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40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2
本申请涉及墙体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墙体,其包括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可拆卸连接,且第一主体的厚度与第二主体的厚度和构成装配式墙体的厚度,第一主体靠近第二主体的表面开设有过线槽,过线槽用于容纳电线。第二主体开设有沿第二主体厚度方向的通槽,通槽的一端与过线槽连通,通槽的另一端用于安装插座。本申请通过第一主体上的过线槽来安装电线,实现了目前装配式墙板无法安装电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墙体
本申请涉及装配式墙板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墙体。
技术介绍
建筑信息模型简称BIM,是由充足信息构成以支持新产品开发管理,并可由计算机应用程序直接解释的建筑或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即数字技术支撑的对建筑环境的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随着科技的进步,装配式建筑兴起,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随着科技的进步,装配式建筑兴起,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其中,装配式墙体作为主要构件,来替代传统墙体。由于装配式建筑是先加工好再进行组装,所以其精度较为重要。所以为了减少由于尺寸、位置等错误导致墙板从工厂生产好后,在投入使用时发现失误不能使用导致需要整改甚至报废的情况发生,通常采用BIM技术来辅助生产装配式墙体。目前,装配式墙体通常是包括主体与连接件,其中,主体一般为长方体,主体的一侧安装有连接件,主体的另一侧开设有卡槽。连接件一般为凸块,主体与凸块一体连接,且均可以是混凝土制成的。当凸块与卡槽卡接时,相邻的两个装配式墙体相连接。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实际对房屋进行建筑时,部分的装配式墙体内需要通过与安装供房屋内所使用的电线,但是上述装配式墙体的主体部分无法进行电线的安装,只能在主体外部加装,这样不够美观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目前亟需一种可以安装电线的装配式墙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提到的装配式墙体的主体无法安装电线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墙体。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墙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墙体,包括包括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可拆卸连接,且第一主体的厚度与第二主体的厚度和构成装配式墙体的厚度;第一主体靠近第二主体的表面开设有过线槽,过线槽用于容纳电线;第二主体开设有沿第二主体厚度方向的通槽,通槽的一端与过线槽连通,通槽的另一端用于安装插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主体可以承重,然后将第二主体与第一主体连接,第二主体相当于装饰板。第一主体靠近第二主体的表面开设有过线槽,电线可以容纳在过线槽中。装配式墙体通过第一主体上的过线槽以安装电线。在需要安装插座时,可以将插座安装在通槽开口处,电线从过线槽进入通槽,并与插座连接,实现插座通电。优选的,所述第一主体靠近第二主体的一侧开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贯通的安装槽,安装槽的槽底较安装槽开口大;所述第二主体靠近所述第一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凸块,凸块的形状与安装槽的形状一致,凸块用于与安装槽插接以使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通过安装槽与凸块进行连接,以使二者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时,通过滑动的方式,滑移第二主体,以将其安装在第一主体处对应的位置,而且由于安装槽的槽底较安装槽开口大,所以沿第一主体的厚度方向,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不易分开。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沿安装槽长边走向的槽,所述槽即为所述过线槽,所述通槽贯通所述凸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槽的槽底开设过线槽,可以有效节约空间,减少在第一主体的表面开槽的数量,防止墙体的强度下降过多。优选的,所述通槽包括连通的第一槽段与第二槽段,第一槽段较第二槽段远离第一主体,第一槽段开口较第二槽段开口大,第一槽段用于安装插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槽段开口较第二槽段开口大,所以在安装插座时,可以将插座与第二槽段处连接,有效提高插座与第二槽段的连接处的面积,便于安装插座。优选的,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的相背离的两端用于分别与两个相邻的第一主体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用连接件将两个相邻的第一主体连接,连接较为紧固。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双向螺杆,即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方向相反的螺纹;第一主体的相对的两端开设有容置孔,容置孔的深度方向与第一主体的长度方向相同;两个容置孔的孔底均开设有螺纹孔,且两个螺纹孔的螺纹方向相反,两个螺纹孔的轴线重合,且轴线与第一主体的长度方向一致;容置孔的侧壁贯通第二主体的靠近第一主体的侧壁;连接件的两端分别用于与两个相邻的第一主体上的相靠近的两个螺纹孔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装配式墙体时,先将一个装配式墙体的第一主体安装在地基上,然后将另一个装配式墙体的第一主体靠近,当两个第一主体之间的距离与连接件的长度一致时,将连接件置于两个第一主体的中间,并转动连接件,使连接件的两端同时与两个装配式墙体的对应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当两个装配式墙体的相靠近的侧壁抵触时,停止转动。由于容置孔的侧壁贯通第二主体,所以在安装过程中,连接件的中部通过两个容置孔暴露在第二主体外部,便于连接件转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卡块,所述第二主体的另一侧开设有卡槽,卡块用于与另一个第二墙板上设置的卡槽卡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的第二主体通过卡块与卡槽的卡接,实现可拆卸连接,防止相邻的第二主体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均由混凝土制成,所述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200-250份水泥;30-40份粉煤灰;100-120份陶砂;10-15份木质素纤维;1-2份葡萄糖酸钠;5-10份硅藻土;10-20份玻璃纤维;10-15份高岭土;1-2份聚羧酸系减水剂;50-60份水;其中,高岭土为改性高岭土,其是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得到:步骤一:将高岭土在氮气环境下升温至380-510℃,保持该温度4-6h,冷却至室温;步骤二:将上述预处理后的高岭土浸泡在乙醇溶液中10-15min,用清水洗净,置于清水中,向混合物质加入高岭土重量的1%-2%的十二烷基磺酸钠,超声处理30-40min,离心分离,烘干,得到所述改性高岭土;所述木质素纤维为改性木质素纤维,其是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得到:将木质素纤维与碳纤维以(2-3):1的比例混合,将其浸泡入水中,加入木质素纤维重量的2—5%的纳米银粉末,向其中加入棕榈酸钠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其中棕榈酸钠是木质素纤维重量的7—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是木质素纤维重量的5-6%,将混合溶液升温至60-80℃,保持1-2h,冷却至室温,离心分离,烘干,得到所述改性木质素纤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陶砂与玻璃纤维,有效提高混凝土的耐火效果,除此之外,玻璃纤维与木质素纤维均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葡萄糖酸钠与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添加,可以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可拆卸连接,且第一主体(1)的厚度与第二主体(2)的厚度和构成装配式墙体的厚度;/n第一主体(1)靠近第二主体(2)的表面开设有过线槽(11),过线槽(11)用于容纳电线;/n第二主体(2)开设有沿第二主体(2)厚度方向的通槽(24),通槽(24)的一端与过线槽(11)连通,通槽(24)的另一端用于安装插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可拆卸连接,且第一主体(1)的厚度与第二主体(2)的厚度和构成装配式墙体的厚度;
第一主体(1)靠近第二主体(2)的表面开设有过线槽(11),过线槽(11)用于容纳电线;
第二主体(2)开设有沿第二主体(2)厚度方向的通槽(24),通槽(24)的一端与过线槽(11)连通,通槽(24)的另一端用于安装插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1)靠近第二主体(2)的一侧开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贯通的安装槽(12),安装槽(12)的槽底较安装槽(12)开口大;
所述第二主体(2)靠近所述第一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凸块(21),凸块(21)的形状与安装槽(12)的形状一致,凸块(21)用于与安装槽(12)插接以使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2)的槽底开设有沿安装槽(12)长边走向的槽,所述槽即为所述过线槽(11),所述通槽(24)贯通所述凸块(2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24)包括连通的第一槽段(241)与第二槽段(242),第一槽段(241)较第二槽段(242)远离第一主体(1),第一槽段(241)开口较第二槽段(242)开口大,第一槽段(241)用于安装插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墙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3),连接件(3)的相背离的两端用于分别与两个相邻的第一主体(1)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包括双向螺杆,即连接件(3)的两端分别设置方向相反的螺纹;
第一主体(1)的相对的两端开设有容置孔(13),容置孔(13)的深度方向与第一主体(1)的长度方向相同;
两个容置孔(13)的孔底均开设有螺纹孔(14),且两个螺纹孔(14)的螺纹方向相反,两个螺纹孔(14)的轴线重合,且轴线与第一主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
容置孔(13)的侧壁贯通第二主体(2)的靠近第一主体(1)的侧壁;
连接件(3)的两端分别用于与两个相邻的第一主体(1)上的相靠近的两个螺纹孔(14)螺纹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军刘艳丁良英文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欣禄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