运算放大器输入端相连;第十四运算放大器输出 端与第十三运算放大器负极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八分流器两端与第十六运算放大器输入端相连;第十六运算放大器输出 端与第十五运算放大器负极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九分流器两端与第十七运算放大器输入端相连;第十七运算放大器输出 端与第十八运算放大器负极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十八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正极输入端、第三运算放大器 正极输入端、第五运算放大器正极输入端、第七运算放大器正极输入端、第九运算放大 器正极输入端、第十一运算放大器正极输入端、第十三运算放大器正极输入端、第十五运算放大器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充电功率驱动器输入正极与第一功率管的发射极、第二功率管的发射极、第 三功率管的发射极、第四功率管的发射极、第五功率管的发射极、第六功率管的发射极、第七功率管的发射极、第八功率管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的充电功率驱动器输出负极通过第九分流器分别与第一分流器一端、第二分流 器一端、第三分流器一端、第四分流器一端、第五分流器一端、第六分流器一端、第七 分流器一端、第八分流器一端相连接;所述的主控制器的D/A与第十八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正极相连接; 它还包括有散热系统,所述的散热系统包括四个散热子系统,分别为第一散热子系 统、第二散热子系统、第三散热子系统、第四散热子系统,所述的第一散热子系统包括第一水泵、第一冷却水散热器、设置在第一充电功率 驱动器上的第一充电散热器、设置在第一放电功率驱动器上的第一放电散热器和设置在 第二放电功率驱动器上的第二放电散热器,所述的第一水泵出水口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充 电散热器入水口、第一放电散热器入水口和第二放电散热器入水口连通,所述的第一充 电散热器出水口、第一放电散热器出水口和第二放电散热器出水口分别与第一冷却水散 热器的回水口连通,所述的第一冷却水散热器的出水口与第一水泵入水口连通;所述的第二散热子系统包括第二水泵、第二冷却水散热器、设置在第二充电功率 驱动器上的第二充电散热器、设置在第三放电功率驱动器上的第三放电散热器和设置在 第四放电功率驱动器上的第四放电散热器,所述的第二水泵出水口分别与所述的第二充 电散热器入水口、第三放电散热器入水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功率电动汽车电池测试系统,包括微机、主控制器、充电功率驱动器组和放电功率驱动器组,所述的微机与所述的主控制器连接,充电功率驱动器组包括第一充电功率驱动器、第二充电功率驱动器,所述的放电功率驱动器组包括第一放电功率驱动器、第二放电功率驱动器、第三放电功率驱动器、第四放电功率驱动器、第五放电功率驱动器、第六放电功率驱动器、第七放电功率驱动器和第八放电功率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主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充电功率驱动器、第二充电功率驱动器相连接; 所述的主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放电功率驱动器、第二放电功率驱动器、第三放电功率驱动器、第四放电功率驱动器、第五放电功率驱动器、第六放电功率驱动器、第七放电功率驱动器、第八放电功率驱动器相连接; 大功率直流电源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充电功率驱动器正极输入端、第二充电功率驱动器正极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的电池组正极分别通过接触器、所述的第二充电分流器、第一充电分流器与第一充电功率驱动器负极输出端连接; 所述的电池组正极通过所述的接触器、第二充电分流器与第二充电功率驱动器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电池组正极通过所述的接触器与第一放电功率驱动器正极输入端、第二放电功率驱动器正极输入端、第三放电功率驱动器正极输入端、第四放电功率驱动器正极输入端、第五放电功率驱动器正极输入端、第六放电功率驱动器正极输入端、第七放电功率驱动器正极输入端、第八放电功率驱动器正极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的电池组负极通过第二放电分流器、第一放电分流器与第一放电功率驱动器负极输出端连接; 所述的电池组负极通过第二放电分流器与第二放电功率驱动器负极输出端、第三放电功率驱动器负极输出端、第四放电功率驱动器负极输出端、第五放电功率驱动器负极输出端、第六放电功率驱动器负极输出端、第七放电功率驱动器负极输出端、第八放电功率驱动器负极输出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宗保刘杰徐强孙良武杜兴保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拜特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