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本盖冲压模具及基本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6884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本盖冲压模具及基本盖。所述基本盖冲压模具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均同轴设置上成型环、上卸盖气垫和上模芯,所述下模包括同轴设置的成型压料气垫、下模芯,所述上成型环和所述成型压料气垫配合冲压出基本盖的外圆周面,所述上卸盖气垫、上模芯和下模芯配合冲压出基本盖的内圆周面,所述外圆周面位于内圆周面的外侧且两者形成外低内高的台阶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成型后的基本盖,是以产品面在上,公共面在下面的形式,从而实现毛刺边在内侧的设计,避免在基本盖叠盖时会刮伤下面的基本盖盖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本盖冲压模具及基本盖
本专利技术属于基本盖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基本盖冲压模具及基本盖。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便捷性和耐储性要求越来越高,罐装食品因其易携带和储存而广泛流行,食品在罐装后需将易拉盖与易拉罐卷封起来以实现密封,其中易拉盖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质量。从易拉盖的制作过程上看,第一步就是要将金属料材经基本盖冲床冲压成一个个基本盖,所谓基本盖俗称光盖,是指整体外形已成型但还未刻线和铆接拉环的盖体。结合图1和图6所示,常规的基本盖冲压模具生产的基本盖毛刺边在外侧,也即以公共面在上面,产品面在下面的方式成型,这种模具结构成型出的基本盖在输送和打包时,当它们叠在一起时,上面基本盖的毛刺边很容易刮蹭下面的基本盖盖面,导致盖面刮伤和进一步的盖面腐蚀生锈等问题。如何提供一种基本盖冲压模具,以避免在基本盖叠盖时不会刮伤下面的基本盖盖面,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本盖冲压模具,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本盖。为实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基本盖冲压模具,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均同轴设置的上模座、上模芯固定座、上成型环、上卸盖气垫、上刀和上模芯,所述上模芯固定座固定于上模座内,所述上成型环固定于上模座和上模芯固定座之间,所述上卸盖气垫嵌入于所述上成型环和上模芯固定座之间,所述上刀固定于上模座的下敞口沿上,且所述上刀的底端外边沿上设置有上刀刃;所述上模芯固定于上模芯固定座的下端面上且位于上卸盖气垫内;所述下模包括均同轴设置的下模座、下模座垫板、活塞环、成型压料气垫、下模芯固定座、下模芯、下压料气垫、上压料气垫和下刀,所述下模座垫板固定于下模座的下方且与下模座同轴,所述活塞环固定于下模座垫板内且与下模座垫板同轴,所述成型压料气垫嵌入于活塞环和下模芯固定座之间,所述下模芯固定座固定于下模座垫板内且位于成型压料气垫内,所述下模芯固定于下模芯固定座上方且位于成型压料气垫内,所述下压料气垫嵌入于下模座垫板和活塞环之间,所述上压料气垫位于下压料气垫上方,且嵌入于下模座和活塞环之间,所述下刀固定于下模座的上敞口沿上,且所述下刀的顶端内边沿上设置有与上刀刃相配合的下刀刃;所述上成型环和所述成型压料气垫配合冲压出基本盖的外圆周面,所述上卸盖气垫、上模芯和下模芯配合冲压出基本盖的内圆周面,所述外圆周面位于内圆周面的外侧且两者形成外低内高的台阶面。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模芯的顶端端面和上卸盖气垫的内侧端面之间设置有运行间隙。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活塞环和下模芯固定座之间在成型压料气垫的下方密封形成用于支撑在成型压料气垫的第一气室。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下模座垫板和活塞环之间在下压料气垫的下方密封形成用于支撑下压料气垫的第二气室。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下模座和活塞环之间在上压料气垫的下方密封形成用于支撑上压料气垫的第三气室。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成型环和上模芯固定座之间在上卸盖气垫的上方密封形成用于支撑上卸盖气垫的第四气室。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刀的底端端面呈外高内低的台阶面,所述上压料气垫的顶端端面外边沿设有与所述台阶面相配合的斜面。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成型压料气垫的顶端端面和所述上成型环的底端端面上设置有与基本盖轮廓相吻合的轮廓结构。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座固定于冲床的滑块上,所述下模座固定于冲床的台面上,所述滑块为单滑块。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本盖,采用上述基本盖冲压模具冲压而成,所述基本盖包括外圆周面和内圆周面,所述外圆周面位于内圆周面的外侧且两者形成外低内高的台阶面。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1、本专利技术实现基本盖的反成型,即在基本盖成型后,是以产品面在上,公共面在下面的形式,从而实现毛刺边在内侧的设计,从而避免在基本盖叠盖时会刮伤下面的基本盖盖面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模具上刀下方的压料气垫设计为两层结构,分别为上压料气垫和下压料气垫,既满足了一开始冲裁完料材后压紧力不能过大的要求;又实现了成型后半段因盖子外侧最终成型需要较大的侧向力,以保证盖子尺寸稳定而压紧力需要很大的要求。3、本专利技术模具在上成型环和上模芯中间增加了上卸盖气垫,用于将基本盖从上模模具里脱离出来,以实现便于盖子后续在侧向排盖气压的作用下被吹出模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毛刺边在外侧的基本盖的叠盖的局部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基本盖冲压模具(下死点时)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基本盖冲压模具(冲裁料材时)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基本盖冲压模具(上压料气垫开始接触下压料气垫)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毛刺边在内侧的基本盖的叠盖的局部图;图6是图1所圈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所圈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基本盖冲压模具,100、下模,101、下模座,102、下模座垫板,103、活塞环,104、成型压料气垫,105、下模芯固定座,106、下模芯,107、下压料气垫,108、上压料气垫,109、下刀,110、第一气室,111、第二气室,112、斜面,113、第三气室,200、上模,201、上模座,202、上模芯固定座,203、上成型环,204、上卸盖气垫,205、上刀,206、上模芯,207、第四气室,208、运行间隙,209、台阶,20、基本盖,21、外圆周面,22、内圆周面,23、毛刺边。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应连同所附图式一起阅读的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将更完整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本文中揭示本专利技术的详细实施例;然而,应理解,所揭示的实施例仅具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本专利技术可以各种形式来体现。因此,本文中所揭示的特定功能细节不应解释为具有限制性,而是仅解释为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且解释为用于教示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事实上任何适当详细实施例中以不同方式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代表性基础。如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一种基本盖冲压模具10及基本盖20,通过模具反成型设计,实现基本盖的毛刺边23在内侧的设计,从而避免基本盖叠盖时会刮伤下面的基本盖盖面的问题,适用于要求基本盖的毛刺边23在内侧的场合。结合图2~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一种基本盖冲压模具10,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下模100和上模200,上模200和下模100配合成型的基本盖20,其产品面在上,公共面在下,以实现毛刺边23在内侧的设计。其中,当基本盖与罐子(图未示)卷封后,与外侧环境接触的面为公共面,与罐子里的食品接触的面为产品面,即产品面和公共面指的是基本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本盖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模和下模,/n所述上模包括均同轴设置的上模座、上模芯固定座、上成型环、上卸盖气垫、上刀和上模芯,所述上模芯固定座固定于上模座内,所述上成型环固定于上模座和上模芯固定座之间,所述上卸盖气垫嵌入于所述上成型环和上模芯固定座之间,所述上刀固定于上模座的下敞口沿上,且所述上刀的底端外边沿上设置有上刀刃;所述上模芯固定于上模芯固定座的下端面上且位于上卸盖气垫内;/n所述下模包括均同轴设置的下模座、下模座垫板、活塞环、成型压料气垫、下模芯固定座、下模芯、下压料气垫、上压料气垫和下刀,所述下模座垫板固定于下模座的下方且与下模座同轴,所述活塞环固定于下模座垫板内且与下模座垫板同轴,所述成型压料气垫嵌入于活塞环和下模芯固定座之间,所述下模芯固定座固定于下模座垫板内且位于成型压料气垫内,所述下模芯固定于下模芯固定座上方且位于成型压料气垫内,所述下压料气垫嵌入于下模座垫板和活塞环之间,所述上压料气垫位于下压料气垫上方,且嵌入于下模座和活塞环之间,所述下刀固定于下模座的上敞口沿上,且所述下刀的顶端内边沿上设置有与上刀刃相配合的下刀刃;/n所述上成型环和所述成型压料气垫配合冲压出基本盖的外圆周面,所述上卸盖气垫、上模芯和下模芯配合冲压出基本盖的内圆周面,所述外圆周面位于内圆周面的外侧且两者形成外低内高的台阶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本盖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模和下模,
所述上模包括均同轴设置的上模座、上模芯固定座、上成型环、上卸盖气垫、上刀和上模芯,所述上模芯固定座固定于上模座内,所述上成型环固定于上模座和上模芯固定座之间,所述上卸盖气垫嵌入于所述上成型环和上模芯固定座之间,所述上刀固定于上模座的下敞口沿上,且所述上刀的底端外边沿上设置有上刀刃;所述上模芯固定于上模芯固定座的下端面上且位于上卸盖气垫内;
所述下模包括均同轴设置的下模座、下模座垫板、活塞环、成型压料气垫、下模芯固定座、下模芯、下压料气垫、上压料气垫和下刀,所述下模座垫板固定于下模座的下方且与下模座同轴,所述活塞环固定于下模座垫板内且与下模座垫板同轴,所述成型压料气垫嵌入于活塞环和下模芯固定座之间,所述下模芯固定座固定于下模座垫板内且位于成型压料气垫内,所述下模芯固定于下模芯固定座上方且位于成型压料气垫内,所述下压料气垫嵌入于下模座垫板和活塞环之间,所述上压料气垫位于下压料气垫上方,且嵌入于下模座和活塞环之间,所述下刀固定于下模座的上敞口沿上,且所述下刀的顶端内边沿上设置有与上刀刃相配合的下刀刃;
所述上成型环和所述成型压料气垫配合冲压出基本盖的外圆周面,所述上卸盖气垫、上模芯和下模芯配合冲压出基本盖的内圆周面,所述外圆周面位于内圆周面的外侧且两者形成外低内高的台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本盖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芯的顶端端面和上卸盖气垫的内侧端面之间设置有运行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旭魏斌熊康王炳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斯莱克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