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连接控制系统及换电站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8390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电连接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电池包管理系统和充电电路,充电电路连接控制器和电池包管理系统,电池包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包和电池包控制器;充电电路包括充电连接装置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充电连接装置在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之间切换,当所述充电连接装置与第一触点连接时,所述充电电路导通;当所述充电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触点接触连接时,所述充电电路断开;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的充电连接控制系统能够同时连通电池包和电池包控制器,或通过断开与电池包充电连接和与电池包控制器的电连接,简化控制逻辑,节约控制资源的同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先连接电池包再连接电池包控制器造成的滞后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连接控制系统及换电站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连接控制系统及换电站。
技术介绍
电池储能量小、一次充电后行驶里程不理想的问题一直制约着电动车辆的发展。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电力补给方式一般分为带车插充和更换电池两种方式,其中采用插充方式,存在如下缺陷:1、充电桩的初期投资成本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动汽车的普及;2、充电时间太长,至少要2~4小时,与普通汽车的加油相比,电动汽车补给能源所花费的时间太长;3、插充中的快充模式容易对电池造成较大损伤,导致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更换电池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插充方式存在的上述各个问题,成为目前更受欢迎的电动汽车电能补充的方法。电池更换通常在换电站内进行。换电站一般包括用于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的换电平台、用于储藏以及对亏电电池进行电能补给的电池仓以及在换电平台和电池仓之间运载满电/亏电动力电池的换电小车。在电池仓中对亏电电池进行电能补给时,往往需要先将充电接头与电池包耦合连接,再连接电池包控制器,等电池包控制器对到位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后,再控制进行对电池包的充电,控制逻辑繁琐、且存在充电滞后的问题。除此之外,由于充电接头大多采用带电插拔,不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还会导致充电插头电性能下降。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充电连接控制系统和应用其的换电站。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连接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电池包管理系统和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池包管理系统;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充电连接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充电连接装置在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之间切换,当所述充电连接装置与第一触点连接时,所述充电电路导通;当所述充电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触点接触连接时,所述充电电路断开。进一步地,所述充电连接装置包括推杆、充电接头、导轨支架、第一接触开关和第二接触开关,所述充电接头与所述导轨支架滑动连接,所述推杆一端与所述充电接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开关设置在所述充电接头靠近所述第一触点的一侧,所述第二接触开关设置在所述充电接头靠近所述第二触点的一侧,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推杆沿所述导轨支架移动,当所述第一接触开关与所述第一触点接触连接时,所述充电电路导通;当所述第二接触开关与所述第二触点接触连接时,所述充电电路断开。具体地,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触开关相连接,所述第二端口经所述驱动装置与第二接触开关相连接,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所述第一电源与所述第一端口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源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接触开关包括第一动触点和第一静触点,所述第一动触点与所述第一端口相连接,所述第一静触点在接点和所述第一触点之间切换;第二接触开关包括第二动触点和第二静触点,第二动触点与第二端口相连接,所述第二静触点在在接点和所述第二触点之间切换,所述接点设置在所述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在第一周期内极性为正在第二周期内极性为负,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电源在第一周期内极性为负在第二周期内极性为正;所述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相互交替。优选地,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第一保护电路,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用于保护第一接触开关,所述第一保护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接点相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端口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第二保护电路,所述第二保护电路用于保护第二接触开关,所述第二保护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接点相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动触点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一触点相连,所述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与所述电池包管理系统相连;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触点相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源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采样端口,所述采样端口与所述第二触点相连接。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保护一种换电站,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充电连接控制系统。由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充电连接控制系统,能够在对电池包充电耦合连接的同时实现对电池包控制器的电连接;在电池包脱离充电耦合状态时,也断开与电池包控制器的电连接;因此,能够克服现有技术先连接电池包再连接电池包控制器造成的滞后问题。2)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充电连接控制系统,能够通过同一控制器控制电池包耦合充电和电池包控制器电连接的同步连通或断开,无需设置两个控制器,起到简化控制逻辑,节约控制资源的作用。3)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充电连接控制系统,通过触点式限位开关限制推杆行程,结构简单,性能稳定;还能够减少控制器I/O端口的占用,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外,使充电连接装置形成闭环控制;除此之外,还能够解决现有的充电连接机构带电插拔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和电性能下降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连接控制系统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图2是充电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所述充电连接控制系统在第一周期时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图4是所述充电连接控制系统在第二周期时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图中:10-控制器,11-第一电源,12-第二电源,13-采样端口,20-电池包管理系统,30-充电连接装置,31-推杆,32-第一接触开关,32a-第一动触点,32b-第一静触点,33-第二接触开关,33a-第二动触点,33b-第二静触点,34-充电接头,35-电池包存储架,36-导轨支架,37-上止点,38-下止点,40-驱动装置,50-第一二极管,60-第二二极管,70-继电器;第一触点,B-第二触点,C-第一端口,D-第二端口,E-接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实施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连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0)、电池包管理系统(20)和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10)和所述电池包管理系统(20),所述电池包管理系统(20)包括电池包和电池包控制器;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充电连接装置(30)和驱动装置(40),所述驱动装置(40)与所述控制器(10)电连接,所述驱动装置(40)驱动所述充电连接装置(30)在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之间切换,当所述充电连接装置(30)与第一触点连接时,所述充电电路导通;当所述充电连接装置(30)与所述第二触点接触连接时,所述充电电路断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连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0)、电池包管理系统(20)和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10)和所述电池包管理系统(20),所述电池包管理系统(20)包括电池包和电池包控制器;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充电连接装置(30)和驱动装置(40),所述驱动装置(40)与所述控制器(10)电连接,所述驱动装置(40)驱动所述充电连接装置(30)在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之间切换,当所述充电连接装置(30)与第一触点连接时,所述充电电路导通;当所述充电连接装置(30)与所述第二触点接触连接时,所述充电电路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连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连接装置(30)包括推杆(31)、充电接头(34)、导轨支架(36)、第一接触开关(32)和第二接触开关(33),所述充电接头(34)与所述导轨支架(36)滑动连接,所述推杆(31)一端与所述充电接头(3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40)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开关(32)设置在所述充电接头(34)靠近所述第一触点的一侧,所述第二接触开关(33)设置在所述充电接头(34)靠近所述第二触点的一侧,所述驱动装置(40)驱动所述推杆(31)沿所述导轨支架(36)移动,当所述第一接触开关(32)与所述第一触点接触连接时,所述充电电路导通;当所述第二接触开关(33)与所述第二触点接触连接时,所述充电电路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电连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触开关(32)相连接,所述第二端口经所述驱动装置(40)与第二接触开关(33)相连接,所述控制器(10)包括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所述第一电源与所述第一端口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源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充电连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开关(32)包括第一动触点和第一静触点,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一凡杨全凯王志海陈琳牛欢欢黄星翔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智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