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水阻垢剂生产装置,属于水体处理技术领域,包括釜体,所述釜体顶部可拆卸连接有釜盖,所述釜盖顶部固定连接有加料管,所述釜体内部开设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侧壁之间横向固定连接有导热管A且导热管A为多个,其导热管A和导热管B通过热源产生热量,可以直接对釜体内部溶液的内部进行加热处理,相较于传统的单一加热方式,大大提高了加热的效率,减少生产耗时,利用连通器原理,通过液位管内部的液位显示即可方便实时得知釜体内部的液面变化,便于及时调整生产过程,开启阀门B,通过取样管即可放出釜体内部液体,进而方便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取样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水阻垢剂生产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体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水阻垢剂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阻垢剂具有能分散水中的难溶性无机盐、阻止或干扰难溶性无机盐在金属表面的沉淀、结垢功能,并维持金属设备有良好的传热效果的一类药剂,能除去垢和阻止水垢的形成,提高热交换效率,减少电能或减少燃料的消耗,水处理还可减少排污,提高水的利用率,一般可节约60%以上,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新政策,是水处理方面常用的药剂,阻垢剂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反应釜将多种原材料进行混合反应。专利号为CN209109179U的公布了一种缓蚀阻垢剂生产用装置,通过设置贴片式温度感应器、温度显示器和搅拌腔,贴片式温度感应器可以感应搅拌腔内部缓蚀阻垢剂的温度,发送信号至温度显示器,可以使更好的把握生产的温度,可全方位对缓蚀阻垢剂进行搅拌,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出料时不容易造成残留,避免残留的缓蚀阻垢剂腐蚀搅拌腔。上述阻垢剂生产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1、阻垢剂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多种原料在反应釜内混合进行加热反应,反应釜常见的加热方式为外壁包覆的加热腔,热源输送的热能只能穿过反应釜壳体逐渐进入内部,导致加热效率低下,生产耗时较长;2、反应釜内部进行反应过程中不方便实时观察液位变化,且反应釜在对多种原材料进行混合反应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取样检测以确定反应进程,传统的反应釜取样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循环水阻垢剂生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循环水阻垢剂生产装置,旨在能够加速釜体内部的受热效率和质量,同时方便实时观察液位变化以及进行取样检测。本技术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循环水阻垢剂生产装置,包括釜体,所述釜体顶部可拆卸连接有釜盖,所述釜盖顶部固定连接有加料管,所述釜体内部开设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侧壁之间横向固定连接有导热管A且导热管A为多个,所述导热管A之间竖向贯通有导热管B且导热管B为多个,所述釜盖顶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动力输出端配合连接有延伸至釜体内部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桨叶,所述釜体表面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连通管A,所述釜体表面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连通管B,所述连通管A和连通管B均与釜体内部相连通,所述连通管A与连通管B之间安装有液位管,所述连通管B底部固定连接有取样管,所述取样管内部一侧安装有阀门B。可选的,所述釜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内部一侧安装有阀门A。可选的,所述釜体外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有热源进管,所述釜体外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热源排管,所述热源进管和热源排管均与加热腔内部相连通。可选的,所述电机表面一侧安装有电机开关,所述电机电流输入端通过电机开关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釜体内部开设有加热腔用来供热源通过以对釜体内部进行加热处理,加热腔内侧壁之间固定有横向的导热管A,导热管A之间贯通有竖向的导热管B,且导热管A和导热管B均与加热腔内部相连通,当对阻垢剂进行生产时,将化学原料倒入釜体内部,导热管A和导热管B浸没在釜体内部的液体中,接通蒸汽或热油等热源,热源会进入加热腔和导热管A以及导热管B,加热腔内部热源可以对釜体内部溶液的外部进行加热处理,导热管A和导热管B通过热源产生热量,可以直接对釜体内部溶液的内部进行加热处理,相较于传统的单一加热方式,大大提高了加热的效率,减少生产耗时。2、釜体外侧壁顶部固定有连通管A,釜体外侧壁底部固定有连通管B,连通管A和连通管B均与釜体内部相连通且连通管A和连通管B之间安装有液位管,正常使用时,利用连通器原理,通过液位管内部的液位显示即可方便实时得知釜体内部的液面变化,便于及时调整生产过程,连通管B的底部固定有取样管,正常使用时阀门B关闭,取样管堵塞,需要对釜体内部溶液进行取样检测时,只需开启阀门B,通过取样管即可放出釜体内部液体,进而方便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取样的便利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循环水阻垢剂生产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循环水阻垢剂生产装置的釜体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釜体;101、排料管;102、阀门A;2、釜盖;201、加料管;3、加热腔;301、热源进管;302、热源排管;4、导热管A;401、导热管B;5、电机;501、电机开关;502、传动轴;503、搅拌桨叶;6、连通管A;601、连通管B;7、液位管;8、取样管;801、阀门B。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将结合图1~图2对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循环水阻垢剂生产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循环水阻垢剂生产装置,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1顶部可拆卸连接有釜盖2,所述釜盖2顶部固定连接有加料管201,所述釜体1内部开设有加热腔3,所述加热腔3内侧壁之间横向固定连接有导热管A4且导热管A4为多个,所述导热管A4之间竖向贯通有导热管B401且导热管B401为多个,所述釜盖2顶部安装有电机5,所述电机5动力输出端配合连接有延伸至釜体1内部的传动轴502,所述传动轴502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桨叶503,所述釜体1表面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连通管A6,所述釜体1表面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连通管B601,所述连通管A6和连通管B601均与釜体1内部相连通,所述连通管A6与连通管B601之间安装有液位管7,所述连通管B601底部固定连接有取样管8,所述取样管8内部一侧安装有阀门B801。示例的,导热管A4和导热管B401通过热源产生热量,可以直接对釜体1内部溶液的内部进行加热处理,相较于传统的单一加热方式,大大提高了加热的效率,减少生产耗时,利用连通器原理,通过液位管7内部的液位显示即可方便实时得知釜体1内部的液面变化,便于及时调整生产过程,开启阀门B801,通过取样管8即可放出釜体1内部液体,进而方便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取样的便利性。参考图1所示,所述釜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料管101,所述排料管101内部一侧安装有阀门A102。示例的,通过排料管101可以方便将釜体1内部液体排出,通过阀门A102可以控制排料管101的畅通和关闭。参考图1所示,所述釜体1外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有热源进管301,所述釜体1外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热源排管302,所述热源进管301和热源排管302均与加热腔3内部相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水阻垢剂生产装置,包括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顶部可拆卸连接有釜盖(2),所述釜盖(2)顶部固定连接有加料管(201),所述釜体(1)内部开设有加热腔(3),所述加热腔(3)内侧壁之间横向固定连接有导热管A(4)且导热管A(4)为多个,所述导热管A(4)之间竖向贯通有导热管B(401)且导热管B(401)为多个,所述釜盖(2)顶部安装有电机(5),所述电机(5)动力输出端配合连接有延伸至釜体(1)内部的传动轴(502),所述传动轴(502)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桨叶(503),所述釜体(1)表面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连通管A(6),所述釜体(1)表面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连通管B(601),所述连通管A(6)和连通管B(601)均与釜体(1)内部相连通,所述连通管A(6)与连通管B(601)之间安装有液位管(7),所述连通管B(601)底部固定连接有取样管(8),所述取样管(8)内部一侧安装有阀门B(8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水阻垢剂生产装置,包括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顶部可拆卸连接有釜盖(2),所述釜盖(2)顶部固定连接有加料管(201),所述釜体(1)内部开设有加热腔(3),所述加热腔(3)内侧壁之间横向固定连接有导热管A(4)且导热管A(4)为多个,所述导热管A(4)之间竖向贯通有导热管B(401)且导热管B(401)为多个,所述釜盖(2)顶部安装有电机(5),所述电机(5)动力输出端配合连接有延伸至釜体(1)内部的传动轴(502),所述传动轴(502)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桨叶(503),所述釜体(1)表面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连通管A(6),所述釜体(1)表面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连通管B(601),所述连通管A(6)和连通管B(601)均与釜体(1)内部相连通,所述连通管A(6)与连通管B(601)之间安装有液位管(7),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斌,范银燕,林明珠,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盈科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