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微纳结构的惯性传感器本体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5610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纳结构的惯性传感器本体包括:硅基底和在其上设置的绝缘层,2个条带形电极设置在绝缘层上部的两边;2组一维纳米材料的谐振梁分别搭放在质量块与第一电极,和质量块与第二电极之间,或一组谐振梁经过质量块从第一电极搭到第二电极上,谐振梁在与电极和质量块的接触面处固定;质量块位于绝缘层上部的中心处,质量块在谐振梁的支撑下悬空;整个基底作为驱动电极,硅基底上的绝缘层开有一个窗形成压焊盘,作为底电极的引出接头;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有引线与压焊盘相连;同时,一维纳米材料也作为质量块与电极和电极实现电连接的电引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法包括以硅片为基底材料,对硅片表面微加工和进行一维纳米材料的定向组装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纳结构的惯性传感器本体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纳机电系统(NEMS)和传感
,特别涉及一种可实现高灵敏度测量的、基于微纳结构的惯性传感器本体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的惯性传感器包括微陀螺仪和微加速度计,在工业自动化、汽车、家电、建筑、航空航天和国防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常的微型惯性传感器一般具有微梁支撑质量块的结构,其材料基本上也都是微加工常用的材料——硅或金属,其质量块的面尺寸一般为百微米至毫米,梁截面尺寸也在微米量级。谐振式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便于数字输出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传感方式。谐振式微加速度计的工作原理是:驱动弹性梁——质量块结构在谐振点振动,有加速度作用时,其谐振频率将产生变化,从而通过谐振频率的测量来达到测量加速度的目的。弹性梁——质量块结构在谐振时振幅最大,采用包括压阻式、电容式或光学测量等方法可以测得其振幅并反馈给驱动电路,使得弹性梁-质量块结构始终在谐振点振动。当有加速度作用时,弹性梁-质量块结构的谐振频率会发生变化,通过检测谐振频率的变化可以检测加速度的大小(参考文献[1]:B.L.Lee,C.H.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纳结构的惯性传感器本体包括:一硅基底1和在其上设置的绝缘层(2),在绝缘层(2)上部固定的电极,电极上部固定有谐振梁(5)、电极引线,以及一质量块(6),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为(2)个条带形,分别设置在基体绝缘层(2)上部的两边;所述谐振梁(5)为2组一维纳米材料,该2组谐振梁分别搭放在质量块(6)与第一电极(3)和质量块(6)与第二电极4之间,或者所述谐振梁(5)为一组,该一组谐振梁(5)经过质量块(6)从第一电极(3)搭到第二电极(4)上,谐振梁(5)在与电极和质量块的接触面处固定;所述质量块(6)位于绝缘层(2)上部的中心处,质量块在谐振梁的支撑下悬空,绝缘层(2)与质量块(6)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纳结构的惯性传感器本体包括:一硅基底1和在其上设置的绝缘层(2),在绝缘层(2)上部固定的电极,电极上部固定有谐振梁(5)、电极引线,以及一质量块(6),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为(2)个条带形,分别设置在基体绝缘层(2)上部的两边;所述谐振梁(5)为2组一维纳米材料,该2组谐振梁分别搭放在质量块(6)与第一电极(3)和质量块(6)与第二电极4之间,或者所述谐振梁(5)为一组,该一组谐振梁(5)经过质量块(6)从第一电极(3)搭到第二电极(4)上,谐振梁(5)在与电极和质量块的接触面处固定;所述质量块(6)位于绝缘层(2)上部的中心处,质量块在谐振梁的支撑下悬空,绝缘层(2)与质量块(6)之间的间隙为0.3μm-4μm;整个基底(1)作为驱动电极,硅基底(1)上的绝缘层(2)开有一个窗形成压焊盘(9),作为底电极的引出接头;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分别有引线与压焊盘(7)和(8)相连;同时,一维纳米材料也作为质量块(6)与电极(3)和电极(4)实现电连接的电引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结构的惯性传感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梁为一维纳米材料,该一维纳米材料包括:碳纳米纤维、纳米碳带或碳纳米管;铂、银金属纳米线;和GaP、InP半导体纳米线等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结构的惯性传感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梁5的尺寸通常为:长度在2μm~30μm之间,直径为1纳米至100纳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结构的惯性传感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选自氧化硅和氮化硅,其氧化硅和氮化硅总厚度为1600到250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结构的惯性传感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为多晶硅或多晶硅及其上的金属层,金属层包括一层钛和一层金,钛/金金属层厚度在0.3μm~4μm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结构的惯性传感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块6为多晶硅材料或多晶硅材料及其上的钛/金金属层,质量块6与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在0.5μm~10μm之间。7.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结构的惯性传感器本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雄英谭苗苗周兆英王晓皓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