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封头冲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9624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冲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薄封头冲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预热处理;步骤2、模具处理;步骤3、首次冲压;步骤4、加热处理;步骤5、再次冲压;步骤6、冷却处理;步骤7、清洗钝化;步骤8、干燥处理;步骤9、表面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在冲压脱模的过程中,封头的表面容易出现一些小孔,其次,由于冲压结束后的表面处理不够,导致封头不仅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较差,而且使用寿命也比较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艺能够有效提高表面防护效果,避免表面损伤而影响内部质地稳定,能够大大提高冲压产品的质量,保证生产加工的安全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封头冲压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压
,具体涉及一种超薄封头冲压工艺。
技术介绍
封头属压力容器中锅炉部件的一种。通常是在压力容器的两端使用的。再有就是在管道的末端做封堵之用的一种焊接管件产品。超薄封头相比普通封头而言制备难度更高,其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更加精密的工艺操作。然而,但是现有的封头冲压由于工艺的限制,得到的封头往往会出现一定的问题,首先,在冲压脱模的过程中,封头的表面容易出现一些小孔,影响外观,其次,由于冲压结束后的表面处理不够,使封头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较差,导致使用寿命比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薄封头的冲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预热处理:将待冲压的封头置于200~300℃条件下热处理0.1~0.5h,得到预热后的封头胚体;步骤2、模具处理:在模具的凹模内表面和凸模的外表面上均涂抹脱模剂,之后置于90℃~120℃下处理0.1~0.5h,得到处理后的凹模和处理后的凸模;步骤3、首次冲压:将所述预热后的封头胚体置于所述处理后的凹模内部,下压所述处理后的凸模进行冲压,得到连接有凹模的封头胚体;步骤4、加热处理:将步骤3处理过的封头胚体连同凹模整体置于180~200℃的条件下热处理0.1~0.5h;步骤5、再次冲压:再次下压凸模对步骤4加热处理过的封头胚体进行冲压成型;步骤6、冷却处理:将步骤5处理过的封头胚体从凹模中取出,风冷处理;步骤7、清洗钝化:将步骤6冷却后的封头胚体先使用清洗剂清洗,再使用高压水冲洗;步骤8、干燥处理:在步骤7清洗钝化后的封头胚体置于80~100℃下干燥处理;步骤9、表面处理:将步骤8干燥处理后的封头胚体表面均匀地涂覆金属表面处理剂,然后再次干燥处理,自然冷却后即可得到超薄封头成品。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首次冲压的速度为0.2~0.5mm/s。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再次冲压的速度为0.15~0.2mm/s。优选地,所述步骤6中风冷速度为0.2~0.5m/s。优选地,所述步骤7中高压水压力为15~20MPa。优选地,所述步骤9中,再次干燥处理的温度为40~60℃,干燥时间为0.1~0.5h。优选地,所述脱模剂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聚醚改性硅油10~20份、液体石蜡1~10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5份、碳化改性聚酰亚胺2~10份、三烷基三聚氰胺0.1~0.3份和去离子水20~40份。优选地,所述碳化改性聚酰亚胺的制备方法为:S1.称取均苯四甲酸酐和对苯二胺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至均匀,通入惰性气体作为保护气,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10h,得到聚酰亚胺前驱体溶液;其中,均苯四甲酸酐、对苯二胺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1.2~1.8:5~10;S2.向所述聚酰亚胺前驱体溶液中加入乙醇钽,搅拌至均匀,加入至闭合模具内,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升温至200~300℃,固化成型,得到改性聚酰亚胺;其中,乙醇钽与所述聚酰亚胺前驱体溶液的质量比为1:5~12;S3.将所述改性聚酰亚胺加入至高温炉中,在氮气的保护下,升温至1300~1500℃,热处理3~8h,得到碳化改性聚酰亚胺。优选地,所述清洗剂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氢氧化钠1~10份,碳酸钠1~1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5~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5~5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5份,椰子油脂肪酸1~5份。优选地,所述清洗剂与水按照质量比为1:10~20混合配置使用。优选地,所述金属表面处理剂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氧化石墨烯包覆改性硅酸锆10~20份、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5~10份、氮化硼有机复合材料5~10份、氟硼酸2~5份、二氧化钛1~5份和去离子水20~40份。优选地,所述氧化石墨烯包覆改性硅酸锆的制备方法为:S1.称取对氨基苯磺酰胺加入至去离子水中,升温至70~80℃,搅拌至完全溶解,加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硅酸锆粉末,搅拌反应2~5h,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取固体物,使用沸水冲洗三次,置于90~120℃下干燥5~8h,得到改性硅酸锆;其中,对氨基苯磺酰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硅酸锆粉末和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05~0.1:2~5:5~10;S2.称取氧化石墨烯加入至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至均匀,加入所述改性硅酸锆,搅拌至均匀后,倒入反应釜中,升温至120~150℃,密封反应6~10h,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取固体物,使用去离子水洗涤,置于90~120℃下干燥5~8h,得到氧化石墨烯包覆改性硅酸锆;其中,氧化石墨烯、所述改性硅酸锆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1~2:5~10。优选地,所述氮化硼有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为:S1.称取甲基丙烯酸甲酯加入至二甲苯中,再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搅拌至均匀后,加入过氧化苯甲酰,缓慢升温至70~80℃,搅拌反应2~3h,继续升温至90~100℃,搅拌反应3~5h,冷却至室温,得到预聚反应液;其中,甲基丙烯酸甲酯、N-甲基吡咯烷酮、过氧化苯甲酰与二甲苯的质量比为1:0.2~0.5:2~4:10~12;S2.将所述预聚反应液加入至旋蒸仪中,旋蒸除去溶剂,倒入至0.1mol/L的盐酸溶液中,迅速搅拌至均匀,之后室温下静置8~10h,先用去离子水洗涤至呈中性,再使用乙醇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中,所述预聚反应液与盐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3~10;S3.称取所述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乙烯基三(β-甲氧乙氧基)硅烷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分散至均匀,加入氮化硼纳米颗粒,再次搅拌至均匀,升温至40~50℃,搅拌反应5~8h,之后使用乙醇进行沉降,过滤取固体,使用乙醇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氮化硼有机复合材料;其中,所述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基三(β-甲氧乙氧基)硅烷、氮化硼纳米颗粒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0.01~0.05:1.2~1.8:3~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薄封头冲压工艺,通过合理工艺步骤,可以提高封头的稳定性以及耐腐蚀性。在制模的时候在模具中涂抹脱模剂,更加方便封头与模具的分离,在冲压之前均对模具和封头进行热处理,保证冲压的稳定性,同时结合清洗液处理和金属表面处理,可以有效提高表面防护效果,避免表面损伤而影响内部质地稳定,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冲压产品的质量,保证生产加工的安全稳定性。2.聚酰亚胺属于无毒树脂,具有较好的高温粘接强度,在高温下碳化形成碳网状结构,可以经受较高的温度,且释放的有毒气体较少,因此适合作为脱模剂的成分使用。然而酚醛树脂在碳化后形成的碳结构为无定形碳,无定形碳石墨化晶化程度很低,容易氧化,且脆性较大,在使用的过程中脱模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本专利技术在制备的聚酰亚胺前驱体溶液中加入乙醇钽随着前驱体一起固化成型,得到改性聚酰亚胺,这样不仅使乙醇钽能够均匀分散在聚酰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封头的冲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预热处理:将待冲压的封头置于200~300℃条件下热处理0.1~0.5h,得到预热后的封头胚体;/n步骤2、模具处理:在模具的凹模内表面和凸模的外表面上均涂抹脱模剂,之后置于90℃~120℃下处理0.1~0.5h,得到处理后的凹模和处理后的凸模;/n步骤3、首次冲压:将所述预热后的封头胚体置于所述处理后的凹模内部,下压所述处理后的凸模进行冲压,得到连接有凹模的封头胚体;/n步骤4、加热处理:将步骤3处理过的封头胚体连同凹模整体置于180~200℃的条件下热处理0.1~0.5h;/n步骤5、再次冲压:再次下压凸模对步骤4加热处理过的封头胚体进行冲压成型;/n步骤6、冷却处理:将步骤5处理过的封头胚体从凹模中取出,风冷处理;/n步骤7、清洗钝化:将步骤6冷却后的封头胚体先使用清洗剂清洗,再使用高压水冲洗;/n步骤8、干燥处理:在步骤7清洗钝化后的封头胚体置于80~100℃下干燥处理;/n步骤9、表面处理:将步骤8干燥处理后的封头胚体表面均匀地涂覆金属表面处理剂,然后再次干燥处理,自然冷却后即可得到超薄封头成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封头的冲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预热处理:将待冲压的封头置于200~300℃条件下热处理0.1~0.5h,得到预热后的封头胚体;
步骤2、模具处理:在模具的凹模内表面和凸模的外表面上均涂抹脱模剂,之后置于90℃~120℃下处理0.1~0.5h,得到处理后的凹模和处理后的凸模;
步骤3、首次冲压:将所述预热后的封头胚体置于所述处理后的凹模内部,下压所述处理后的凸模进行冲压,得到连接有凹模的封头胚体;
步骤4、加热处理:将步骤3处理过的封头胚体连同凹模整体置于180~200℃的条件下热处理0.1~0.5h;
步骤5、再次冲压:再次下压凸模对步骤4加热处理过的封头胚体进行冲压成型;
步骤6、冷却处理:将步骤5处理过的封头胚体从凹模中取出,风冷处理;
步骤7、清洗钝化:将步骤6冷却后的封头胚体先使用清洗剂清洗,再使用高压水冲洗;
步骤8、干燥处理:在步骤7清洗钝化后的封头胚体置于80~100℃下干燥处理;
步骤9、表面处理:将步骤8干燥处理后的封头胚体表面均匀地涂覆金属表面处理剂,然后再次干燥处理,自然冷却后即可得到超薄封头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封头的冲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首次冲压的速度为0.2~0.5mm/s;所述步骤5中再次冲压的速度为0.15~0.2mm/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封头的冲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中,再次干燥处理的温度为40~60℃,干燥时间为0.1~0.5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封头的冲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剂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
聚醚改性硅油10~20份、液体石蜡1~10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5份、碳化改性聚酰亚胺2~10份、三烷基三聚氰胺0.1~0.3份和去离子水20~40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薄封头的冲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改性聚酰亚胺的制备方法为:
S1.称取均苯四甲酸酐和对苯二胺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至均匀,通入惰性气体作为保护气,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10h,得到聚酰亚胺前驱体溶液;
其中,均苯四甲酸酐、对苯二胺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1.2~1.8:5~10;
S2.向所述聚酰亚胺前驱体溶液中加入乙醇钽,搅拌至均匀,加入至闭合模具内,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升温至200~300℃,固化成型,得到改性聚酰亚胺;
其中,乙醇钽与所述聚酰亚胺前驱体溶液的质量比为1:5~12;
S3.将所述改性聚酰亚胺加入至高温炉中,在氮气的保护下,升温至1300~1500℃,热处理3~8h,得到碳化改性聚酰亚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封头的冲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剂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
氢氧化钠1~10份,碳酸钠1~10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新周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联丰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