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越巨型溶洞的隧道明作衬砌结构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穿越巨型溶洞的隧道明作衬砌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铁路建设高速发展,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进一步向西南地区辐射,相应的铁路隧道在线路总长中的占比也越来越高。而在我国的云贵地区存在着范围极广的碳酸盐分布,大量建成或在建设中的山岭隧道不可避免的要穿越岩溶地区。隧道穿越岩溶洞穴强烈发育地段时,由于其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更为复杂,更多的地质缺陷体给隧道的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而目前大多数研究仅从岩溶洞穴的处理方面入手,而忽略了针对工程主体隧道支护结构设计的研究。而从建成的穿越岩溶洞穴的隧道来看,隧道工后沉降难以控制,尤其是在隧道结构出现不均匀沉降时,对铁路隧道运营期间的安全影响极大。而在遇到巨型溶洞复杂地质条件时,如若处置不当,不仅妨碍施工进展,导致工期延误和费用增加,而且还给隧道运营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穿越巨型溶洞大厅时,为了保证确保施工安全和隧道运营期安全,必须采用合理衬砌结构及开挖施工方法。技术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越巨型溶洞的隧道明作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溶洞大厅(6)内的二次衬砌(1)和回填层(3),所述二次衬砌(1)的拱部(11)、左侧边墙(12)和右侧边墙(13)与所述回填层(3)之间均设有缓冲层(2),所述缓冲层(2)为可压缩构件,所述回填层(3)为轻质填充构件,所述二次衬砌(1)底部设有至少一个隧道基底预留注浆孔(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越巨型溶洞的隧道明作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溶洞大厅(6)内的二次衬砌(1)和回填层(3),所述二次衬砌(1)的拱部(11)、左侧边墙(12)和右侧边墙(13)与所述回填层(3)之间均设有缓冲层(2),所述缓冲层(2)为可压缩构件,所述回填层(3)为轻质填充构件,所述二次衬砌(1)底部设有至少一个隧道基底预留注浆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巨型溶洞的隧道明作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2)为泡沫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巨型溶洞的隧道明作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2)的厚度为20cm-4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巨型溶洞的隧道明作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卿伟宸,汪勇,王健宏,朱勇,喻渝,郑杰元,郑伟,吴华,刘明,付敏,王能,龙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