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液冷系统的电池包箱体和电动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4552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液冷系统的电池包箱体和电动车辆,其包括底板和壁板,所述底板由铝型材直接加工成型,所述底板内集成有冷却液流道,所述底板的侧端面上集成有至少两个耳状结构,每个耳状结构与冷却液流道连通,每个耳状结构上设置有进出水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在控制电池包内模组工作温度并保证各模组温度一致性的同时,且有效加大电池包有效利用空间,减轻电池包重量,避免冷却液泄漏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液冷系统的电池包箱体和电动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包箱体,本专利技术电池包箱体
,具体涉及一种集成液冷系统的电池包箱体和电动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汽车中主要采用电池包作为能量存储装置和动力源,电池包在汽车行驶中通过放电给汽车提供动力。在车辆行驶过程和快充过程中,电池工作电流较大,容易导致电池单体温度过高。而电池单体的工作温度对电池性能有极大的影响,工作温度过高会导致其循环寿命大幅下降,且电池包主要由电池单体进行串并联组成,包内电池单体之间温度不均匀会进一步导致电池包性能下降或失效。因此必须采用电池热管理系统将电池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保证电池单体之间的温度保持较好的一致性。一般地,电池包内热管理系统有四种实现方式:自然冷却方式、风冷方式、液体冷却方式和直冷方式。相比自然冷却和风冷方式,液体冷却方式的换热效率更高;相比直冷方式,液体冷却方式更能保证电池单体的温度一致性,所以液体冷却方式是目前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使用最广泛的方式。目前电池包内液冷系统主要通过液冷板对模组进行冷却,液冷板属于电池包内部一个独立部件。液冷板底部粘贴支撑垫或支撑泡棉安装在电池包箱体底部,模组安装在液冷板之上,模组与液冷板之间采用导热垫填充间隙,保证模组到液冷板的热量传递效率。因此,目前普遍采用的液体冷却系统主要包括液冷板(包括连接管道)、导热垫、支撑垫等零部件。传统的液冷板式热管理系统布置方式有诸多问题待解决:首先,传统的布置方式,电池包底部需要10mm-20mm高度的空间安装液冷系统零部件,极大的占用电池包空间,导致电池包内可用于安装模组的空间变小,为了满足用电需求,电池包整包体积也相应增大,与整车的安装匹配难度加大;同时液冷板一般采用铝制材料,整个液冷系统重量约在15kg-20kg左右,占用电池包重量较大的比例,不利于电池包轻量化和能量密度提升;且液冷板与电池包的组装方式,对系统的密封性要求极高,容易出现漏液问题,进而影响电池包可靠及安全等性能;整个液冷系统由于材料、及模具加工等因素也导致电池包成本偏高。中国技术专利CN201821425821X公开了一种箱外热管理的轻量化电池箱体,包括下箱体1和设于下箱体上的上盖,所述下箱体和上盖间设有2列电池模组,所述下箱体的底板为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2列液冷板,任一所述液冷板与任一电池模组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液冷板与电池模组3间设有导热层;2列电池模组3间设有液冷管道,所述液冷管道与任一液冷板空间连通,所述液冷管道设有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下箱体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一体成型工艺成型。该专利虽然涉及下箱体的底板为空腔,但其通过内部嵌设液冷板的方式进行冷却,内部包含管路,并不涉及本技术交底书提供的在箱体底板内利用铝型材空隙本身作为冷却液流动通道,不额外插入液冷板及管路,且将冷却液进出口设计在箱体外部,以及从下箱体底板上设计两个延伸到箱体外的耳状结构,在该结构上焊接进出水管,使得电池包内部无冷却液管道,降低电池包内部泄漏风险,同时省去了电池包内水管的占用空间,优化电池包空间;即无法有效避免冷却液泄漏风险的技术问题。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16108801261公开了一种电池托盘集成液冷装置,描述了将散热通道限定了在托盘内部,使托盘既作为支撑结构又作为散热结构,提高了电池包空间的利用率,对系统结构进行了有效减重。该专利虽然能提高了电池包空间的利用率,对系统结构进行了有效减重,但不涉及本技术交底书提供的在控制电池包内模组工作温度并保证各模组温度一致性的情况下;将液冷系统与电池包箱体一体化以有效减少液冷系统零部件,加大电池包有效利用空间,减轻电池包重量,避免冷却液泄漏风险,降低电池包总成本和生产周期。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1048708A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模块上的电池箱下箱体,电池箱下箱体包括底板和围绕底板设置的周向围框,底板上设有至少两个沿左右方向布置的中空流道,周向围框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的前侧板和后侧板,前侧板上有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底板上的中空流道包括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分别与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对接连通,后侧板上有与中空流道对接连通的集流通道。流体介质依次流过进液通道、进液流道、集流通道、出液流道和出液通道,底板端面不需要经过复杂的加工,也不需要在底板两端焊接封板,底板与前侧板和后侧板结合形成循环通道。该专利实质上还是采用现有的液冷板技术,采用口琴管+集流管集成的形式,子部件较多,且为了实现口琴管式的结构,底板材料一版比较软,直接作为箱体底板强度上有一定风险,同时该水管直接从内部口琴管水平引出,水平布置,在抗振动扰动性能较差,接头处易出现松脱问题;且一般这种方式箱体上开孔位置受限,开孔后也影响箱体本身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这样一种集成液冷系统的电池包箱体和电动车辆,其可以实现在控制电池包内模组工作温度并保证各模组温度一致性的同时,且有效加大电池包有效利用空间,减轻电池包重量,避免冷却液泄漏风险。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液冷系统的电池包箱体,其包括底板和壁板,所述底板由铝型材直接加工成型,所述底板内集成有冷却液流道,所述底板的侧端面上集成有至少两个耳状结构,每个耳状结构与冷却液流道连通,每个耳状结构上设置有进出水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进出水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耳状结构垂直布置,所述耳状结构与所述底板平行布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底板由两块铝板固接而成,至少一块铝板的端面上平行设置有多个结构梁,每个结构梁与铝板垂直布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铝板上设置有模组安装孔,所述模组安装孔与所述冷却液通道不相交。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两块铝板通过焊接或/和螺栓固接或/和胶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冷却液流道包括依次平行首位连通布置的两通道、三通道、两通道、两通道、三通道和两通道,位于首尾的两通道与进出水口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壁板上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六个安装支架,每个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车身的螺栓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壁板上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高压接插件安装孔、低压接插件安装孔和维修开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辆,其包括电池箱体,所述电池箱体内安装有电池模组,所述电池箱体集成液冷系统的电池包箱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电池模组和所述电池箱体的底板之间填充有导热垫。。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集成性高,其通过对底板采用铝型材的集成化加工成型,在底板内利用铝型材空隙本身作为冷却液流动通道,不额外插入液冷板及管路,且通过在底板上增加耳状结构,从而将进出水口设计在箱体外部,使得电池包内部无冷却液管道,降低电池包内部泄漏风险,同时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电池包内水管的占用空间,优化电池包空间,且不会削弱底板的侧端面壁厚;空隙的形状可以是矩形等多边形截面;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底板上布置导热垫来填充底板与模组下底面之间的间隙,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液冷系统的电池包箱体,包括底板和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由铝型材直接加工成型,所述底板内集成有冷却液流道,所述底板的侧端面上集成有至少两个耳状结构,每个耳状结构与冷却液流道连通,每个耳状结构上设置有进出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液冷系统的电池包箱体,包括底板和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由铝型材直接加工成型,所述底板内集成有冷却液流道,所述底板的侧端面上集成有至少两个耳状结构,每个耳状结构与冷却液流道连通,每个耳状结构上设置有进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液冷系统的电池包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水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耳状结构垂直布置,所述耳状结构与所述底板平行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液冷系统的电池包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由两块铝板固接而成,至少一块铝板的端面上平行设置有多个结构梁,每个结构梁与铝板垂直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液冷系统的电池包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板上设置有模组安装孔,所述模组安装孔与所述冷却液通道不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液冷系统的电池包箱体,其特征在于:两块铝板通过焊接或/和螺栓固接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曦朱禹姜洋李文志吴胜杰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