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降低共阻抗传导耦合的取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9220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11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降低共阻抗传导耦合的取电装置,涉及汽车用电配件技术领域。本装置用于连接取电导线和蓄电池的正极桩,其具体包括取电单元、连接单元和固定单元,取电单元上设有一用于套设正极桩的取电通孔,连接单元设于取电单元的侧壁上,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沿取电单元侧壁间隔设置的连接组件,每一连接组件靠近取电单元的一端与通孔的中心距离相等,每一连接组件用于连接固定一根取电导线,并通过取电单元将取电导线与蓄电池的正极桩连通,固定单元设于取电单元上,固定单元用于将取电单元贴合固定于蓄电池的正极桩上。本申请提供的取电装置,较好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道路车辆及大型机械装置中低压用电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降低共阻抗传导耦合的取电装置
本申请涉及汽车用电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降低共阻抗传导耦合的取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汽车上配置的用电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各类用电设备对于电能的需求不仅越来越大,而且对配电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同时随着环保概念的普及,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已经是目前汽车发展的主流趋势,在实现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引入了一些功耗大、对电压波动敏感的用电设备如线控制动系统、线控转向系统、侧风窗投影、大规格的多媒体显示屏等。以上这些设备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即在工作的过程中因自身的功耗比较大,因此在配电线路中会产生较大的电压降,同时,自身对电压的波动也会比较敏感,如配电系统设计不当就较容易导致这些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工作可靠性差,从而造成安全隐患。而降低系统的共阻抗传导耦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各设备之间的工作可靠性,因此在相关技术中,有一些采用以减少或消除共阻抗线路即共用线路的方式来降低系统的共阻抗传导耦合,以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但是,从结构的角度出发,从电源端开始,因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降低共阻抗传导耦合的取电装置,其用于连接取电导线和蓄电池的正极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取电单元(1),其上设有一用于套设所述正极桩的取电通孔;/n连接单元,其设于取电单元(1)的侧壁上,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取电单元(1)侧壁间隔设置的连接组件,每一所述连接组件靠近所述取电单元(1)的一端与所述取电通孔的中心距离相等,每一所述连接组件用于连接固定一根所述取电导线,并通过所述取电单元(1)将所述取电导线与蓄电池的正极桩连通;/n固定单元(3),其设于所述取电单元(1)上,所述固定单元(3)用于将所述取电单元(1)贴合固定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桩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降低共阻抗传导耦合的取电装置,其用于连接取电导线和蓄电池的正极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取电单元(1),其上设有一用于套设所述正极桩的取电通孔;
连接单元,其设于取电单元(1)的侧壁上,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取电单元(1)侧壁间隔设置的连接组件,每一所述连接组件靠近所述取电单元(1)的一端与所述取电通孔的中心距离相等,每一所述连接组件用于连接固定一根所述取电导线,并通过所述取电单元(1)将所述取电导线与蓄电池的正极桩连通;
固定单元(3),其设于所述取电单元(1)上,所述固定单元(3)用于将所述取电单元(1)贴合固定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桩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降低共阻抗传导耦合的取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电单元(1)为套筒结构,所述取电单元(1)用于套设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桩上且其内壁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桩的外壁相互贴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降低共阻抗传导耦合的取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电单元(1)的侧壁上设有一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两侧均与所述固定单元(3)相连,所述固定单元(3)用于通过调节所述固定槽的宽度以调节所述取电单元(1)与蓄电池的正极桩之间的贴合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降低共阻抗传导耦合的取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还包括一连接板(20),所述连接板(20)呈扇形且较短的弧形边贴设于所述取电单元(1)的侧壁上,所述连接板(20)沿圆周方向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2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降低共阻抗传导耦合的取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件(22),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玉华占传送申聚鹏徐锋朱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