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涡流纺纱设备,包括:出纱装置;涡流管,涡流管内形成有涡流腔,所述涡流管上设有进气孔、蒸汽进口和抽气孔,所述涡流管的前段设有纤维引导器,所述涡流管内设有与所述纤维引导器轴线一致的锭子;用于对纺纱纤维原料进行加热加湿的柔化装置;设置在所述涡流管内侧的加热器;呈螺旋状环设在所述锭子上的加热丝;设置在所述锭子前端的烘干整形装置;以及,输出罗拉。经过三次柔化处理使得纱线的可挠曲、可扭转性能大幅度提高,同时成纱后的纱线从锭子导出后在加热滚轮的加热和压紧作用下对纱线进行烘干和整形,去除纱线中含有的少量水分,进一步提高了纱线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涡流纺纱设备
本技术涉及涡流纺纱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涡流纺纱设备。
技术介绍
涡流纺纱是利用空气涡流作用使开松成单根状态的纤维凝聚和加拈成纱的方法。由于用涡流代替机械的加拈和凝聚作用而不需要回转的机件,因而结构简单,纺纱速度较高,一般可比环锭纺纱高6~7倍。但现有的涡流纺纱机在纺纱作业时,受成纱结构的限制,形成的纱线结构较松散,纱线强度较低,而对成纱结构进行改进,所需成本较高,且难以大幅度改善成纱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涡流纺纱设备,具有提高成纱性能且加工成本低的优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涡流纺纱设备,包括:用于输送纺纱纤维原料的出纱装置;用于进行涡流纺纱的涡流管,所述涡流管内形成有涡流腔,所述涡流管的前段设有与所述涡流腔相连通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一侧设有蒸汽进口,所述涡流管的后段设置有抽气孔,所述涡流管的前段设有纤维引导器,所述涡流管内设有与所述纤维引导器轴线一致的锭子;设置在所述纤维引导器前端的柔化装置,所述柔化装置用于对纺纱纤维原料进行加热加湿;设置在所述涡流管内侧的加热器;呈螺旋状环设在所述锭子上的加热丝;设置在所述锭子前端的烘干整形装置,所述烘干整形装置包括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加热滚轮,所述加热滚轮上开设有与纱线相适配的容置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烘干整形装置一侧的输出罗拉。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由出纱装置将纤维原料导出,经柔化装置加热加湿进行第一次柔化处理,为后续柔化处理过程奠定基础,随后纤维原料从纤维引导器引入纤维管中,在涡流管中进行加捻成纱,纤维原料导入涡流管内时,由加热器对纤维原料进行加热,同时通过蒸汽进口通过高温蒸汽对纤维原料加热加湿,进行第二次柔化处理,为纤维原料进行高性能涡流纺纱作充足准备;成纱后的纱线从锭子内的导流通道引出,纱线在锭子内时被加热丝进一步加热,并配合高温蒸汽使纱线进行持续性的彻底柔化,经过三次柔化处理使得纱线的可挠曲、可扭转性能大幅度提高,由于蒸汽流从蒸汽进口进入涡流管的涡流腔体内,并经抽气孔排出,在涡流腔体内形成涡旋纺纱气流,纤维原料在沿涡流管内非常容易在涡旋纺纱气流作用下进行扭曲和加捻,紧密地缠绕到纱条表面,改善涡流纺棉纱成纱紧度,增加所纺纱线的成纱强力;成纱后的纱线从锭子导出后在加热滚轮的加热和压紧作用下对纱线进行烘干和整形,去除纱线中含有的少量水分,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纱线的整体性能,最后有输出罗拉将纱线拉紧引出,对纱线进行收卷。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柔化装置包括:加湿器、与所述加湿器的出气口相连通加湿环、以及设置在所述加湿环内的加热环,所述加湿环上设有若干加湿孔。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湿器将加湿剂雾化后使水汽进入加湿环中,并从加湿孔喷出,纤维原料从加湿环中穿过时即可水汽加湿,而通过加热环即可对纤维原料进行加热。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热滚轮包括:滚轮架、通过转轴转动式装配于所述滚轮架的滚轮体、以及穿设在所述转轴内的加热棒,所述转轴和所述滚轮体由导热材料制成。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由加热棒对转轴进行加热,并经转轴和滚轮体传递作用在纱线上,从而实现对纱线的烘干整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热滚轮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加热滚轮垂直布设。实现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烘干整形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烘干整形装置与所述输出罗拉之间设有冷却盒,所述冷却盒内设有若干冷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冷却盒内还设有导纱管,所述导纱管的内壁光滑。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纱线从导纱管中穿过导出,在冷源的作用下对纱线进行冷却降温,使得纱线收卷后能够更快的回复至常温状态。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新型涡流纺纱设备,由出纱装置将纤维原料导出,经柔化装置加热加湿进行第一次柔化处理,为后续柔化处理过程奠定基础,随后纤维原料从纤维引导器引入纤维管中,在涡流管中进行加捻成纱,纤维原料导入涡流管内时,由加热器对纤维原料进行加热,同时通过蒸汽进口通过高温蒸汽对纤维原料加热加湿,进行第二次柔化处理,为纤维原料进行高性能涡流纺纱作充足准备;成纱后的纱线从锭子内的导流通道引出,纱线在锭子内时被加热丝进一步加热,并配合高温蒸汽使纱线进行持续性的彻底柔化,经过三次柔化处理使得纱线的可挠曲、可扭转性能大幅度提高,由于蒸汽流从蒸汽进口进入涡流管的涡流腔体内,并经抽气孔排出,在涡流腔体内形成涡旋纺纱气流,纤维原料在沿涡流管内非常容易在涡旋纺纱气流作用下进行扭曲和加捻,紧密地缠绕到纱条表面,改善涡流纺棉纱成纱紧度,增加所纺纱线的成纱强力;成纱后的纱线从锭子导出后在加热滚轮的加热和压紧作用下对纱线进行烘干和整形,去除纱线中含有的少量水分,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纱线的整体性能,最后有输出罗拉将纱线拉紧引出,对纱线进行收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柔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涡流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加热滚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冷却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出纱装置;2、涡流管;21、涡流腔;22、进气孔;23、蒸汽进口;24、抽气孔;25、纤维引导器;26、锭子;3、柔化装置;31、加湿器;32、加湿环;33、加热环;34、加湿孔;4、加热器;5、加热丝;6、烘干整形装置;61、加热滚轮;62、滚轮架;63、转轴;64、滚轮体;65、加热棒;66、容置槽;7、输出罗拉;8、冷却盒;81、冷源;82、导纱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一种新型涡流纺纱设备,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用于输送纺纱纤维原料的出纱装置1;用于进行涡流纺纱的涡流管2,涡流管2内形成有涡流腔21,涡流管2的前段设有与涡流腔21相连通的进气孔22,进气孔22的一侧设有蒸汽进口23,涡流管2的后段设置有抽气孔24,涡流管2的前段设有纤维引导器25,涡流管2内设有与纤维引导器25轴线一致的锭子26;设置在纤维引导器25前端的柔化装置3,柔化装置3用于对纺纱纤维原料进行加热加湿;设置在涡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涡流纺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送纺纱纤维原料的出纱装置;用于进行涡流纺纱的涡流管,所述涡流管内形成有涡流腔,所述涡流管的前段设有与所述涡流腔相连通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一侧设有蒸汽进口,所述涡流管的后段设置有抽气孔,所述涡流管的前段设有纤维引导器,所述涡流管内设有与所述纤维引导器轴线一致的锭子;设置在所述纤维引导器前端的柔化装置,所述柔化装置用于对纺纱纤维原料进行加热加湿;设置在所述涡流管内侧的加热器;呈螺旋状环设在所述锭子上的加热丝;设置在所述锭子前端的烘干整形装置,所述烘干整形装置包括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加热滚轮,所述加热滚轮上开设有与纱线相适配的容置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烘干整形装置一侧的输出罗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涡流纺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送纺纱纤维原料的出纱装置;用于进行涡流纺纱的涡流管,所述涡流管内形成有涡流腔,所述涡流管的前段设有与所述涡流腔相连通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一侧设有蒸汽进口,所述涡流管的后段设置有抽气孔,所述涡流管的前段设有纤维引导器,所述涡流管内设有与所述纤维引导器轴线一致的锭子;设置在所述纤维引导器前端的柔化装置,所述柔化装置用于对纺纱纤维原料进行加热加湿;设置在所述涡流管内侧的加热器;呈螺旋状环设在所述锭子上的加热丝;设置在所述锭子前端的烘干整形装置,所述烘干整形装置包括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加热滚轮,所述加热滚轮上开设有与纱线相适配的容置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烘干整形装置一侧的输出罗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涡流纺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化装置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合林,周琼,申家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星京泽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