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9452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轮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车轮结构包括:轮辋;轮毂,轮毂与轮辋间隔设置;连接部,设置在轮辋和轮毂之间,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以使轮毂可活动地设置在轮辋上;缓冲件,设置在轮辋和轮毂的间隙处,以通过缓冲件对轮毂进行缓冲。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轮结构的舒适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轮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轮胎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轮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车轮结构一般包括轮辋和轮毂,轮毂设置在轮辋上,现有的微型电动车如电动自行车和滑板车等上的轮毂均为刚性零件,以通过轮毂承担轮胎与车身之间的载荷的传递。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车轮结构无法有效减缓冲击,不利于提高骑行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轮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轮结构的舒适性较差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轮结构,包括:轮辋;轮毂,轮毂与轮辋间隔设置;连接部,设置在轮辋和轮毂之间,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以使轮毂可活动地设置在轮辋上;缓冲件,设置在轮辋和轮毂的间隙处,以通过缓冲件对轮毂进行缓冲。进一步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轮辋上;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轮毂上。进一步地,连接部为多个,多个连接部沿轮毂的周向间隔设置在轮辋和轮毂之间。进一步地,车轮结构还包括:第一销轴,设置在轮辋上,第一连接件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一销轴上。进一步地,车轮结构还包括:第二销轴,设置在轮毂上,第二连接件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二销轴上。进一步地,缓冲件上设置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间隔设置,第一安装孔用于套设在第一销轴上,第二安装孔用于套设在第二销轴上。<br>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孔内设置有第一轴套,第一销轴穿设在第一轴套内,以通过第一轴套的端部对第一连接件进行抵接定位;和/或,第二安装孔内设置有第二轴套,第二销轴穿设在第二轴套内,以通过第二轴套的端部对第二连接件进行抵接定位。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孔为多个,多个第一安装孔沿轮毂的周向间隔设置;和/或,第二安装孔为多个,多个第二安装孔沿轮毂的周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缓冲件上设置有缓冲孔,缓冲孔与第一安装孔间隔设置,缓冲孔与第二安装孔间隔设置。进一步地,缓冲孔为条形孔,条形孔的延伸方向与缓冲件的径向交叉设置。进一步地,缓冲件为两个,一个缓冲件设置在连接部的一侧,另一个缓冲件设置在连接部的另一侧。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轮结构,车轮结构为上述提供的车轮结构。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轮毂通过连接部可活动地设置在轮辋上,由于在轮毂和轮辋的间隙处设置有缓冲件,通过缓冲件能够对轮毂进行缓冲,进而能够有效地减缓冲击,有利于提高骑行的舒适度。因此,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轮结构的舒适性较差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轮结构的部分爆炸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轮结构的轮辋、轮毂和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轮结构的缓冲件的安装示意图;以及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轮结构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安装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轮辋;20、轮毂;30、缓冲件;31、第一安装孔;32、第二安装孔;33、缓冲孔;40、连接部;41、第一连接件;42、第二连接件;50、第一销轴;60、第二销轴;70、第一端盖;80、第二端盖。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车轮结构,该车轮结构包括轮辋10、轮毂20和缓冲件30,轮毂20与轮辋10间隔设置。连接部40设置在轮辋10和轮毂20之间,连接部40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以使轮毂20可活动地设置在轮辋10上。缓冲件30设置在轮辋10和轮毂20的间隙处,以通过缓冲件30对轮毂20进行缓冲。本实施例中的缓冲件30可以由橡胶或PU等缓冲材料支撑,以便于起到减震缓冲作用。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轮结构,在车轮结构的使用过程中,轮毂20通过连接部40相对轮辋10活动,并通过缓冲件30对轮毂20进行缓冲,进而能够有效地减缓对轮毂20的冲击,有利于提高使用舒适性,有利于提高骑行的舒适度。具体的,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轮辋10和轮毂20在径向上可以通过缓冲件30有效起到减震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40包括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第一连接件41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轮辋10上。第一连接件4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4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连接件42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轮毂20上。采用这样的设置,通过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形成的连杆机构,能够便于使轮毂20可活动地设置在轮辋10上,具体的,能够便于二者在径向发生相对运动。这样,既保证了轮毂20和轮辋10连接的可靠性,又保证了轮毂20运动的灵活性。具体的,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能够保证轮辋10和轮毂20的机械连接强度,以在车轮结构的运动中增大轮辋10和轮毂20的翻转强度,以使轮毂20能够稳定带动轮辋10进行翻转,同时使得轮辋10和轮毂20可以在径向发生相对移动。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40为多个,多个连接部40沿轮毂20的周向间隔设置在轮辋10和轮毂20之间。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轮毂20和轮辋10的相对位置的稳定性,避免了轮毂20的运动范围过大,保证了车轮结构的使用和运行稳定性。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40为3个,3个连接部40沿轮毂20的周向间隔设置,以通过3个连接部40限制轮毂20的运动范围,保证轮毂20和轮辋10的运行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车轮结构还包括第一销轴50,第一销轴50设置在轮辋10上,第一连接件41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一销轴50上。采用这样的设置,通过设置第一销轴50,能够便于使第一连接件41可转动地设置在轮辋10上,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具体的,第一销轴50为3个,3个第一销轴50沿轮毂20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车轮结构还包括第二销轴60,第二销轴60设置在轮毂20上,第二连接件42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二销轴60上。采用这样的设置,通过设置第二销轴60,能够便于使第二连接件42可转动地设置在轮毂20上,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具体的,第二销轴60为3个,3个第二销轴60沿轮毂20的周向间隔设置。具体的,可以将第一销轴50固定设置在轮辋10上,将第二销轴60固定设置在轮毂20上。或者,可以将第一销轴50可转动地设置在轮辋10上,将第二销轴60可转动地设置在轮毂20上。在一个示例中,轮辋10的环状侧壁两端分别沿径向而向内延伸而形成两个环形安装部,第一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轮辋(10);/n轮毂(20),所述轮毂(20)与所述轮辋(10)间隔设置;/n连接部(40),设置在所述轮辋(10)和所述轮毂(20)之间,所述连接部(40)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以使所述轮毂(20)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轮辋(10)上;/n缓冲件(30),设置在所述轮辋(10)和所述轮毂(20)的间隙处,以通过所述缓冲件(30)对所述轮毂(20)进行缓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辋(10);
轮毂(20),所述轮毂(20)与所述轮辋(10)间隔设置;
连接部(40),设置在所述轮辋(10)和所述轮毂(20)之间,所述连接部(40)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以使所述轮毂(20)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轮辋(10)上;
缓冲件(30),设置在所述轮辋(10)和所述轮毂(20)的间隙处,以通过所述缓冲件(30)对所述轮毂(20)进行缓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0)包括:
第一连接件(41),所述第一连接件(41)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轮辋(10)上;
第二连接件(42),所述第一连接件(4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4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42)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轮毂(2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0)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部(40)沿所述轮毂(20)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轮辋(10)和所述轮毂(2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结构还包括:
第一销轴(50),设置在所述轮辋(10)上,所述第一连接件(41)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一销轴(5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结构还包括:
第二销轴(60),设置在所述轮毂(20)上,所述第二连接件(42)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销轴(60)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东升嵇鑫健丁伟
申请(专利权)人:纳恩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