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干式排气降温装置及发动机总成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375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干式排气降温装置及发动机总成。发动机干式排气降温装置中,换热器包括壳体、换热通道和换热组件,高温气体从换热器的进气口进入壳体内,流经换热通道时经换热组件换热后从换热器的出气口排出;降温器可选择地安装在换热器的进气口或者换热器的出气口,降温器内开设有冷却通道,用于冷却流经冷却通道的高温气体;降温器上设置有第一喷嘴,第一喷嘴位于冷却通道外并朝向冷却通道的外壁设置,用于对冷却通道降温。发动机总成包括发动机和发动机干式排气降温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干式排气降温装置及发动机总成,改善了发动机的性能,提高了燃料的燃烧功率和燃烧经济性,增加了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干式排气降温装置及发动机总成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排气降温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干式排气降温装置及发动机总成。
技术介绍
防爆柴油机是一种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的采油机,具有防爆性能,在爆炸性环境中工作不会点燃环境气体,且排放指标符合《矿用柴油机通用技术条件MT990-2006》的规定。现有技术中,根据《矿用柴油机通用技术条件MT990-2006》的规定,需要对防爆柴油机排出废气进行降温,目前使用较广泛的结构是湿式排气系统,即在排气出口处加装水浴式废气处理水箱装置,废气直接进入水中进行冷却、过滤、消除火花。专利技术人在实现专利技术创造的过程中发现,采用水洗箱的结构会极大地增加排气背压,导致发动机的性能恶化:燃料的燃烧功率和燃烧经济性下降、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动力降低。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干式排气降温装置及发动机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在降低排气问题的条件下,改善发动机的性能,提高燃料的燃烧功率和燃烧经济性,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动力。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干式排气降温装置,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换热通道和设置在所述换热通道外侧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通道和所述换热组件均位于所述壳体内,高温气体从所述换热器的进气口进入所述壳体内,流经换热通道时经所述换热组件换热后从所述换热器的出气口排出;降温器,所述降温器可选择地安装在所述换热器的进气口或者所述换热器的出气口,所述降温器内开设有冷却通道,用于冷却流经所述冷却通道的高温气体;所述降温器上设置有第一喷嘴,所述第一喷嘴位于所述冷却通道外并朝向所述冷却通道的外壁设置,用于对所述冷却通道降温。可选的,所述降温器为圆筒状,所述第一喷嘴设置在所述降温器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喷嘴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喷嘴沿所述降温器的周向排列设置。可选的,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管道和安装在所述换热管道外侧的散热翅片,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换热管道上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却水进口和所述冷却水出口一一对应地相连通。可选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喷嘴,所述第二喷嘴朝向所述散热翅片设置。可选的,所述发动机干式排气降温装置还包括冷却水箱,所述第一喷嘴和所述第二喷嘴均与所述冷却水箱相连通。可选的,所述发动机干式排气降温装置还包括防爆格栅:所述降温器的进气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出气口相连通时,所述降温器的出气口连接有所述防爆格栅;所述降温器的出气口与所述换热器的进气口相连通时,所述换热器的出气口连接有所述防爆格栅。可选的,所述发动机干式排气降温装置还包括气管,所述气管连通在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降温器之间。可选的,所述气管的两端均弯曲设置,以使分别一一对应地安装在所述气管两端的所述降温器和所述换热器相对设置。可选的,所述降温器的进气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出气口相连通时,所述气管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法兰与所述降温器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气管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法兰与所述换热器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降温器的出气口与所述换热器的进气口相连通时,所述气管的第一端通过第三法兰与所述降温器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气管的第二端通过第四法兰与所述换热器的进气口相连通。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总成,包括发动机和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干式排气降温装置,所述降温器的进气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出气口相连通时,所述换热器的进气口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相连通;所述降温器的出气口与所述换热器的进气口相连通时,所述降温器的进气口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相连通。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干式排气降温装置及发动机总成,安装在发动机排气结构的后方时,通过换热器和降温器的双重干式降温作用,可有效地降低流经换热器和降温器的高温气体的温度,在降低排气温度的前提下,避免了增加排气背压,改善了发动机的性能,提高了燃料的燃烧功率和燃烧经济性,增加了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动力。附图说明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中优选实施例,以助于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其中:图1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干式排气降温装置中换热器前置、降温器后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干式排气降温装置中降温器前置、换热器后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换热器,10-冷却水进口,11-冷却水出口,12-第二喷嘴;2-降温器,20-第一喷嘴;3-防爆格栅;4-气管,40-第一法兰,41-第二法兰,42-第三法兰,43-第四法兰。具体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干式排气降温装置,包括换热器1和降温器2。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2,所述换热器1包括壳体、换热通道和设置在所述换热通道外侧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通道和所述换热组件均位于所述壳体内,高温气体从所述换热器1的进气口进入所述壳体内,流经换热通道时经所述换热组件换热后从所述换热器1的出气口排出;所述降温器2可选择地安装在所述换热器1的进气口或者所述换热器1的出气口,所述降温器2内开设有冷却通道,用于冷却流经所述冷却通道的高温气体;所述降温器2上设置有第一喷嘴20,所述第一喷嘴20位于所述冷却通道外并朝向所述冷却通道的外壁设置,用于对所述冷却通道降温。第一喷嘴20用于向冷却通道喷射低温液体或者低温喷雾,以降低冷却通道的温度,实现对冷却通道中气体的降温。需要说明的是,换热通道和换热组件为各自独立的空间,以实现换热组件对换热通道内气体的干式降温,第一喷嘴20位于冷却通道的外侧,第一喷嘴20喷出的低温液体或者低温喷雾无法进入冷却通道,以实现对冷却给通道内气体的干式降温。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干式排气降温装置,安装在发动机排气结构的后方时,通过换热器1和降温器2的双重干式降温作用,可有效地降低流经换热器1和降温器2的高温气体的温度,在降低排气温度的前提下,避免了增加排气背压,改善了发动机的性能,提高了燃料的燃烧功率和燃烧经济性,增加了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动力。可选的,所述降温器2为圆筒状,所述第一喷嘴20设置在所述降温器2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喷嘴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喷嘴20沿所述降温器2的周向排列设置。本实施例可使低温液体从降温器2的侧壁进入第一喷嘴20的内部,并经第一喷嘴20雾化后朝冷却通道喷出,多个第一喷嘴20可以有效地增加对冷却通道的降温效果。可选的,冷却通道可以是圆筒状,圆筒状降温器2和圆筒状冷却通道的中心轴线重合设置,多个第一喷嘴20沿着降温器2的周向排列设置,可使多个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干式排气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换热通道和设置在所述换热通道外侧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通道和所述换热组件均位于所述壳体内,高温气体从所述换热器的进气口进入所述壳体内,流经换热通道时经所述换热组件换热后从所述换热器的出气口排出;/n降温器,所述降温器可选择地安装在所述换热器的进气口或者所述换热器的出气口,所述降温器内开设有冷却通道,用于冷却流经所述冷却通道的高温气体;所述降温器上设置有第一喷嘴,所述第一喷嘴位于所述冷却通道外并朝向所述冷却通道的外壁设置,用于对所述冷却通道降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干式排气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换热通道和设置在所述换热通道外侧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通道和所述换热组件均位于所述壳体内,高温气体从所述换热器的进气口进入所述壳体内,流经换热通道时经所述换热组件换热后从所述换热器的出气口排出;
降温器,所述降温器可选择地安装在所述换热器的进气口或者所述换热器的出气口,所述降温器内开设有冷却通道,用于冷却流经所述冷却通道的高温气体;所述降温器上设置有第一喷嘴,所述第一喷嘴位于所述冷却通道外并朝向所述冷却通道的外壁设置,用于对所述冷却通道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干式排气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器为圆筒状,所述第一喷嘴设置在所述降温器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喷嘴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喷嘴沿所述降温器的周向排列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干式排气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管道和安装在所述换热管道外侧的散热翅片,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换热管道上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却水进口和所述冷却水出口一一对应地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干式排气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喷嘴,所述第二喷嘴朝向所述散热翅片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干式排气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干式排气降温装置还包括冷却水箱,所述第一喷嘴和所述第二喷嘴均与所述冷却水箱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爱军许联航李文君顾文钰张西峰
申请(专利权)人: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