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艇舷侧排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5612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艇舷侧排气系统,依次包括:主机出口变径管、排气膨胀节、排气弯管、舷排方形消音器、排气膨胀节、集水短管、排气弯管、舷侧挡板阀、舷侧接管、舷侧导流帽、泄水器等,舷排方形消音器内部设有隔热层,排气管及附件表面敷设隔热层,排气系统弹性安装在船体结构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多种措施确保船艇航行时海水不会进入主机,并能有效隔离主机振动和避免将热量传递至船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艇舷侧排气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船艇舷侧排气系统,涉及的是船艇舷侧排气系统的设计以及防止海水进入主机的措施,属于船艇设计

技术介绍
小型高速船艇一般采用单层全通主甲板的船型,较少设置烟囱而以舷侧排气为主。受主甲板高度、船宽和舷侧船体结构的限制,舷侧排气系统设计难度较大,且在大风浪或大倾角横摇时舷侧排气系统容易发生海水倒灌引发主机闷车甚至进水,导致主机不能正常工作,影响船艇航行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大风浪或大倾角横摇时舷侧排气系统容易发生海水倒灌引发主机闷车甚至进水,导致主机不能正常工作,影响船艇航行安全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船艇舷侧排气系统,自主机排气出口至舷侧出口依次包括:主机出口变径管、膨胀节、排气弯管、舷排方形消音器、膨胀节、集水短管、排气弯管、舷侧挡板阀、舷侧接管、舷侧导流帽;还包括泄水器,所述舷排方形消音器和集水短管均与所述泄水器连接;所述排气系统弹性安装在船体结构上。所述的主机出口变径管入口连接主机排气出口,出口接至膨胀节。所述的排气膨胀节和排气膨胀节内部均由多组波形管及结构件组成,具有轴向、径向、角度补偿能力,可吸收主机排气口和排气系统的振动位移量和热胀冷缩变形量。所述的排气膨胀节入口接自主机出口变径管,出口接至排气弯管。所述的排气膨胀节入口接自舷排方形消音器,出口接至集水短管。所述的舷排方形消音器为方形,高度尺寸较小且隔热层在消音器本体内,进口位于消音器本体底部偏上处,出口位于后端的外侧面上,进口接自变径排气管,出口接至集水短管;进出口高于底部,形成积水腔,舷排方形消音器底部有一个泄放口,内部积水通过管路排至泄水器,泄水器可自动泄放积水并对排气进行水封;顶部有安装支架,可弹性安装在船体结构上;所述舷排方形消音器表面温度≤60℃。所述的集水短管底部开孔焊接一个水槽,排气管内的少量海水在船艇横摇时流入水槽后经泄放管排至泄水器,泄水器能自动泄放积水并对排气进行水封。所述的集水短管布置在设计横摇角度下水线不被淹没的水平排气管路上,避免大量海水进入水槽不能及时泄放而进入消音器。所述的排气挡板阀入口接自排气弯管,出口接至舷侧接管,内壁直径与排气弯管相同,外壁直径与舷侧接管相同,内外壁及前后法兰之间形成冷却水腔。所述的排气挡板阀内壁在圆周方向上开有一定数量的斜向小圆孔,外壁有冷却海水的进水口。所述的排气挡板阀内有排气挡板,通过排气挡板操纵装置可以开启或关闭排气通道,排气挡板操纵装置内设行程开关,可对外输出开启或关闭的开关量信号。所述的舷侧接管接自排气挡板阀,出口焊接在船体外板上;所述的舷侧接管外端伸出船体外板,所述舷侧导流帽为仿船体线性形成的半锥形导流结构、圆滑过渡连接船体外板和舷侧接管外端并包围舷侧接管外端朝向航行方向的150°圆周。排气系统表面温度和舷侧出口排气温度均小于60℃,可有效降低主机排气噪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主机排气温度一般达到420~650℃,经排气挡板阀内壁喷射出的海水水膜或水雾充分冷却后,舷侧出口排气温度降低到60℃以下,有效地减少向船体传递的热量。2.集水短管布置在设计横摇角度下水线不被淹没的水平排气管路上,可及时收集、泄放排气管内的积水,避免积水过多进入舷排方形消音器。3.舷排方形消音器高度尺寸较小且隔热层在消音器本体内,可合理利用有限的高度空间;舷排方形消音器进口、出口均高于消音器底部,底部形成较深的积水腔,即使在大风浪或大倾角横摇时有海水冲入舷排方形消音器,受内部消声结构流道变化及底部较大容积的积水腔,海水也不会直接进入主机;舷排方形消音器底部积水腔内的积水可通过泄放孔、泄放管、泄水器等及时自动泄放,多重措施下可避免海水进入主机。4.排气系统可有效降低主机排气噪音。舷排方形消音器进出口均配套膨胀节,可补偿主机排气口和排气系统的振动位移量和热胀冷缩变形量。5.提供了一种船艇舷侧排气系统布置方案以及提供了多种防止海水进入主机的措施。附图说明图1是舷侧排气系统横向视图;图2是舷侧排气系统局部纵向视图;图3是排气挡板阀结构图;图4是舷侧导流帽结构图;图5是横摇时防止海水倒灌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主机出口变径管;2、排气膨胀节;3、排气弯管;4、舷排方形消音器;5、排气膨胀节;6、集水短管;7、排气弯管;8、排气挡板阀;9、舷侧接管;10、舷侧导流帽;11、泄水器;12、隔热层;13、冷却水腔;14、内壁小圆孔;15、海水进水口;16、排气挡板;17、排气挡板操纵装置;18、船体外板;19、泄放口;图中,C.L.表示船体中心线;B.L.表示基线。具体实施方式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和优点易懂,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5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说明如下。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例公开的一种船艇舷侧排气系统,依次包括:主机出口变径管1、排气膨胀节2、排气弯管3、舷排方形消音器4、排气膨胀节5、集水短管6、排气弯管7、舷侧挡板阀8、舷侧接管9、舷侧导流帽10、泄水器11,舷排方形消音器4内部设有隔热层,排气管及管路附件外部均敷设隔热层12,排气系统弹性安装在船体结构上。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的排气膨胀节2、5具有合适的轴向、径向、角度补偿能力,可以补偿主机排气口、排气系统的振动位移量和热胀冷缩变形量。所述的排气弯管3和排气弯管7,根据连接管附件的位置,放样时适当调整弯曲角度和方位。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的舷排方形消音器4在外形及内部消声结构上不同于两端进出的传统圆柱体型消音器,高度尺寸较小且隔热层在消音器本体内,进口位于消音器本体底部偏上处,出口位于后端的外侧面上,进口接自变径排气弯管3,出口接至集水短管6。所述的舷排方形消音器4采用两进一出的形式,进气管直径小,便于进口抬高,继而与出口形成较深的积水腔。所述的舷排方形消音器4底部有一个泄放口19,内部积水通过管路排至泄水器11,积水达到泄水器11预设的液位高度后,泄水器11自动泄放积水,并对排气进行水封,以避免排气窜入机舱。所述的舷排方形消音器4顶部有安装支架,可弹性安装在船体结构上。所述舷排方形消音器4排气阻力≤1000Pa、排气噪音插入损失≥25dBA、表面温度≤60℃。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的集水短管6底部开孔焊接一个水槽,排气管内的少量海水在船艇横摇时流入水槽后经泄放管排至泄水器11,内部积水达到泄水器11预设的液位高度后,泄水器11自动泄放积水,并对排气进行水封,以避免排气窜入机舱。请参照图1和图3,所述的排气挡板阀8入口接自排气弯管7,出口接至舷侧接管9。所述的排气挡板阀8内有冷却水腔13,内壁直径与排气弯管7相同,外壁直径与舷侧接管9相同,内壁在圆周方向上开有一定数量的斜向小圆孔14。所述的排气挡板阀8外壁有冷却海水的进水口15,外部泵入的冷却海水需有足够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艇舷侧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自主机排气出口至舷侧出口依次包括:主机出口变径管(1)、膨胀节(2)、排气弯管(3)、舷排方形消音器(4)、膨胀节(5)、集水短管(6)、排气弯管(7)、舷侧挡板阀(8)、舷侧接管(9)、舷侧导流帽(10);还包括泄水器(11),所述舷排方形消音器(4)和集水短管(6)均与所述泄水器(11)连接;所述排气系统弹性安装在船体结构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艇舷侧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自主机排气出口至舷侧出口依次包括:主机出口变径管(1)、膨胀节(2)、排气弯管(3)、舷排方形消音器(4)、膨胀节(5)、集水短管(6)、排气弯管(7)、舷侧挡板阀(8)、舷侧接管(9)、舷侧导流帽(10);还包括泄水器(11),所述舷排方形消音器(4)和集水短管(6)均与所述泄水器(11)连接;所述排气系统弹性安装在船体结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艇舷侧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舷排方形消音器(4)内部设有隔热层,所述排气系统的管路及管路附件外部均设有隔热层(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艇舷侧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舷排方形消音器(4)的隔热层设于本体内,表面温度≤60℃,进口位于本体底部偏上处,出口位于后端的外侧面上,进出口高于底部,形成积水腔;所述的舷排方形消音器(4)底部设有泄放口(19),内部积水通过管路排至泄水器(11),泄水器(11)内积水达到预定液位高度后,泄水器(11)自动泄放积水,并对排气进行水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艇舷侧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舷排方形消音器(4)顶部设有安装支架,与船体结构弹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艇舷侧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短管(6)底部开孔设有水槽,排气管内少量海水在船艇横摇时流入水槽后排至泄水器(11),内部积水达到预定液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明城李赫韩方林郑荣付云鹏姚磊武玉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零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