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旋转升降机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17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5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动旋转升降机构,包括电动驱动装置、被举升体和引导件,电动驱动装置包括壳体和驱动轴,壳体以旋转副安装,驱动轴可伸缩且与被举升体在第一连接位置以旋转副连接;被举升体在第二连接位置被固定,绕第二连接位置旋转;引导件包括弧形轨道,电动驱动装置和被举升体中至少一者设有安装到弧形轨道中的凸柱以限定电动驱动装置和被举升体的运动轨迹。由于当电动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伸长或收缩的同时,其可以绕安装点按预先设定的运动轨道稳定地旋转,从而推动被举升体旋转,因此旋转时,驱动轴的行程能够小于箱体盖在垂直方向的行程,进而可以有效缩短为实现升降之目的,电动推杆所必须提供的行程,使现有电动推动杆技术能够轻易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旋转升降机构和车辆
本公开涉及机械旋转升降
,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动旋转升降机构和具有该电动旋转升降机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传统的汽车后备箱、引擎盖支持杆技术采用气压气杆、液压杆、气动弹簧液压杆等结构,结构复杂,成本昂贵,且不能实现全自动化升降及自锁功能。针对上述问题,现已出现了利用电动推杆结构的技术,但是该技术依赖于电动推杆的性能,难以基于目前的电动推杆技术而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旋转升降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动旋转升降机构,其不仅仅将电动推杆固定于车体上,并直接安装于后备箱、引擎盖之上,而是在二者之间设置旋转机构,且使电动推杆能够旋转,从而达到缩短电动推杆行程的目的,进而减少对电动推杆性能的依赖,使之能够基于目前的电动推杆技术而实现。具体而言,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动旋转升降机构,该电动旋转升降机构包括电动驱动装置、被举升体和引导件,所述电动驱动装置包括壳体和驱动轴,所述壳体以旋转副安装,所述驱动轴可伸缩且与所述被举升体在第一连接位置以旋转副连接;所述被举升体在第二连接位置以旋转副安装;所述引导件包括弧形轨道,所述电动驱动装置和所述被举升体中至少一者设有安装到所述弧形轨道中的凸柱以限定所述电动驱动装置和所述被举升体的运动轨迹。可选地,所述凸柱设置在所述被举升体上的第三连接位置处。可选地,所述引导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弧形轨道两端的扇形支架,所述被举升体通过所述引导件在所述第二连接位置被安装。可选地,所述被举升体包括旋转支架和箱体盖,二者被制作为一体件或者两者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引导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弧形轨道两端的扇形支架,所述被举升体包括旋转支架、连接支架和箱体盖;在所述第二连接位置,所述旋转支架与所述扇形支架以旋转副连接,所述箱体盖与所述扇形支架以旋转副连接,且所述扇形支架、所述旋转支架和所述箱体盖在所述第二连接位置处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支架被安装于旋转支架和所述箱体盖之间,或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旋转支架制作为一体并与所述箱体盖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位置、所述第二连接位置和所述第三连接位置构成以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为顶点的等腰直接三角形;可选地,所述电动驱动装置设置自锁装置。可选地,所述壳体的旋转角度在所述被举升体完全开启的位置和在所述被举升体完全闭合的位置相等。可选地,所述箱体盖为汽车后备箱或引擎盖。此外,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后备箱或引擎盖采用上述的电动旋转升降机构,且所述壳体以旋转副安装在车体之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所述电动驱动装置的壳体以旋转副安装,且其运动轨迹由所述引导件引导,因此所述电动驱动装置的驱动轴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轨道进行旋转。换言之,当所述电动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伸长或收缩的同时,其可以绕安装点按预先设定的运动轨道稳定地旋转,从而推动与之连接地所述被举升体旋转。而在旋转过程中,对所述被举升体而言,所述电动驱动装置的驱动轴所提供的行程仅为其垂直方向行程的一个分量,因此当所述的电动驱动装置的驱动轴推动所述被举升体绕所述第二连接点旋转时,驱动轴的行程能够小于所述箱体盖在垂直方向的行程,进而可以有效缩短为实现升降之目的,电动推杆所必须提供的行程,使现有电动推动杆技术能够轻易实现。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申请电动旋转升降机构工作状态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电动旋转升降机构工作状态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电动旋转升降机构工作状态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a)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旋转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b)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旋转支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a)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旋转支架结构示意图;图5(b)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旋转支架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电动驱动装置2箱体盖3连接支架4旋转支架5引导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相关零部件的内、外。如图1-3所示,电动升降旋转机构可以包括:电动驱动装置1、被举升体和引导件5。其中,电动驱动装置1包括壳体和驱动轴,壳体以旋转副安装;驱动轴可伸缩且与被举升体在第一连接位置O点以旋转副连接。被举升体在第二连接位置A点与引导件5以旋转副安装连接;引导件5上有弧形轨道,电动驱动装置1和被举升体中至少一者上设有安装到弧形轨道中的凸柱,凸柱可以是设置在被举升体上的第三连接位置B点处。其中,电动驱动装置1的壳体的旋转角度在被举升体完全开启的位置和在被举升体完全闭合的位置相等。电动驱动装置1或被举升体通过凸柱和弧形轨道与引导件5相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引导件5还包括连接在弧形轨道两端的扇形支架,被举升体包括箱体盖2、连接支架3和旋转支架4。箱体盖2为车辆的后备箱或引擎盖。并且,被举升体通过引导件5在第二连接位置A点被安装。在第二连接位置A点处,旋转支架4与扇形支架以旋转副连接,箱体盖2与扇形支架也以旋转副连接,且旋转支架4、扇形支架及箱体盖2在第二连接位置A点处连接在一起,连接支架3被安装于旋转支架4和箱体盖2之间。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支架3与旋转支架4制作为一体并与箱体盖2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被举升体包括旋转支架4和箱体盖2,二者被制作为一体件或者两者固定连接。此外,电动驱动装置1还设置有自锁装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动驱动装置1的壳体以旋转副安装,且其运动轨迹由引导件5引导,因此电动驱动装置1的驱动轴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轨道进行旋转。换言之,当电动驱动装置1的驱动轴伸长或收缩的同时,其可以绕安装点按预先设定的运动轨道稳定地旋转,从而推动与之连接的旋转支架4旋转。而在旋转过程中,对箱体盖2而言,电动驱动装置1的驱动轴所提供的行程仅为其垂直方向行程的一个分量,因此当电动驱动装置1的驱动轴推动箱体盖2绕第二连接点A点旋转时,驱动轴的行程能够小于箱体盖2在垂直方向的行程,进而可以有效缩短为实现升降之目的,电动推杆所必须提供的行程,使现有电动推动杆技术能够轻易实现。如图3所示,第一旋转位置O、第二旋转位置A及第三连接位置B构成以第一旋转位置O为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旋转支架4靠近电动驱动装置1的一端可采用如图4所示的结构,也可采用如图5所示的结构。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申请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旋转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旋转升降机构包括电动驱动装置、被举升体和引导件,所述电动驱动装置包括壳体和驱动轴,所述壳体以旋转副安装,所述驱动轴可伸缩且与所述被举升体在第一连接位置以旋转副连接;所述被举升体在第二连接位置以旋转副安装;所述引导件包括弧形轨道,所述电动驱动装置和所述被举升体中至少一者设有安装到所述弧形轨道中的凸柱以限定所述电动驱动装置和所述被举升体的运动轨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旋转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旋转升降机构包括电动驱动装置、被举升体和引导件,所述电动驱动装置包括壳体和驱动轴,所述壳体以旋转副安装,所述驱动轴可伸缩且与所述被举升体在第一连接位置以旋转副连接;所述被举升体在第二连接位置以旋转副安装;所述引导件包括弧形轨道,所述电动驱动装置和所述被举升体中至少一者设有安装到所述弧形轨道中的凸柱以限定所述电动驱动装置和所述被举升体的运动轨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旋转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设置在所述被举升体上的第三连接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旋转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弧形轨道两端的扇形支架,所述被举升体通过所述引导件在所述第二连接位置被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旋转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举升体包括旋转支架和箱体盖,二者被制作为一体件或者两者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旋转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弧形轨道两端的扇形支架,所述被举升体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姚渊欧阳启军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