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尾门外板抗凹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715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外板抗凹陷结构,包括设置在尾门内板和尾门外板之间的弹性件,弹性件与尾门内板固定安装并向外张紧尾门外板,尾门外板在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具有一向外的反作用力来抵抗凹陷;本技术方案中利用弹性件实现对尾门外板张紧,尾门外板在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具有一向外的反作用力来抵抗凹陷,避免尾门外板凹陷变形,提高尾门外板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尾门外板抗凹陷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尾板结构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汽车尾门外板抗凹陷结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制造领域,汽车外覆盖件在承受外部载荷作用时,抵抗凹陷扭曲及局部凹痕变形、保持形状的能力称为抗凹性,是评价汽车表面品质与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和特性。在皮卡车的设计生产过程中,由于造型的需要,皮卡车尾门外板表面的结构特征一般较少,极易造成尾门外板局部刚度较弱而产生凹陷的情况。在车辆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为的按压或非人为的碰撞,都容易出现尾门外板凹陷变形的情况,甚至出现局部永久性凹痕,将直接影响顾客对车辆的观感。频繁的凹陷还可能会破坏车辆表面的油漆涂层,进而引起锈蚀。同时,在车辆高速行驶时,尾门外板的凹陷,容易发出振动噪声,这些都会降低顾客对车辆的满意度。因此在皮卡车尾门结构设计开发过程中,必须要提高尾门外板的抗凹性能。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方式是在皮卡车尾门外板与内板间放置多块横向支撑板,支撑板与尾门外板间涂覆汽车结构胶。该常规方案需开发较大型的支撑板模具,成本较高。支撑板体型较大,数量较多,对汽车减重降耗也不利。同时,受布置空间等因素限制,在两支撑板件间距离较大处的抗凹性可能仍较差。另外,受生产加工精度影响,支撑板的支撑高度可能存在差异,容易造成外板表面高低不平,影响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尾门外板抗凹陷结构,解决了汽车尾板在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出现凹陷的问题。本技术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尾门外板抗凹陷结构,包括设置在尾门内板和尾门外板之间的弹性件,弹性件与尾门内板固定安装并向外张紧尾门外板,尾门外板在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具有一向外的反作用力来抵抗凹陷。优选地,尾门外板安装后向内挤压弹性件,弹性件处于被压缩状态并保持尾门外板一直处于向外张紧状态。优选地,弹性件包括与尾门内板可拆卸连接的弹簧片,弹簧片被尾门外板挤压并向外张紧尾门外板。优选地,弹簧片上可拆卸安装有朝向尾门外板的加强杆,加强杆与尾门外板平行并与尾门外板内侧面接触。优选地,加强杆朝向尾门外板的侧面上涂覆有结构胶,尾门外板通过结构胶与加强杆固定粘结。优选地,加强杆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支架,限位支架与尾门内板固定连接。优选地,尾门内板上固定有安装支架,弹簧片与安装支架固定安装。优选地,尾门包括尾门内板、尾门外板、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和右边框,尾门内板四边分别与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和右边框焊接;尾门外板四边分别与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和右边框焊接。本技术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尾门外板抗凹陷结构的有益效果是:1、利用弹性件实现对尾门外板张紧,尾门外板在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具有一向外的反作用力来抵抗凹陷,避免尾门外板凹陷变形,提高尾门外板质量。2、抗凹陷结构整体部件较少,结构简单,重量轻,安装方便,成本低,适用性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汽车尾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尾门外板抗凹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尾门内板上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尾门外板抗凹陷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及其在尾门内板上安装示意图的放大图,图4为图3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尾门外板抗凹陷结构与尾门外板位置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尾门外板抗凹陷结构爆炸图,图7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尾门外板抗凹陷结构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如图1,汽车尾门板主要由尾板内板1、尾板外板2、上边框3、下边框6、左边框4和右边框5组成。在尾门成型中,首先将尾门内板1四边分别与上边框3、下边框6、左边框4和右边框5焊接固定,然后再安装尾门外板2,尾门外板2的四周分别与上边框3、下边框6、左边框4和右边框5焊接固定。本技术技术方案中,在尾门内板1固定好后,再在尾门内板1内侧面上固定抗凹陷结构,在抗凹陷结构固定完成后再进行尾门外板2的固定,利用抗凹陷结构向外张紧尾门外板2,实现尾门外板2抗凹陷。如图2,本技术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尾门外板抗凹陷结构,包括设置在尾门内板1和尾门外板2之间的弹性件。弹性件与尾门内板1固定安装并向外张紧尾门外板2,使得尾门外板2在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向内变形或凹陷时,弹性件具有一向外的反作用力作用于尾门外板1上来抵抗凹陷,有效的避免了尾门外板2出现变形或凹陷。如图2和图7,在抗凹陷结构安装时,首先将尾门外板2安装在尾门内板1内侧面上。此时弹性件处于未被压缩的自由状态,如图7中虚线所示。图7中,标注11的虚线即为未安装尾门外板2时的弹簧片自由状态。然后将尾门外板2向尾门内板1靠近并推进,使得尾门外板2四周能够与尾门的上边框3、下边框6、左边框4和右边框5焊接。此时尾板外板2就会向内挤压弹性件,弹性件处于被压缩状态。如图7中,标注为13的实现即为尾门外板2安装后弹簧片被压缩状态。此时,弹性件保持尾门外板2一直处于向外张紧状态,具有一定的抗凹陷能力。图7中,实现状态下的弹性件并非是完全压缩状态,在尾门外板2受到向内的挤压或碰撞时,尾门外板2能够继续向内压缩弹性件,使得弹性件继续向内压缩,同时,弹性件对外门外板2也有一个向外的反作用力,使得尾门外板2能够具有一个抗凹陷的能力,或具有一个轻微凹陷恢复能力。如图2至图6,弹性件包括与尾门内板1可拆卸连接的弹簧片10,弹簧片10被尾门外板2挤压并向外张紧尾门外板,尾门外板2被张紧,使其具有抗凹陷能力。如图2和图3,弹簧片10上可拆卸安装有朝向尾门外板2的加强杆8,加强杆8与尾门外板2平行并与尾门外板2内侧面接触。加强杆8朝向尾门外板2的侧面上涂覆有结构胶,尾门外板2通过结构胶与加强杆8固定粘结。在尾板外板2安装时,尾门外板2向内推进并在弹簧片10的反作用力下,尾门外板2通过结构胶与加强杆8固定粘结,使得尾板外板2与弹簧片10间接的固定为一体,使得弹簧片10能够随着尾板外板2运动或变形,确保了尾板外板2的抗凹陷能力。如图3,尾门内板1上固定有安装支架7,弹簧片10与安装支架7固定安装。安装支架7首先与尾门内板1焊接固定,然后通过抽芯铆钉将弹簧片10和加强杆8与安装支架7固定安装。如图4,加强杆8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支架9,限位支架9与尾门内板焊接固定。在限位支架9上涂覆结构胶,通过结构胶将加强杆8与限位支架9连接。加强杆8具有较强的刚性,其黏贴于尾门外板2上,可起到支撑尾门外板2,提高其局部刚度的作用,从另一方面提高尾门外板2的抗凹性。限位支架9可约束加强杆8处于目标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尾门外板抗凹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尾门内板和尾门外板之间的弹性件,弹性件与尾门内板固定安装并向外张紧尾门外板,尾门外板在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具有一向外的反作用力来抵抗凹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尾门外板抗凹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尾门内板和尾门外板之间的弹性件,弹性件与尾门内板固定安装并向外张紧尾门外板,尾门外板在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具有一向外的反作用力来抵抗凹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门外板抗凹陷结构,其特征在于,尾门外板安装后向内挤压弹性件,弹性件处于被压缩状态并保持尾门外板一直处于向外张紧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尾门外板抗凹陷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件包括与尾门内板可拆卸连接的弹簧片,弹簧片被尾门外板挤压并向外张紧尾门外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尾门外板抗凹陷结构,其特征在于,弹簧片上可拆卸安装有朝向尾门外板的加强杆,加强杆与尾门外板平行并与尾门外板内侧面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言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一辂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