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电动尾门开启的撑杆组件和具有其的机动车辆,撑杆组件包括:内部撑杆;支撑弹簧,支撑弹簧套设在内部撑杆外侧;套管,套管套设在支撑弹簧的外侧。内部撑杆的外侧施加有由弹性材质制成的保护层,且在保护层外侧还设置有由摩擦系数不同于保护层的材料制成的附加层,当内部撑杆套设在支撑弹簧内时,附加层与支撑弹簧直接接触。撑杆组件中的内部撑杆上包塑有弹性层,以减轻和支撑弹簧之间的碰撞和震动,而弹性层外表面上设置的附加层能够进一步减小碰撞产生的异响以及划痕等,从而能够延长撑杆组件的使用寿命,优化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撑杆组件和具有其的机动车辆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撑杆组件和具有其的机动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有不少机动车辆的尾门都可实现自动开启,这样的可自动开启的尾门通常具有撑杆组件,撑杆组件包括了内部撑杆和套设在内部撑杆外侧的支撑弹簧。然而,在电动尾门开启的过程中,由于弹簧会产生不规则变形,因而弹簧会与内部撑杆的表面刚性接触,产生摩擦、震动异响等,这会造成撑杆组件的使用寿命变短,也会给使用者带来不好的用户体验。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撑杆组件和具有其的机动车辆,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撑杆组件和具有其的机动车辆。撑杆组件中的内部撑杆上包塑有弹性层,以减轻和支撑弹簧之间的碰撞和震动,而弹性层外表面上设置的附加层能够进一步减小碰撞产生的异响以及划痕等,从而能够延长撑杆组件的使用寿命,优化用户体验。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电动尾门开启的撑杆组件,所述撑杆组件包括:内部撑杆;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套设在所述内部撑杆外侧;和套管,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支撑弹簧的外侧,所述内部撑杆的外侧施加有由弹性材质制成的保护层,且在所述保护层外侧还设置有由摩擦系数不同于所述保护层的材料制成的附加层,当所述内部撑杆套设在所述支撑弹簧内时,所述附加层与所述支撑弹簧直接接触。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层为包塑在所述内部撑杆外侧的三元乙丙橡胶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附加层为由静电植绒工艺形成的毛绒状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附加层为耐磨涂层,且所述耐磨涂层的厚度为0.2mm。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管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电动尾门的本体相连的球窝和卡簧。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动车辆,所述机动车辆包括能够电动地开启和关闭的电动尾门,所述电动尾门包括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方案所述的撑杆组件。根据本技术,撑杆组件中的内部撑杆上包塑有弹性层,以减轻和支撑弹簧之间的碰撞和震动,而弹性层外表面上设置的附加层能够进一步减小碰撞产生的异响以及划痕等,从而能够延长撑杆组件的使用寿命,优化用户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和功能,可以参考附图中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附图旨在示意性地阐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范围没有任何限制作用,图中各个部件并非按比例绘制。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机动车辆的电动尾门处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电动尾门处的撑杆组件的透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内部撑杆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所述优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想到能够实现本技术的其他方式,所述其他方式同样落入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撑杆组件和具有其的机动车辆。图1至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机动车辆的一部分以及撑杆组件。参考图1,本实施方式的机动车辆1的尾门2都可实现自动开启,尾门2设置有撑杆组件3以帮助其实现自动开启,参考图2,可以看到撑杆组件3包括了内部撑杆31、套设在内部撑杆31外侧的支撑弹簧32和套设在支撑弹簧32外部的套管。套管包括驱动端套管33和从动端套管34,从动端套管34部分地套设于驱动端套管33内并能够相对于驱动端套管33滑动,从而在尾门2开启和闭合时改变套管整体的长度。套管的端部还设置有用于与尾门2的本体相连的球窝35和卡簧36,以用于将撑杆组件3安装在尾门2处。为了避免在尾门2开启时支撑弹簧32的不规则形变而导致的内部撑杆31与支撑弹簧32直接刚性接触而产生的剧烈碰撞、摩擦和异响,内部撑杆31的外侧还施加有由弹性材质制成的保护层311,并在保护层311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由摩擦系数不同于保护层311的材料制成的附加层312。保护层311和附加层312的结构在图3中示出。附加层312直接与支撑弹簧32接触,能够减轻内部撑杆31和支撑弹簧32之间的刚性碰撞,从而减少异响和摩擦。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护层311为包塑在内部撑杆31外侧的三元乙丙橡胶层,附加层312可以为由静电植绒工艺形成的毛绒状层或者厚度为0.2mm的耐磨涂层。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保护层311可以为其他的橡胶层或具有弹性的其他材质层,附加层312也可以对应地具有其他优选设置。在本技术中,撑杆组件中的内部撑杆上包塑有弹性层,以减轻和支撑弹簧之间的碰撞和震动,而弹性层外表面上设置的附加层能够进一步减小碰撞产生的异响以及划痕等,从而能够延长撑杆组件的使用寿命,优化用户体验。本技术的多种实施方式的以上描述出于描述的目的提供给相关领域的一个普通技术人员。不意图将本技术排他或局限于单个公开的实施方式。如上所述,以上教导的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明白本技术的多种替代和变型。因此,虽然具体描述了一些替代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明白或相对容易地开发其他实施方式。本技术旨在包括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所有替代、改型和变型,以及落入以上描述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其他实施方式。部件附图标记列表:机动车辆1尾门2撑杆组件3内部撑杆31保护层311附加层312支撑弹簧32驱动端套管33从动端套管34球窝35卡簧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撑杆组件,用于机动车辆的电动尾门开启,所述撑杆组件包括:/n内部撑杆;/n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套设在所述内部撑杆外侧;和/n套管,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支撑弹簧的外侧,/n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撑杆的外侧施加有由弹性材质制成的保护层,且在所述保护层外侧还设置有由摩擦系数不同于所述保护层的材料制成的附加层,当所述内部撑杆套设在所述支撑弹簧内时,所述附加层与所述支撑弹簧直接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撑杆组件,用于机动车辆的电动尾门开启,所述撑杆组件包括:
内部撑杆;
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套设在所述内部撑杆外侧;和
套管,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支撑弹簧的外侧,
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撑杆的外侧施加有由弹性材质制成的保护层,且在所述保护层外侧还设置有由摩擦系数不同于所述保护层的材料制成的附加层,当所述内部撑杆套设在所述支撑弹簧内时,所述附加层与所述支撑弹簧直接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为包塑在所述内部撑杆外侧的三元乙丙橡胶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学川,
申请(专利权)人: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