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墙体
本申请涉及装配式墙板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墙体。
技术介绍
建筑信息模型简称BIM,是由充足信息构成以支持新产品开发管理,并可由计算机应用程序直接解释的建筑或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即数字技术支撑的对建筑环境的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随着科技的进步,装配式建筑兴起,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随着科技的进步,装配式建筑兴起,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其中,装配式墙体作为主要构件,来替代传统墙体。由于装配式建筑是先加工好再进行组装,所以其精度较为重要。所以为了减少由于尺寸、位置等错误导致墙板从工厂生产好后,在投入使用时发现失误不能使用导致需要整改甚至报废的情况发生,通常采用BIM技术来辅助生产装配式墙体。目前,装配式墙体通常是包括主体与连接件,其中,主体一般为长方体,主体的一侧安装有连接件,主体的另一侧开设有卡槽。连接件一般为凸块,主体与凸块一体连接,且均可以是混凝土制成的。当凸块与卡槽卡接时,相邻的两个装配式墙体相连接。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实际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可拆卸连接,且第一主体(1)的厚度与第二主体(2)的厚度和构成装配式墙体的厚度;/n第一主体(1)靠近第二主体(2)的表面开设有过线槽(11),过线槽(11)用于容纳电线;/n第二主体(2)开设有沿第二主体(2)厚度方向的通槽(24),通槽(24)的一端与过线槽(11)连通,通槽(24)的另一端用于安装插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可拆卸连接,且第一主体(1)的厚度与第二主体(2)的厚度和构成装配式墙体的厚度;
第一主体(1)靠近第二主体(2)的表面开设有过线槽(11),过线槽(11)用于容纳电线;
第二主体(2)开设有沿第二主体(2)厚度方向的通槽(24),通槽(24)的一端与过线槽(11)连通,通槽(24)的另一端用于安装插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1)靠近第二主体(2)的一侧开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贯通的安装槽(12),安装槽(12)的槽底较安装槽(12)开口大;
所述第二主体(2)靠近所述第一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凸块(21),凸块(21)的形状与安装槽(12)的形状一致,凸块(21)用于与安装槽(12)插接以使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2)的槽底开设有沿安装槽(12)长边走向的槽,所述槽即为所述过线槽(11),所述通槽(24)贯通所述凸块(2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24)包括连通的第一槽段(241)与第二槽段(242),第一槽段(241)较第二槽段(242)远离第一主体(1),第一槽段(241)开口较第二槽段(242)开口大,第一槽段(241)用于安装插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墙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3),连接件(3)的相背离的两端用于分别与两个相邻的第一主体(1)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包括双向螺杆,即连接件(3)的两端分别设置方向相反的螺纹;
第一主体(1)的相对的两端开设有容置孔(13),容置孔(13)的深度方向与第一主体(1)的长度方向相同;
两个容置孔(13)的孔底均开设有螺纹孔(14),且两个螺纹孔(14)的螺纹方向相反,两个螺纹孔(14)的轴线重合,且轴线与第一主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
容置孔(13)的侧壁贯通第二主体(2)的靠近第一主体(1)的侧壁;
连接件(3)的两端分别用于与两个相邻的第一主体(1)上的相靠近的两个螺纹孔(14)螺纹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军,刘艳,丁良英,文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欣禄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