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纶氨纶混纺织物用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7374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锦纶氨纶混纺织物用固色剂的制备方法:将松香置于烧瓶中,水浴升温至松香完全溶化,之后向烧瓶中添加鲜竹水和超细竹粉,再次升温并不断搅拌,接着将其放入发酵罐中并添加活性复合菌种和复合酶进行发酵,发酵结束后过滤得到改性松香和滤液,滤液标记为组分A;将分散剂、乳化剂和纯水加入丙烯酸酯乳液中,搅拌混匀得到混合乳液;将改性松香先溶解于乙醇中,之后边搅拌边缓慢滴加于混合乳液中,滴加完成后高速搅拌,最后升温后加入增稠剂,继续高速搅拌即可,将最终的产物标记为组分B。组分A在染色之前使用,组分B在染色之后使用,两者配合使用不仅可以提高固色的牢度,还不会产生固色剂斑,耐酸性好、稳定性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锦纶氨纶混纺织物用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品印染助剂
,特别涉及一种锦纶氨纶混纺织物用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锦纶学名是聚酰胺纤维,是分子主链上含有重复酰胺基团-[NHCO]-的热塑性树脂的统称,其强度高、耐磨性及回弹性好,可以纯纺或混纺制成各种衣料及针织品。氨纶又名聚氨酯类纤维,具有优异的弹力,故又名弹性纤维,具有弹性高等特点。现有的应用于锦纶氨纶混纺织物的染料基本上都是酸性染料,酸性染料对织物进行常压染色后,再用固色剂固色完成整个染色。现有的固色剂包括酚类固色剂和单宁类固色剂,酚类固色剂存在环保问题,天然单宁处理后织物色光萎暗、手感差且操作工序繁多,合成单宁类固色剂多不耐酸,稳定性差,对织物整理固色的过程中会产生固色剂斑,还存在固色牢度差、色变大等缺陷,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锦纶氨纶混纺织物用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锦纶氨纶混纺织物用固色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步骤一:将松香置于烧瓶中,水浴升温至不超过65℃并不断搅拌直至松香完全溶化,之后向烧瓶中添加鲜竹水和超细竹粉,松香、鲜竹水、超细竹粉的质量比为1:(10-15):(0.5-0.8),再次升温至不超过66℃并不断搅拌,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放入发酵罐中作为发酵底物,向发酵罐内添加活性复合菌种和复合酶,搅拌至少30min,密封后静置于35-40℃下发酵7-10d,发酵结束后过滤得到改性松香和滤液,滤液标记为组分A;步骤二:将1-3重量份的分散剂、8-15重量份的乳化剂和20-30重量份的纯水加入60-80重量份丙烯酸酯乳液中,搅拌混匀得到混合乳液;将步骤一得到的3.5-8.5重量份的改性松香先溶解于至少1倍于改性松香体积的乙醇中,之后边搅拌边缓慢滴加于混合乳液中,滴加完成后高速搅拌10-15min,最后升温至30-35℃后加入0.8-1.2重量份的增稠剂,继续高速搅拌10-15min即可,将最终的产物标记为组分B。松香是一种天然树脂,带有大量羟基、氨基、不饱和双键及羧基,将其置于鲜竹水中并添加超细竹粉、活性复合菌种和复合酶进行发酵,鲜竹水中含有丰富的蒽醌类化合物、酚酸类化合物、黄酮、氨基酸、植物蛋白及有益微量元素,超细竹粉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和木糖,这些营养物质在活性复合菌种和复合酶的双重作用下有效分解,发酵完成后所得的滤液中活性菌种已经大量死亡,只留有各种活性酶、菌种体内的色素以及各种活性基团。在实践中,我们惊喜的发现,将织物在染色之前在含有该过滤的水中进行浸泡,不仅可以增大酸性染料的染料分子与织物之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还使得染料分子易与织物表面形成化学键合,即使外界作用,染料分子也不易从织物上脱落,改善了上染率和色牢度,特别是可以极大提高上染率。经该滤液改性的改性松香的表面也附着了大量的活性基团,其与分散剂、乳化剂、纯水、丙烯酸酯乳液混合后可以形成进一步增强染色牢度的组分B。更重要的是,组分A的制备过程依靠活性菌种与复合酶在鲜竹水中的自然发酵而获得,菌种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健康繁殖,不产生任何有害中间体。整个制备过程不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物质。优选的,步骤一中,鲜竹水为100MPa以上的超高压碾压鲜竹得到、储存时间不超过8h的鲜竹水,超细竹粉为竹肉中竹纤维之间的连接物经粉碎后得到的粒度200-500目的竹粉。超高压碾压鲜竹,鲜竹的分子结构被破坏,其内超过80%的蒽醌类化合物、酚酸类化合物、黄酮、氨基酸、植物蛋白、有益微量元素等充分分离出来。竹肉中竹纤维之间的连接物富含葡萄糖和木糖,这些连接物的密度比竹纤维大,竹肉粉碎、烘干后即可根据密度不同分离即可得到,它可以为菌种繁殖提供营养物质,还会被菌种及酶分解产生易于吸附染料分子的活性基团。进一步优选的,分散剂为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中的至少一种,乳化剂为槐糖脂、鼠李糖脂、腰果酚中的至少一种,增稠剂为环糊精、甲壳素、海藻酸钠中的至少一种,丙烯酸酯乳液质量百分数为30%-38%。乳化剂、增稠剂均为生物质乳化剂和生物质增稠剂,对环境无害。更为优选的,复合酶由谷氨酰胺转氨酶、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按照质量比1:2:1复合而成,活性复合菌种为少孢根霉菌和芽孢杆菌按照质量比1:1复合而成,每1kg的松香中复合酶与活性复合菌种的添加量均分别为20-35g。上述的组分及配比,更易分解竹纤维的细胞壁,使其内的蛋白质发生交联作用形成空间网状结构,该结构更易吸附于织物表面并实现与染料分子的更稳定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一种锦纶氨纶混纺织物用固色剂,包括配合使用的组分A与组分B。再者,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上述锦纶氨纶混纺织物用固色剂的使用方法,组分A在染色之前使用,组分B在染色之后使用。进一步来说,锦纶氨纶织物染色之前,将其放入温度不超过45℃的前处理液中,前处理液为组分A与水按照体积比1:(2-5)混合的混合液,前处理液至少没过锦纶氨纶织物,超声浸泡至少30min后取出;前处理后不要冲洗直接进行染色,染色方法及染料均采用常规方法和染料;染色之后,将其放入后处理液中,后处理液为添加有组分B3-8g/L的水溶液,后处理液至少没过锦纶氨纶织物,搅拌浸泡至少30min后取出并常温水冲洗。整个使用过程操作简单、易于实现,还不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物质。优选的,超声浸泡时,超声波功率500W、超声频率28KHz,在该工艺参数下进行超声分散,可以促使组分A中的各种活性基团均匀地附着于织物表面并进入织物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实施例1中,丙烯酸酯乳液购买自上海久优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型号D-5045,质量百分数为35%。实施例1一种锦纶氨纶混纺织物用固色剂,包括组分A与组分B,其制备方法具体为:步骤一:将松香置于烧瓶中,水浴升温至不超过65℃并不断搅拌直至松香完全溶化,之后向烧瓶中添加鲜竹水(100MPa以上的超高压碾压鲜竹得到、储存时间不超过8h的鲜竹水)和超细竹粉(竹肉中竹纤维之间的连接物经粉碎后得到的粒度400-500目的竹粉),松香、鲜竹水、超细竹粉的质量比为1:15:0.6,再次升温至不超过66℃并不断搅拌,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放入发酵罐中作为发酵底物,向发酵罐内添加活性复合菌种(活性复合菌种为少孢根霉菌和芽孢杆菌按照质量比1:1复合而成)和复合酶(复合酶由谷氨酰胺转氨酶、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按照质量比1:2:1复合而成),每1kg的松香中复合酶与活性复合菌种的添加量均分别为20g,搅拌30min,密封后静置于40℃下发酵8.5天,发酵结束后过滤得到改性松香和滤液,滤液标记为组分A;步骤二:将1重量份的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锦纶氨纶混纺织物用固色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骤:/n步骤一:将松香置于烧瓶中,水浴升温至不超过65℃并不断搅拌直至松香完全溶化,之后向烧瓶中添加鲜竹水和超细竹粉,松香、鲜竹水、超细竹粉的质量比为1:(10-15):(0.5-0.8),再次升温至不超过66℃并不断搅拌,得到混合溶液;将所述混合溶液放入发酵罐中作为发酵底物,向发酵罐内添加活性复合菌种和复合酶,搅拌至少30min,密封后静置于35-40℃下发酵7-10d,发酵结束后过滤得到改性松香和滤液,所述滤液标记为组分A;/n步骤二:将1-3重量份的分散剂、8-15重量份的乳化剂和20-30重量份的纯水加入60-80重量份丙烯酸酯乳液中,搅拌混匀得到混合乳液;将步骤一得到的3.5-8.5重量份的改性松香先溶解于至少1倍于所述改性松香体积的乙醇中,之后边搅拌边缓慢滴加于所述混合乳液中,滴加完成后高速搅拌10-15min,最后升温至30-35℃后加入0.8-1.2重量份的增稠剂,继续高速搅拌10-15min即可,将最终的产物标记为组分B。/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锦纶氨纶混纺织物用固色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步骤一:将松香置于烧瓶中,水浴升温至不超过65℃并不断搅拌直至松香完全溶化,之后向烧瓶中添加鲜竹水和超细竹粉,松香、鲜竹水、超细竹粉的质量比为1:(10-15):(0.5-0.8),再次升温至不超过66℃并不断搅拌,得到混合溶液;将所述混合溶液放入发酵罐中作为发酵底物,向发酵罐内添加活性复合菌种和复合酶,搅拌至少30min,密封后静置于35-40℃下发酵7-10d,发酵结束后过滤得到改性松香和滤液,所述滤液标记为组分A;
步骤二:将1-3重量份的分散剂、8-15重量份的乳化剂和20-30重量份的纯水加入60-80重量份丙烯酸酯乳液中,搅拌混匀得到混合乳液;将步骤一得到的3.5-8.5重量份的改性松香先溶解于至少1倍于所述改性松香体积的乙醇中,之后边搅拌边缓慢滴加于所述混合乳液中,滴加完成后高速搅拌10-15min,最后升温至30-35℃后加入0.8-1.2重量份的增稠剂,继续高速搅拌10-15min即可,将最终的产物标记为组分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锦纶氨纶混纺织物用固色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鲜竹水为100MPa以上的超高压碾压鲜竹得到、储存时间不超过8h的鲜竹水,所述超细竹粉为竹肉中竹纤维之间的连接物经粉碎后得到的粒度200-500目的竹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锦纶氨纶混纺织物用固色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分散剂为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中的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华姜振库杨洪峰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德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