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储气筒固定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679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储气筒固定支架,两个储气筒上下分布且下储气筒固定放置在车架上,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储气筒上的下支撑装置,所述下支撑装置上固定安装有上支撑装置,所述上支撑装置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的端连接装置,所述上支撑装置上固定安装有上储气筒;本固定支架可实现双储气筒竖排固定,减少车架空间占用率;依靠上支撑装置和下支撑装置,将两个储气筒牢牢固定在车架上,结构紧凑且支撑牢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储气筒固定支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固定汽车储气筒的支架。
技术介绍
目前双储气筒支架多为储气筒前后并排,或者多支架焊合固定,占用车架空间大,支架种类繁多。为解决此问题设计需要一种零件数目少,车架空间占用率少的储气筒固定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少的双储气筒固定支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双储气筒固定支架,两个储气筒上下分布且下储气筒固定放置在车架上,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储气筒上的下支撑装置,所述下支撑装置上固定安装有上支撑装置,所述上支撑装置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的端连接装置,所述上支撑装置上固定安装有上储气筒。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支撑装置包括与所述上支撑装置固定连接的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的两侧设置有多个与所述下储气筒外壁匹配的弧形压片,所述下储气筒外绑缚有将所述弧形压片压紧在所述下储气筒外壁上的下捆带,所述弧形压片和所述下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容纳所述下捆带的下带槽,所述弧形压片上设置有下限位块,所述下限位块位于所述下带槽的开口端。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支撑装置包括与所述下支撑装置固定连接的上支撑板,所述上储气筒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上,所述上支撑板的两侧设置有多个与所述上储气筒外壁匹配的弧形托片,所述上储气筒外绑缚有将所述弧形托片压紧在所述上储气筒外壁上的上捆带,所述弧形托片和所述上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容纳所述上捆带的上带槽,所述弧形托片上设置有上限位块,所述上限位块位于所述上带槽的开口端。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端连接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两侧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上支撑板的长边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上垂直设置有沿所述上支撑板的短边延伸并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的连接板。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支撑板的长边边沿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下储气筒的折边。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支撑板的长边边沿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上储气筒的折边。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双储气筒固定支架,两个储气筒上下分布且下储气筒固定放置在车架上,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储气筒上的下支撑装置,所述下支撑装置上固定安装有上支撑装置,所述上支撑装置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的端连接装置,所述上支撑装置上固定安装有上储气筒;本固定支架可实现双储气筒竖排固定,减少车架空间占用率;依靠上支撑装置和下支撑装置,将两个储气筒牢牢固定在车架上,结构紧凑且支撑牢固。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I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体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侧视图一;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侧视图二;图中:11-下储气筒;12-上储气筒;21-下支撑板;22-弧形压片;23-下捆带;24-下带槽;25-下限位块;31-上支撑板;32-弧形托片;33-上捆带;34-上带槽;35-上限位块;41-加强板;42-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图1和图3所示,双储气筒固定支架,两个储气筒上下分布且下储气筒11固定放置在车架上,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储气筒11上的下支撑装置,所述下支撑装置上固定安装有上支撑装置,所述上支撑装置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的端连接装置,所述上支撑装置上固定安装有上储气筒12。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下支撑装置包括与所述上支撑装置固定连接的下支撑板21,所述下支撑板21的两侧设置有多个与所述下储气筒11外壁匹配的弧形压片22,所述下储气筒11外绑缚有将所述弧形压片22压紧在所述下储气筒11外壁上的下捆带23,如图2所示,所述弧形压片22和所述下支撑板21之间设置有容纳所述下捆带23的下带槽24,所述下带槽24开口端的所述弧形压片22上设置有下限位块25。下捆带23穿过所述下带槽24,下限位块25能够防止下捆带23从所述下带槽24内滑出。所述上支撑装置包括与所述下支撑板21固定连接的上支撑板31,上支撑板31与下支撑板21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上储气筒12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31上,所述上支撑板31的两侧设置有多个与所述上储气筒12外壁匹配的弧形托片32,所述上储气筒12外绑缚有将所述弧形托片32压紧在所述上储气筒12外壁上的上捆带33,所述弧形托片32和所述上支撑板31之间设置有容纳所述上捆带33的上带槽34,所述上带槽34开口端的所述弧形托片32上设置有上限位块35。上捆带33穿过所述上带槽34,上限位块35能够防止上捆带33从所述上带槽34内滑出。所述端连接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31两侧的加强板41,所述加强板41与所述上支撑板31的长边固定连接,如图6所示,所述加强板41上垂直设置有沿所述上支撑板31的短边延伸并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的连接板42,连接板42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连接板42通过螺栓螺母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撑板21的长边边沿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下储气筒11的折边。所述上支撑板31的长边边沿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上储气筒12的折边。支架的弧形压片22与下储气筒11贴合,弧形托片32与上储气筒12贴合,分别通过下捆带23和上捆带33进行限位固定,实现无损固定。使用时,先将下储气筒11固定安装到车架的合适位置;将下支撑装置的下支撑板21和上支撑装置的上支撑板31利用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将下支撑板21贴靠在下储气筒11上,弧形压片22的内弧面与下储气筒11的外壁贴紧,调整上支撑装置和下支撑装置的位置,使得端连接装置的连接板42与车架靠紧并固定连接,然后利用下捆带23将弧形压片22绑缚压紧到下储气筒11上,将上储气筒12放置到上支撑板31上,使得弧形托片32的内弧面与所述上储气筒12的外壁贴合,再用上捆带33将弧形托片32绑缚压紧到上储气筒12上,安装完成。本双储气筒固定支架的特点:1、该固定支架可实现双储气筒竖排固定,减少车架空间占用率;2、支架与捆带实现无损限位固定,保证强度。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储气筒固定支架,两个储气筒上下分布且下储气筒固定放置在车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储气筒上的下支撑装置,所述下支撑装置上固定安装有上支撑装置,所述上支撑装置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的端连接装置,所述上支撑装置上固定安装有上储气筒;/n所述下支撑装置包括与所述上支撑装置固定连接的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的两侧设置有多个与所述下储气筒外壁匹配的弧形压片,所述下储气筒外绑缚有将所述弧形压片压紧在所述下储气筒外壁上的下捆带,所述弧形压片和所述下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容纳所述下捆带的下带槽,所述弧形压片上设置有下限位块,所述下限位块位于所述下带槽的开口端;/n所述上支撑装置包括与所述下支撑装置固定连接的上支撑板,所述上储气筒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上,所述上支撑板的两侧设置有多个与所述上储气筒外壁匹配的弧形托片,所述上储气筒外绑缚有将所述弧形托片压紧在所述上储气筒外壁上的上捆带,所述弧形托片和所述上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容纳所述上捆带的上带槽,所述弧形托片上设置有上限位块,所述上限位块位于所述上带槽的开口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储气筒固定支架,两个储气筒上下分布且下储气筒固定放置在车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储气筒上的下支撑装置,所述下支撑装置上固定安装有上支撑装置,所述上支撑装置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的端连接装置,所述上支撑装置上固定安装有上储气筒;
所述下支撑装置包括与所述上支撑装置固定连接的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的两侧设置有多个与所述下储气筒外壁匹配的弧形压片,所述下储气筒外绑缚有将所述弧形压片压紧在所述下储气筒外壁上的下捆带,所述弧形压片和所述下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容纳所述下捆带的下带槽,所述弧形压片上设置有下限位块,所述下限位块位于所述下带槽的开口端;
所述上支撑装置包括与所述下支撑装置固定连接的上支撑板,所述上储气筒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上,所述上支撑板的两侧设置有多个与所述上储气筒外壁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雪刘梅黄存莲张茂华王娜王水焕刘令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飞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