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车滑轮架称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104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行车滑轮架称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以及称重组件,所述支撑架内固定有滑轮架,所述称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两侧的称重传感器,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供所述称重传感器放置的放置凹槽,所述称重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的顶部抵接,另一端与行车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得称重传感器能够直接安装于滑轮架的外侧,从而在不需要拆卸滑轮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对于行车吊装重量的称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车滑轮架称重结构
本技术涉及行车秤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行车滑轮架称重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行车秤是一种安装于行车上,用于对行车的吊装重量进行称量的设备。现阶段的行车秤在安装的过程中一般安装在滑轮架的两侧,位于滑轮上的转轴放置于行车秤上,通过检测整个定滑轮架的重量变化来达到检测行车吊起物体的重量。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423332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定滑轮行车秤,包括挂板、支撑轴和称重传感器,所述挂板内设有支撑轴和滑轮轴,且支撑轴和滑轮轴均贯穿挂板,所述挂板的左侧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安装有称重传感器,所述底座顶端的左侧设有固定端板,所述支撑轴贯穿固定端板,所述滑轮轴左侧的顶端连接有滑轮轴卡板,且滑轮轴左侧的底端设有U型铁,所述滑轮轴上安装有定滑轮。本技术通过称重传感器与支撑轴的连接,可很好的起到确定物体重量的作用,在通过远程的信号输出将信号显示出显示屏幕上,让人们更加直观的看到需要的数据,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与使用。但是上述行车秤仅仅能够适用于滑轮与滑轮架之间分体设置的结构,当滑轮与滑轮架之间直接焊接固定,无法进行拆卸加装行车秤时,则无法实现对于行车吊起物体的质量检测,故需要设计一种能够适用于该种滑轮架的行车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行车滑轮架称重结构,具有使得称重传感器能够直接安装于滑轮架的外侧,从而在不需要拆卸滑轮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对于行车吊装重量的称量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行车滑轮架称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以及称重组件,所述支撑架内固定有滑轮架,所述称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两侧的称重传感器,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供所述称重传感器放置的放置凹槽,所述称重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的顶部抵接,另一端与行车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直接将行车上的滑轮架与支撑架固定,并且将位于支撑架两侧的称重传感器实现对于滑轮架重量的检测,从而实现对于行车吊装的物体重量的检测,使得该种行车秤能够适用于无法拆卸滑轮的滑轮架上,提升了行车秤的适用范围;通过使用上述行车秤,在安装时不需要对滑轮架上的滑轮进行拆卸之后将其安装在称重传感器上,只需要整体的支撑架与滑轮架之间固定即可完成对于行车秤的安装,安装更加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称重传感器的底部设置有传感器座,所述传感器座的顶面水平设置,所述称重传感器与传感器座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称重传感器的底部设置传感器座,方便了传感器的安装,且确保了称重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为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称重传感器的检测精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所述滑轮架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滑轮架的一侧,所述称重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另一端与行车连接,所述支撑板以及称重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滑轮架的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支撑板安装于称重传感器的顶部,支撑板朝向滑轮架的一侧延伸,支撑板与滑轮架之间固定,支撑板以及称重传感器分别安装于滑轮架的两侧,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还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垂直连接于支撑板的底部,所述放置板的侧壁与滑轮架的侧壁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放置板,安装完成之后,支撑板的底部与滑轮架的顶面贴合,放置板的侧壁与滑轮架的侧壁贴合,从而实现对于滑轮架的定位,使得滑轮架在运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且增加了支撑板以及放置板与滑轮架之间的结合强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支撑架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板与支撑板之间一体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放置板与支撑板的结合强度,且方便了支撑架与滑轮架之间的安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件,所述称重传感器的顶部开设有供所述支撑件放置的放置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称重传感器与支撑板之间的安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件的底面呈弧形设置,所述放置凹槽的底面也呈弧形设置,所述放置凹槽底面的弧度大于所述支撑件底面的弧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支撑件与放置凹槽之间为线接触,从而增加了放置凹槽在收到支撑件的压力之后产生的形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称重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凹槽底面沿其宽度方向也呈弧形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支撑件与放置凹槽之间的接触方式由线接触变为点接触,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放置凹槽在收到支撑件的压力之后产生的形变量,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升了称重传感器的测量精度。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设置支撑架以及称重组件,具有使得称重传感器能够直接安装于滑轮架的外侧,从而在不需要拆卸滑轮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对于行车吊装重量的称量的效果;通过设置放置板,具有提高了支撑架的结构强度的效果;通过设置底面呈弧形的放置凹槽,具有使得放置凹槽与支撑件之间为点接触,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称重传感器检测精度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称重传感器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架;11、支撑板;111、支撑件;12、放置板;2、称重组件;21、称重传感器;211、放置凹槽;22、传感器座;3、滑轮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附图1,一种行车滑轮架3称重结构,包括支撑架1以及称重组件2。支撑架1包括支撑板11以及放置板12。称重组件2包括设置于支撑架1两侧的称重传感器21以及设置于称重传感器21底部的传感器座22。支撑板11对称设置于滑轮架3的两侧,滑轮架3与支撑板11之间采用螺栓固定,除通过螺栓固定外,其他例如焊接固定等将滑轮架3与支撑板11固定的结构均可视为本实施例的等效替换。支撑板11远离滑轮架3的一侧底部设置有支撑件111,支撑件111的底面呈弧形设置,放置板12垂直连接于支撑板11的底部,放置板12的侧壁与滑轮架3的侧壁贴合,放置板12与支撑板11之间一体成型。参照附图1和附图2,称重传感器21安装于支撑板11远离滑轮架3的一侧,称重传感器21的一端与支撑架1的顶部固定,另一端与行车固定,本实施例中,称重传感器21与行车之间直接焊接固定。称重传感器21的顶部开设有供支撑件111放置的放置凹槽211。放置凹槽211的底面也呈弧形设置,放置凹槽211底面的弧度大于支撑件111底面的弧度,放置凹槽211底面沿其宽度方向也呈弧形设置。传感器座22的顶面水平设置,称重传感器21与传感器座22固定,本实施例中,传感器座22与称重传感器21之间采用焊接固定。上述实施例的使用原理为:安装时,直接将行车上的滑轮架3与支撑架1固定,并且将位于支撑架1两侧的称重传感器21实现对于滑轮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车滑轮架称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以及称重组件(2),所述支撑架(1)内固定有滑轮架,所述称重组件(2)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两侧的称重传感器(21),所述支撑架(1)上设置有供所述称重传感器(21)放置的放置凹槽(211),所述称重传感器(2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抵接,另一端与行车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车滑轮架称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以及称重组件(2),所述支撑架(1)内固定有滑轮架,所述称重组件(2)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两侧的称重传感器(21),所述支撑架(1)上设置有供所述称重传感器(21)放置的放置凹槽(211),所述称重传感器(2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抵接,另一端与行车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车滑轮架称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传感器(21)的底部设置有传感器座(22),所述传感器座(22)的顶面水平设置,所述称重传感器(21)与传感器座(22)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行车滑轮架称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包括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的底部与所述滑轮架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21)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1)远离所述滑轮架的一侧,所述称重传感器(2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11)连接,另一端与行车连接,所述支撑板(11)以及称重传感器(21)分别设置于滑轮架的两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国辉郑安周景琪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银河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