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涵洞衬砌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574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涵洞衬砌台车,包括台车组、回顶架、顶升机构、车轮、支撑缸,所述台车组包括依次横向排列的两个边模车架与设置于两个边模车架之间的减跨车架,所述回顶架设置于中车架的后部;所述边模车架、减跨车架的顶部分别设置顶模板,底部分别通过顶升机构与车轮连接;其中,边模车架远离减跨车架的一侧设置拐角模板、侧模板,边模车架的顶模板、拐角模板、侧模板依次铰接,若干支撑缸设置于拐角模板、侧模板与边模车架之间,所述支撑缸的一端分别与边模车架铰接,另一端分别与拐角模板、侧模板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涵洞衬砌台车,采用回顶架代替台车组进行支撑,台车组脱模并移至下一个工位进行涵洞衬砌,其施工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涵洞衬砌台车
本技术属于衬砌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涵洞衬砌台车。
技术介绍
在对涵洞内壁进行混凝土衬砌时,二衬台车一直要等到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脱模,例如,设涵洞跨度为L,当2米<L≦8米时,混凝土强度达到75%才准许脱模,参考天数11~12天,8米<L时,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才准许脱模。参考天数28天因此,需要将台车停留在衬砌处一段时间,这极大地限制了二衬台车的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涵洞衬砌台车。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涵洞衬砌台车,包括台车组、回顶架、顶升机构、车轮、支撑缸,所述台车组包括依次横向排列的两个边模车架与设置于两个边模车架之间的减跨车架,所述回顶架设置于中车架的后部;所述边模车架、减跨车架的顶部分别设置顶模板,底部分别通过顶升机构与车轮连接;其中,边模车架远离减跨车架的一侧设置拐角模板、侧模板,边模车架的顶模板、拐角模板、侧模板依次铰接,若干支撑缸设置于拐角模板、侧模板与边模车架之间,所述支撑缸的一端分别与边模车架铰接,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涵洞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台车组、回顶架、顶升机构、车轮、支撑缸,所述台车组包括依次横向排列的两个边模车架与设置于两个边模车架之间的减跨车架,所述回顶架设置于中车架的后部;所述边模车架、减跨车架的顶部分别设置顶模板,底部分别通过顶升机构与车轮连接;其中,边模车架远离减跨车架的一侧设置拐角模板、侧模板,边模车架的顶模板、拐角模板、侧模板依次铰接,若干支撑缸设置于拐角模板、侧模板与边模车架之间,所述支撑缸的一端分别与边模车架铰接,另一端分别与拐角模板、侧模板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涵洞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台车组、回顶架、顶升机构、车轮、支撑缸,所述台车组包括依次横向排列的两个边模车架与设置于两个边模车架之间的减跨车架,所述回顶架设置于中车架的后部;所述边模车架、减跨车架的顶部分别设置顶模板,底部分别通过顶升机构与车轮连接;其中,边模车架远离减跨车架的一侧设置拐角模板、侧模板,边模车架的顶模板、拐角模板、侧模板依次铰接,若干支撑缸设置于拐角模板、侧模板与边模车架之间,所述支撑缸的一端分别与边模车架铰接,另一端分别与拐角模板、侧模板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洞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边模车架或者减跨车架与顶模板之间的上纵梁、平移油缸,两个横向排列的上纵梁的顶部分别与顶模板固连,底部分别与边模车架或者减跨车架滑动连接,所述平移油缸横向且水平设置于两个上纵梁之间,平移油缸的缸体与边模车架或者减跨车架铰接,活塞杆与边模车架上远离减跨车架的上纵梁或者减跨车架上任一上纵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洞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模车架、减跨车架包括以下结构:支腿、顶梁、中间梁,其中,两排支腿平行设置,顶梁的两端分别两排支腿的顶部固连,中间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排支腿的中部固连,所述两排支腿的前后两端的支腿分别通过顶升机构与车轮连接。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玉军陈煜周晓宇谢韵睿吕光辉王明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锐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