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墙板固定装置及预制墙体,属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与预制墙板固定连接的卡座以及与主体结构固定连接的卡槽,卡座可配合插入所述卡槽内;卡座与所述卡槽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两者相对位置的X轴调节机构、Y轴调节机构和Z轴调节机构。通过卡座与卡槽实现预制墙体与主体结构的固定连接,安装时将卡座嵌入卡槽中,且可实现三维调节,三个维度方向调节完毕后拧紧螺栓。使预制墙板安装灵活机动,容错性大大提高。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ixing device for prefabricated wall panel and a prefabricated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墙板固定装置及预制墙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施工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预制墙板固定装置及预制墙体。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将这些构件或配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已得到广泛运用,相比于传统的现浇结构,具有构件质量好、施工工期短等优点。公布号为CN102959162A以及公布号为CN106223538A的两个专利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墙板。传统安装预制墙板是由吊车先将预制墙板吊至预安装位置,仅凭人工推、挪等方式将预制墙板的预留孔与已安装预制墙板的预留钢筋对准位置,随后吊车将预制墙板降至预定位置,墙板临时固定,完成预制墙板的安装。这样的安装方式影响预留孔与预留钢筋的精确对位,并且降低预制墙板降至预定高度的精度,使得后续预制墙板预留孔与已安装墙板上预留钢筋对孔过程的微调难度加大。同时带来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减缓施工速度,拖延工期。为此,公布号为CN105178610A的专利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预制墙板三维可调节与临时固定装置,但该临时固定装置结构复杂,且后期需要拆除,十分不便,这种方式的固定装置仅适用于内墙的安装。为了达到装配式建筑的高预制率,外墙也需要采用预制外墙而不是传统的砌筑墙;但是预制外墙现在通常采用普通混凝土,外形单一,用于建筑外立面时外形千篇一律缺少美感,其连接支座在安装时也可能会因为尺寸偏差难以调节,影响安装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墙板固定装置及预制墙体,预制墙板可与主体结构形成稳定可靠的连接,安装时可实现上下、前后、左右三个维度的调节,且后期无需拆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墙板固定装置包括与预制墙板固定连接的卡座以及与主体结构固定连接的卡槽,所述卡座可配合插入所述卡槽内;所述卡座与所述卡槽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两者相对位置的X轴调节机构、Y轴调节机构和Z轴调节机构。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卡座与卡槽实现预制墙体与主体结构的固定连接,安装时将卡座嵌入卡槽中,且可实现三维调节,三个维度方向调节完毕后拧紧螺栓。使预制墙板安装灵活机动,容错性大大提高。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卡座包括:底板,与所述预制墙板的板面贴合,并设有制造时预埋在所述预制墙板内的预埋钢筋;配合板,沿竖直方向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侧面,所述配合板设有可供所述卡槽插入的调节缝隙,所述的X轴调节机构和所述的Z轴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配合板上。X轴调节机构可以调节卡槽在调节缝隙中的水平位移,Z轴调节机构可以调节卡槽在调节缝隙中的竖直位移。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X轴调节机构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调节缝隙两侧的调节板,以及相对设置在两调节板上第一螺栓对。调节板与配合板交叉,靠近外侧的调节板会随着卡槽插入调节缝隙而插入卡槽内,并通过Y轴调节机构调节其在卡槽内的Y向位移。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卡槽包括插入所述的调节缝隙内的第一侧壁,和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两侧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所述的Y轴调节机构设置在两个第二侧壁之间。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Y轴调节机构包括相对设置在两个第二侧壁上的第二螺栓对,第二螺栓对的两螺栓的端部分别顶住所述配合板的两侧。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Z轴调节机构包括从所述配合板的顶部穿入所述调节缝隙的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端部顶住所述底壁的顶部。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卡槽由角钢和第一加劲板构成,所述的第一侧壁为所述角钢的其中一边,所述的第二侧壁为设置在所述角钢上的第一加劲板;所述的主体结构为工字型钢梁,钢梁上设有用于固定角钢的第二加劲板;所述第一加劲板和第二加劲板均与所述角钢焊接固定。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的预制墙体包括若干排依次设置的预制墙板和玻璃幕墙,每排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钢梁,相邻排的预制墙板错开布置;所述预制墙板通过以上所述的预制墙板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钢梁上,所述玻璃幕墙与所述预制墙板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墙板固定装置可实现三个维度的安装调节,使预制墙板的安装灵活性和容错性大大提高。预制墙体通过预制墙板安装而成,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预制墙板固定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卡座与卡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卡座与卡槽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预制墙体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的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预制墙板固定装置包括与预制墙板001固定连接的卡座100以及与主体结构002固定连接的卡槽200,卡座100可配合插入卡槽200内。卡座100与卡槽200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两者相对位置的X轴调节机构、Y轴调节机构和Z轴调节机构。本实施例中,卡座100由钢板制成,包括底板101、配合板102和调节板103。底板101与预制墙板001的板面贴合,并在贴合面焊接预埋钢筋104,用于与预制墙板001固定连接。预制墙板001在工厂制作时,将预埋钢筋104预埋到预制墙板001中,运输至现场。配合板102沿竖直方向固定在底板101的侧面,配合板102设有调节缝隙105,两块调节板103相对设置在调节缝隙105的两侧,且在两调节板103上相对设置有第一螺栓对106,两调节板103和第一螺栓对106构成本实施例的X轴调节机构。卡槽200包括第一侧壁201和设置在第一侧壁201两侧的两个第二侧壁202,第一侧壁201插入调节缝隙105内,通过X轴调节机构调节X方向的位置。Y轴调节机构设置在两个第二侧壁202之间,包括相对设置在两第二侧壁202上的第二螺栓对203,第二螺栓对203的两螺栓的端部分别顶住配合板102的两侧。Z轴调节机构为从配合板102的顶部穿入调节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墙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预制墙板固定连接的卡座以及与主体结构固定连接的卡槽,所述卡座可配合插入所述卡槽内;/n所述卡座与所述卡槽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两者相对位置的X轴调节机构、Y轴调节机构和Z轴调节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墙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预制墙板固定连接的卡座以及与主体结构固定连接的卡槽,所述卡座可配合插入所述卡槽内;
所述卡座与所述卡槽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两者相对位置的X轴调节机构、Y轴调节机构和Z轴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墙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座包括:
底板,与所述预制墙板的板面贴合,并设有制造时预埋在所述预制墙板内的预埋钢筋;
配合板,沿竖直方向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侧面,所述配合板设有可供所述卡槽插入的调节缝隙,所述的X轴调节机构和所述的Z轴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配合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墙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X轴调节机构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调节缝隙两侧的调节板,以及相对设置在两调节板上第一螺栓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墙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包括插入所述的调节缝隙内的第一侧壁,和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两侧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所述的Y轴调节机构设置在两个第二侧壁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振奋,肖志斌,戎子涵,李少华,莫洲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