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9207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部冷却的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体、导热支架、第一电池模组、第二电池模组和散热组件。导热支架安装在电池箱体内,且导热支架内壁与电池箱体的底壁之间形成限位腔。第一电池模组设置在导热支架的上表面。第二电池模组设置在限位腔内且连接在电池箱体的底壁上。散热组件布置在电池箱体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散热组件放置在下箱体的外部,可有效解决冷却液漏液可能导致电池包爆炸的技术问题,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之间放置可以导热的安装支架,进而来实现一个散热组件同时对多个电池模组进行散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
本技术属于电池散热
,具体是一种外部冷却电池包。
技术介绍
电池包作为电动汽车上电池组的主要储存元件,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目前,为了提升电池续航里程,需要不断提升电池电量。已有的电池模组在电池包中紧密排列连接,导致电池包内电芯工作时聚集的热量越来越多,对电池系统的散热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能量电池系统具有更大的安全隐患,传统的内置液冷系统一旦漏液,会造成整个电池包爆炸起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外部冷却电池包,所述电池包不易过热,电池容量高,布局紧凑,可同时对多组电池模组进行散热,解决了高容量的电池包在散热过程中容易爆炸的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体;导热支架,所述导热支架安装在所述电池箱体内,且所述导热支架内壁与所述电池箱体的底壁之间形成限位腔;第一电池模组,所述第一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导热支架的上表面;第二电池模组,所述第二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限位腔内,所述第二电池模组连接在所述电池箱体的底壁上;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布置在所述电池箱体的外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电池包内部放置导热支架,且导热支架与电池箱体的底壁之间形成限位腔,将第二电池模组放置在限位腔内,可有效地限制第二电池模组的位置,保证第二电池模组在箱体内不会移动。第一电池模组放置在导热支架的上表面,第二电池模组设置在电池箱体的底壁上,使得电池包整体布局紧凑,并可容纳多组电池模组,有效提升单个电池包的电池容量。散热组件设置在电池箱体的外部,此时当箱体外的散热组件开始工作时,可通过导热支架快速对两个电池模组进行散热,实现了一个散热组件同时对多个电池模组进行散热的效果,且散热组件放置在电池箱体的外部,在保证较快的分散热量的同时也解决了液冷散热过程中冷却板容易漏液而导致电池爆炸的风险。本申请带有散热组件的电池包,适用于低配和高配的车辆,通用性高。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所述导热支架包括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所述第一导热板上连接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导热板,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导热板与所述第一导热板和所述电池箱体的底壁之间形成一个所述限位腔。可选地,所述导热支架还包括第三导热板,所述第三导热板连接在所述第二导热板的一端,所述第三导热板连接在所述电池箱体上。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热板与所述电池箱体的底壁平行设置,所述第三导热板的底面与所述电池箱体的底壁相贴合,所述第二导热板与所述第一导热板呈角度相连,所述底壁的外壁上设有所述散热件。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还包括第一导热件和第三导热件,所述第一导热件连接在所述导热支架和所述第一电池模组之间,所述第三导热件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池模组与所述电池箱体的底壁之间,所述第一导热件和所述第三导热件为导热垫或导热胶。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还包括第二导热件,所述第二导热件连接在所述导热支架与所述电池箱体之间,所述第二导热件为导热垫或导热胶。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所述电池箱体包括下箱体和上箱体,所述下箱体内可拆卸地连接有所述导热支架,且所述下箱体内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电池模组;上箱体,所述上箱体与所述下箱体可拆卸连接。可选地,所述下箱体包括多个侧壁和所述底壁,多个所述侧壁纵向设置在所述底壁上,且多个所述侧壁首尾依次相连围设在所述底壁上,所述下箱体的开口朝上;所述上箱体的开口朝下,所述上箱体与所述下箱体的开口相对。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水冷板、相变材料组件或散热器,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第四导热件,所述第四导热件连接在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电池箱体之间,所述第四导热件为导热垫或导热胶。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还包括护板,所述护板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电池箱体的底部,所述电池箱体与所述护板之间设有所述散热组件。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各部件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导热支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导热支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电池包;1、电池箱体;11、下箱体;111、底壁;112、侧壁;12、上箱体;2、导热支架;21、第一导热板;22、第二导热板;23、第三导热板;24、限位腔;3、第一电池模组;4、第二电池模组;5、散热组件;6、第一导热件;7、第二导热件;8、第三导热件;9、第四导热件;10、护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上”、“下”、“前”、“后”、“左”、“右”、“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10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100,如图1所示,包括:电池箱体1、导热支架2、第一电池模组3、第二电池模组4和散热组件5。其中,导热支架2安装在电池箱体1内,且导热支架2内壁与电池箱体1的底壁111之间形成限位腔24。此处表明导热支架2的至少部分与电池箱体1的底壁111之间间隔开设置,间隔开的空间中至少部分形成限位腔24。第一电池模组3设置在导热支架2的上表面;第二电池模组4设置在限位腔24内,第二电池模组4连接在电池箱体1的底壁111上。散热组件5布置在电池箱体1的外部。由上述结构可知,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100内置导热支架2,且导热支架2与电池箱体1的底壁111之间形成限位腔24,将第二电池模组4放置在限位腔24内可有效地限制第二电池模组4在电池包100内晃动,提升第二电池模组4设置在底壁111后的稳定性。第一电池模组3连接在导热支架2的上表面,第二电池模组4则设置在底壁111上,第一电池模组3和第二电池模组4之间相对布置紧凑,可提升单个电池包100的电池容量,并进一步提升使用该电池包100的车辆的续航里程。本申请的散热组件5设置在电池箱体1的外部,散热组件5可对电池箱体1进行散热,设置在底壁111上的第二电池模组4产生的热量则由底壁111吸收,再由外部的散热组件5进一步吸收,从而使得第二电池模组4得以降温。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池箱体;/n导热支架,所述导热支架安装在所述电池箱体内,且所述导热支架内壁与所述电池箱体的底壁之间形成限位腔;/n第一电池模组,所述第一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导热支架的上表面;/n第二电池模组,所述第二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限位腔内,所述第二电池模组连接在所述电池箱体的底壁上;/n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布置在所述电池箱体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箱体;
导热支架,所述导热支架安装在所述电池箱体内,且所述导热支架内壁与所述电池箱体的底壁之间形成限位腔;
第一电池模组,所述第一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导热支架的上表面;
第二电池模组,所述第二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限位腔内,所述第二电池模组连接在所述电池箱体的底壁上;
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布置在所述电池箱体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支架包括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所述第一导热板上连接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导热板,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导热板与所述第一导热板和所述电池箱体的底壁之间形成一个所述限位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导热板,所述第三导热板连接在所述第二导热板的一端,所述第三导热板连接在所述电池箱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板与所述电池箱体的底壁平行设置,所述第三导热板的底面与所述电池箱体的底壁相贴合,所述第二导热板与所述第一导热板呈角度相连,所述底壁的外壁上设有所述散热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热件和第三导热件,所述第一导热件连接在所述导热支架和所述第一电池模组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帆熊苏静翁志福赵亮沈奇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