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微加工技术制作的用于生物医学电化学检 测的三维微电极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在生物检测技术中,常见的方法包括荧光标记法和电化学检测方 法。荧光标记法需要尺寸较大的光检测设备,因此难以微型化,无法 集成到微芯片上。电化学检测方法由于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微 型集成化、对检测样品的混浊度要求低、成本低、功耗低、适合利用 微组装技术实现等优点,目前正吸引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研究兴趣。用于电化学检测的主要设备是电化学微电极。通常情况下,电化 学微电极被设置在微芯片流道的下表面的氧化钝化层上,但也有一些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生物微芯片出于某些原因将电极设置于微流 道或微腔的上表面。设置在下表面的微电极只有一个表面接触流体, 接触面积较小;而设置于上表面的微电极有时悬于液面以上,难以接为了让微电极与流体有更好的接触,需要一种技术,使得在相同 的电极尺寸下增大微电极与微流体的有效接触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 一方面提出 一种电化学三维微电极 结构,包括衬底;在该衬底表面形成的双金属结构,其中该双金属结构从所述衬底翘起。本专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作电化学三维微电极结构的方法,包括: 在衬底表面形成牺牲层; 在所述牺牲层上形成双金属层,使得所述双金属层产生内应力,该内应力使得所述双金属层具有向背离所述衬底的方向翘起的趋势;以及 去除所述牺牲层,使得所述双金属层 从所述衬底翘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泽文,秦健,国石磊,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