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秀平专利>正文

一种装配式墙以及装配式混合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40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墙以及装配式混合墙,其属于装配式建筑这一技术领域,设计要点在于,其设置在第一结构物与第二结构物之间;第一结构物为上梁,第二结构物为下梁;包括:顶部移动平台、移动单元、摩擦单元;顶部移动平台与第一结构物连接,摩擦单元与第二结构物连接。采用本申请的一种装配式墙以及装配式混合墙,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墙以及装配式混合墙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墙以及装配式混合墙。
技术介绍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如何提高其抗震性能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问题。CN103335052A设计了一种粘滞阻尼设备,当结构发生层间位移时,回复到平衡位置的过程不受到粘滞阻尼器阻尼力的阻碍作用,使油液阻尼器在结构减振控制中更加有效。针对上述构思,诸多学者还进行了改进;例如:201810333012.4一种可调阻尼力的被动型油缸式阻尼器及其应用等。然而,上述改进均是在粘滞阻尼器的领域内不断的进行改进设计。而从其他领域,例如:摩擦阻尼、粘弹性阻尼等其他领域,是否也能实现类似的设计,则是一个问题。同时,经过检索,在“对于摩擦阻尼器在建筑结构减震应用的现状研究”,张玉敏、谷玉珍,建筑结构,2018年12月(该文献为综述文献)中,并未有发现类似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墙,其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合墙,其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一种装配式墙,其为摩擦阻尼墙;其设置在第一结构物与第二结构物之间;第一结构物为上梁,第二结构物为下梁;包括:顶部移动平台、移动单元、摩擦单元;其中,顶部移动平台与第一结构物固定连接;所述顶部移动平台包括:平台本体,以及横向移动导向空间;所述横向移动导向空间呈“T”字型,包括:左侧导向槽、右侧导向槽、中部移动空间;所述左侧导向槽、右侧导向槽分别设置在中部移动空间的左侧、右侧;所述中间部位设置在左侧导向槽、右侧导向槽之间;其中,移动单元包括:左横向导杆、右横向导杆、竖向板、第一摩擦板、弹簧组件、第一横向导向构件、第二横向导向构件;第一横向导向构件、第二横向导向构件设置在同一高度;竖向板、第一摩擦板沿着纵向延伸,即竖向板、第一摩擦板与左横向导杆处于垂直关系;第一横向导向构件、第二横向导向构件分别设置在竖向板的前部和后部;左横向导杆、右横向导杆均固定设置在竖向板的上方;左横向导杆、右横向导杆分布在竖向板的左侧、右侧;左横向导杆设置在左侧导向槽中,右横向导杆设置在右侧导向槽;所述第一摩擦板与所述竖向板平行布置,且所述第一摩擦板布置在所述竖向板的右侧,所述第一摩擦板与所述竖向板之间设置有所述弹簧组件;所述第一摩擦板通过竖向杆与顶部移动平台固定连接;第一横向导向构件,包括第一横向导向构件导向杆、第一横向导向构件导向块;第一横向导向构件导向杆采用L型杆或者“一”字形杆;第一横向导向构件导向杆的左端部固定在竖向板的右表面,第一横向导向构件导向杆的右端部下侧固定设置有横向导向构件导向块;所述第一横向导向构件导向块与摩擦单元的第一固定块体适配;所述第一固定块体与第一横向导向构件的第一横向导向构件导向块接触面沿着纵向方向为倾斜,即沿着第二横向导向构件指向第一横向导向构件的方向,第一固定块体与第一横向导向构件导向块的接触面与第一摩擦板的距离逐渐增加;第二横向导向构件,包括第二横向导向构件导向杆、第二横向导向构件导向块;第二横向导向构件导向杆采用L型杆或者“一”字形杆;第二横向导向构件导向杆的左端部固定在竖向板的右表面,第二横向导向构件导向杆的右端部下侧固定设置有第二横向导向构件导向块;所述第二横向导向构件导向块与摩擦单元的第二固定块体适配;所述第二固定块体与第二横向导向构件的第二横向导向构件导向块的接触面沿着纵向方向为倾斜,即沿着第一横向导向构件指向第二横向导向构件的方向,第二固定块体与第二横向导向构件导向块的接触面与第一摩擦板的距离逐渐增加。其中,所述摩擦单元包括:水平结构体、第二摩擦板、第一固定块体、第二固定块体,在水平结构体的左侧固定设置有第二摩擦板,在水平结构体的上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块体、第二固定块体;水平结构体通过竖向杆与第二结构物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向导向构件、第二横向导向构件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体、第二固定块体对称设置;第一横向导向构件与第二横向导向构件的对称的中心线称为第一中心线,第一固定块体与第二固定块体对称的中心线称为第二中心线;初始条件下,第一中心线与第二中心线重合,弹簧组件处于受压状态,第一摩擦板与第二摩擦板保持压紧。进一步,初始条件下,左横向导杆的左端部与在左侧导向槽的左端部接触;右横向导杆的右端与右侧导向槽的右端的距离为S2,竖向板2-2的右侧距离右侧导向槽1-3的左端部的距离为S1,要满足:S1≥S2进一步,左横向导杆、右横向导杆连接成一体,称为横向导杆。进一步,移动单元包括有:多个横向导杆,且多个横向导杆平行设置在竖向板的上方。进一步,还包括:第三横向导向构件、第四横向导向构件,所述第三横向导向构件与第一横向导向构件的构造相同且相反设置,第四横向导向构件与第二横向导向构件的构造相同且相反设置,第三横向导向构件、第四横向导向构件对称设计,第三横向导向构件、第四横向导向构件设置在同一高度,且均在第一横向导向构件的下方;第三横向导向构件、第四横向导向构件的横向导向构件导向块向上;摩擦单元还包括:第三固定块体、第四固定块体,第三固定块体、第四固定块体均设置在水平结构体的下侧;第三固定块体与第一固定体的构造相同,第四固定块体与第二固定体的构造相同,第三横向导向构件与第三固定块体相适配,第四横向导向构件与第四固定块体相适配;第三固定块体与第三横向导向构件的横向导向构件导向块的接触面沿着纵向方向为倾斜,即沿着第二横向导向构件指向第一横向导向构件的方向,第三固定块体与第三横向导向构件的横向导向构件导向块的接触面与第一摩擦板的距离逐渐增加;第四固定块体与第四横向导向构件的横向导向构件导向块的接触面沿着纵向方向为倾斜,即沿着第一横向导向构件指向第二横向导向构件的方向,第四固定块体与第四横向导向构件的横向导向构件导向块的接触面与第一摩擦板的距离逐渐增加。进一步,移动单元还包括:第一摩擦板横向导杆,所述第一摩擦板的左侧固接有若干第一摩擦板横向导杆;在竖向板上设置有与若干第一摩擦板横向导杆对应的若干通孔,所述第一摩擦板横向导杆与所述通孔适配,所述第一摩擦板横向导杆与所述通孔的表面均为光滑状;初始状态下,第一摩擦板横向导杆穿过竖向板且在竖向板的左侧留有一定长度。进一步,第一固定块体与摩擦单元的接触面的斜率为a,也即竖向板沿着纵向长度位移量为1时,竖向板沿着横向长度位移量为a;在初始状态下,弹簧组件给予第一摩擦板与第二摩擦板之间的压力为M1;弹簧组件的弹性系数为k;则第一结构物与第二结构物的纵向相对位移在x时,第一摩擦板2-3与第二摩擦板3-2之间的摩擦力为:F=μ(M1+kax)从0-x区间内的耗能为:进一步,第一横向导向构件、第二横向导向构件构成上部横向导向构件组件,包括有多组上部横向导向构件组件;对应的,水平结构体上设置有与多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墙,其特征在于,其设置在第一结构物与第二结构物之间;/n第一结构物为上梁,第二结构物为下梁;/n包括:顶部移动平台、移动单元、摩擦单元;/n其中,顶部移动平台与第一结构物固定连接;所述顶部移动平台包括:平台本体,以及横向移动导向空间;所述横向移动导向空间呈“T”字型,包括:左侧导向槽、右侧导向槽、中部移动空间;所述左侧导向槽、右侧导向槽分别设置在中部移动空间的左侧、右侧;所述中间部位设置在左侧导向槽、右侧导向槽之间;/n其中,移动单元包括:左横向导杆、右横向导杆、竖向板、第一摩擦板、弹簧组件、第一横向导向构件、第二横向导向构件;/n左横向导杆、右横向导杆均固定设置在竖向板的上方;左横向导杆、右横向导杆分布在竖向板的左侧、右侧;左横向导杆设置在左侧导向槽中,右横向导杆设置在右侧导向槽;/n所述第一摩擦板与所述竖向板平行布置,且所述第一摩擦板布置在所述竖向板的右侧,所述第一摩擦板与所述竖向板之间设置有所述弹簧组件;/n所述第一摩擦板通过竖向杆与顶部移动平台固定连接;/n其中,所述摩擦单元包括:水平结构体、第二摩擦板、第一固定块体、第二固定块体,在水平结构体的左侧固定设置有第二摩擦板,在水平结构体的上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块体、第二固定块体;/n水平结构体通过竖向杆与第二结构物固定连接;/n所述第一横向导向构件、第二横向导向构件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体、第二固定块体对称设置;/n第一横向导向构件与第二横向导向构件的对称的中心线称为第一中心线,第一固定块体与第二固定块体对称的中心线称为第二中心线;/n初始条件下,第一中心线与第二中心线重合,弹簧组件处于受压状态,第一摩擦板与第二摩擦板保持压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墙,其特征在于,其设置在第一结构物与第二结构物之间;
第一结构物为上梁,第二结构物为下梁;
包括:顶部移动平台、移动单元、摩擦单元;
其中,顶部移动平台与第一结构物固定连接;所述顶部移动平台包括:平台本体,以及横向移动导向空间;所述横向移动导向空间呈“T”字型,包括:左侧导向槽、右侧导向槽、中部移动空间;所述左侧导向槽、右侧导向槽分别设置在中部移动空间的左侧、右侧;所述中间部位设置在左侧导向槽、右侧导向槽之间;
其中,移动单元包括:左横向导杆、右横向导杆、竖向板、第一摩擦板、弹簧组件、第一横向导向构件、第二横向导向构件;
左横向导杆、右横向导杆均固定设置在竖向板的上方;左横向导杆、右横向导杆分布在竖向板的左侧、右侧;左横向导杆设置在左侧导向槽中,右横向导杆设置在右侧导向槽;
所述第一摩擦板与所述竖向板平行布置,且所述第一摩擦板布置在所述竖向板的右侧,所述第一摩擦板与所述竖向板之间设置有所述弹簧组件;
所述第一摩擦板通过竖向杆与顶部移动平台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摩擦单元包括:水平结构体、第二摩擦板、第一固定块体、第二固定块体,在水平结构体的左侧固定设置有第二摩擦板,在水平结构体的上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块体、第二固定块体;
水平结构体通过竖向杆与第二结构物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横向导向构件、第二横向导向构件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体、第二固定块体对称设置;
第一横向导向构件与第二横向导向构件的对称的中心线称为第一中心线,第一固定块体与第二固定块体对称的中心线称为第二中心线;
初始条件下,第一中心线与第二中心线重合,弹簧组件处于受压状态,第一摩擦板与第二摩擦板保持压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其特征在于,第一横向导向构件、第二横向导向构件设置在同一高度;竖向板、第一摩擦板沿着纵向延伸,即竖向板、第一摩擦板与左横向导杆处于垂直关系;
第一横向导向构件、第二横向导向构件分别设置在竖向板的前部和后部;
第一横向导向构件,包括第一横向导向构件导向杆、第一横向导向构件导向块;第一横向导向构件导向杆采用L型杆或者“一”字形杆;第一横向导向构件导向杆的左端部固定在竖向板的右表面,第一横向导向构件导向杆的右端部下侧固定设置有横向导向构件导向块;所述第一横向导向构件导向块与摩擦单元的第一固定块体适配;
所述第一固定块体与第一横向导向构件的第一横向导向构件导向块接触面沿着纵向方向为倾斜,即沿着第二横向导向构件指向第一横向导向构件的方向,第一固定块体与第一横向导向构件导向块的接触面与第一摩擦板的距离逐渐增加;
第二横向导向构件,包括第二横向导向构件导向杆、第二横向导向构件导向块;第二横向导向构件导向杆采用L型杆或者“一”字形杆;第二横向导向构件导向杆的左端部固定在竖向板的右表面,第二横向导向构件导向杆的右端部下侧固定设置有第二横向导向构件导向块;所述第二横向导向构件导向块与摩擦单元的第二固定块体适配;
所述第二固定块体与第二横向导向构件的第二横向导向构件导向块的接触面沿着纵向方向为倾斜,即沿着第一横向导向构件指向第二横向导向构件的方向,第二固定块体与第二横向导向构件导向块的接触面与第一摩擦板的距离逐渐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其特征在于,初始条件下,左横向导杆的左端部与在左侧导向槽的左端部接触;右横向导杆的右端与右侧导向槽的右端的距离为S2,竖向板2-2的右侧距离右侧导向槽1-3的左端部的距离为S1,要满足:S1≥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秀平
申请(专利权)人:郑秀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