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秀平专利>正文

一种墙体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520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墙体及其应用,其为粘滞阻尼墙,设置在上部结构物与下部结构物之间,其包括:粘滞阻尼箱以及包含在粘滞阻尼箱中的粘滞阻尼液;上部结构物与下部结构物之间的相互移动的方向为纵向,与纵向相垂直的方向为横向,横向与纵向构成水平面;还包括:第一板、第一竖向杆、第一类水平螺杆、第二类水平杆、轴承组件;第一板包括:至少3个以上的第一单板;其中,所述第一竖向杆的数量为第一单板的数量+1;所述每个第一单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竖向杆;其中,第一单板包括2个板,即前部板、后部板,所述前部板与后部板组成伸缩板。采用本申请的一种墙体及其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体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墙体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如何提高其抗震性能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问题。CN103335052A设计了一种粘滞阻尼设备,当结构发生层间位移时,回复到平衡位置的过程不受到粘滞阻尼器阻尼力的阻碍作用,使油液阻尼器在结构减振控制中更加有效。针对上述构思,诸多学者还进行了改进;例如:201810333012.4一种可调阻尼力的被动型油缸式阻尼器及其应用等。然而,上述改进均是在粘滞阻尼器的领域内不断的进行改进设计。而从其他领域,例如:摩擦阻尼、粘弹性阻尼等其他领域,是否也能实现类似的设计,则是一个问题。同时,经过检索,在“对于摩擦阻尼器在建筑结构减震应用的现状研究”,张玉敏、谷玉珍,建筑结构,2018年12月(该文献为综述文献)中,并未有发现类似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体及其应用,其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一种墙体,其为粘滞阻尼墙,设置在上部结构物与下部结构物之间,其包括:粘滞阻尼箱以及包含在粘滞阻尼箱中的粘滞阻尼液;上部结构物与下部结构物之间的相互移动的方向为纵向,与纵向相垂直的方向为横向,横向与纵向构成水平面;还包括:第一板、第一竖向杆(第一竖向杆为圆柱体)、第一类水平螺杆、第二类水平杆、轴承组件;第一板包括:至少3个以上的第一单板;其中,所述第一竖向杆的数量为第一单板的数量+1;所述每个第一单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竖向杆;其中,第一单板包括2个板,即前部板、后部板,所述前部板与后部板组成伸缩板;第一竖向杆上间隔设置有圆周盘体,所述前部板的首部端部以及后部板的尾部端部均设置有多个突出的铰接构件;所述前部板的首部端部的铰接构件铰接在对应的第一竖向杆上,所述后部板的尾部端部的铰接构件铰接在对应的第一竖向杆上;所述前部板的首部端部以及后部板的尾部端部均设置有多个突出的铰接构件,使得前部板、后部板在竖向面内成为悬臂构件;所述前部板的首部端部的铰接构件与后部板的尾部端部的铰接构件间隔设置,即在同一高度上,前部板的首部端部的铰接构件与后部板的尾部端部的铰接构件择一设置;第一类水平螺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轴承组件,轴承组件限定第一类水平螺杆的竖向位移以及沿轴向方向的位移;所述轴承组件固定设置在上部结构物上;所述第一类水平螺杆的轴向方向为横向,第一竖向杆设置有螺纹通孔,且第一类水平螺杆穿过对应的第一竖向杆,第一竖向杆的通孔设置有与第一类水平螺杆相适配的螺纹孔;第一类水平螺杆上设置有齿轮;还包括: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所述齿条通过支撑装置与下部结构物连接;第一类水平螺杆、第二类水平杆保持平行设置、且保持在同一高度;第二类水平杆与上部结构固定连接,第二类水平杆与第一竖向杆固定连接;沿着纵向方向,在相邻的两个第一类水平螺杆之间至少设置有1个第二类水平杆,即与第一类水平螺杆连接的第一竖向杆为可移动竖向杆,与第二类水平杆连接的第一竖向杆为固定竖向杆,在2个相邻的可移动竖向杆之间至少设置有1个固定竖向杆。一种墙体,其为粘滞阻尼墙,设置在上部结构物与下部结构物之间,其包括:粘滞阻尼箱以及包含在粘滞阻尼箱中的粘滞阻尼液;上部结构物与下部结构物之间的相互移动的方向为纵向,与纵向相垂直的方向为横向,横向与纵向构成水平面;还包括:第一板、第一竖向杆、第一类水平螺杆、第二类水平螺杆、轴承组件;第一板在粘滞阻尼箱中,且与粘滞阻尼液接触;第一板在粘滞阻尼箱中,且与粘滞阻尼液接触;第一板包括:至少3个以上的第一单板;其中,所述第一竖向杆的数量为第一单板的数量+1;所述每个第一单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竖向杆;其中,第一单板包括2个板,即前部板、后部板,所述前部板与后部板组成伸缩板;第一竖向杆上间隔设置有圆周盘体,所述前部板的首部端部以及后部板的尾部端部均设置有多个突出的铰接构件;所述前部板的首部端部的铰接构件铰接在对应的第一竖向杆上,所述后部板的尾部端部的铰接构件铰接在对应的第一竖向杆上;所述前部板的首部端部以及后部板的尾部端部均设置有多个突出的铰接构件,使得前部板、后部板在竖向面内成为悬臂构件;所述前部板的首部端部的铰接构件与后部板的尾部端部的铰接构件间隔设置,即在同一高度上,前部板的首部端部的铰接构件与后部板的尾部端部的铰接构件择一设置;第一类水平螺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轴承组件,轴承组件限定第一类水平螺杆的竖向位移以及沿轴向方向的位移;所述轴承组件固定设置在上部结构物上;所述第一类水平螺杆的轴向方向为横向,第一竖向杆设置有螺纹通孔,且第一类水平螺杆穿过对应的第一竖向杆,第一竖向杆的通孔设置有与第一类水平螺杆相适配的螺纹孔;第一类水平螺杆上设置有齿轮;还包括: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所述齿条通过支撑装置与下部结构物连接;第一类水平螺杆、第二类水平螺杆保持平行设置、且保持在同一高度;沿着纵向方向,在相邻的两个第一类水平螺杆之间至少设置有1个第二类水平螺杆,即与第一类水平螺杆连接的第一竖向杆为可移动竖向杆,与第二类水平螺杆连接的第一竖向杆为固定竖向杆,在2个相邻的可移动竖向杆之间至少设置有1个固定竖向杆;第二类水平螺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轴承组件,轴承组件限定第二类水平螺杆的竖向位移以及沿轴向方向的位移;所述轴承组件固定设置在上部结构物上;所述第二类水平螺杆的轴向方向为横向,第一竖向杆设置有螺纹通孔,且第二类水平螺杆穿过对应的第一竖向杆,第一竖向杆的通孔设置有与第二类水平螺杆相适配的螺纹孔。一种装配式墙体,其为粘滞阻尼墙,设置在上部结构物与下部结构物之间,其包括:粘滞阻尼箱(与下部结构物固定连接)以及包含在粘滞阻尼箱中的粘滞阻尼液;上部结构物与下部结构物之间的相互移动的方向为纵向,与纵向相垂直的方向为横向,横向与纵向构成水平面;还包括:第一板、第一竖向杆;第一板包括:至少3个以上的第一单板;其中,第一单板包括2个板,即前部板、后部板,所述前部板与后部板组成伸缩板;第一竖向杆上间隔设置有圆周盘体,所述前部板的首部端部以及后部板的尾部端部均设置有多个突出的铰接构件;所述前部板的首部端部的铰接构件铰接在对应的第一竖向杆上,所述后部板的尾部端部的铰接构件铰接在对应的第一竖向杆上;所述前部板的首部端部以及后部板的尾部端部均设置有多个突出的铰接构件,使得前部板、后部板在竖向面内成为悬臂构件;所述前部板的首部端部的铰接构件与后部板的尾部端部的铰接构件间隔设置,即在同一高度上,前部板的首部端部的铰接构件与后部板的尾部端部的铰接构件择一设置;第一竖向杆分为:可移动竖向杆、固定竖向杆两种;在2个相邻的可移动竖向杆之间至少设置有1个固定竖向杆;可移动竖向杆的设置方式如下:还包括:第一类水平螺杆;单个可移动竖向杆与多个第一类水平螺杆连接(保持平行且位于同一高度);每个第一类水平螺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轴承组件,轴承组件用于限定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墙体,其为粘滞阻尼墙,设置在上部结构物与下部结构物之间,其包括:粘滞阻尼箱以及包含在粘滞阻尼箱中的粘滞阻尼液;/n上部结构物与下部结构物之间的相互移动的方向为纵向,与纵向相垂直的方向为横向,横向与纵向构成水平面;/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板、第一竖向杆、第一类水平螺杆、第二类水平杆、轴承组件;/n第一板包括:至少3个以上的第一单板;其中,所述第一竖向杆的数量为第一单板的数量+1;所述每个第一单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竖向杆;/n其中,第一单板包括2个板,即前部板、后部板,所述前部板与后部板组成伸缩板;/n第一竖向杆上间隔设置有圆周盘体,所述前部板的首部端部以及后部板的尾部端部均设置有多个突出的铰接构件;/n所述前部板的首部端部的铰接构件铰接在对应的第一竖向杆上,所述后部板的尾部端部的铰接构件铰接在对应的第一竖向杆上;所述前部板的首部端部以及后部板的尾部端部均设置有多个突出的铰接构件,使得前部板、后部板在竖向面内成为悬臂构件;所述前部板的首部端部的铰接构件与后部板的尾部端部的铰接构件间隔设置,即在同一高度上,前部板的首部端部的铰接构件与后部板的尾部端部的铰接构件择一设置;/n第一类水平螺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轴承组件,轴承组件限定第一类水平螺杆的竖向位移以及沿轴向方向的位移;所述轴承组件固定设置在上部结构物上;所述第一类水平螺杆的轴向方向为横向,第一竖向杆设置有螺纹通孔,且第一类水平螺杆穿过对应的第一竖向杆,第一竖向杆的通孔设置有与第一类水平螺杆相适配的螺纹孔;第一类水平螺杆上设置有齿轮;/n还包括: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所述齿条通过支撑装置与下部结构物连接;/n第一类水平螺杆、第二类水平杆保持平行设置、且保持在同一高度;/n第二类水平杆与上部结构固定连接,第二类水平杆与第一竖向杆固定连接;/n沿着纵向方向,在相邻的两个第一类水平螺杆之间至少设置有1个第二类水平杆,即与第一类水平螺杆连接的第一竖向杆为可移动竖向杆,与第二类水平杆连接的第一竖向杆为固定竖向杆,在2个相邻的可移动竖向杆之间至少设置有1个固定竖向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体,其为粘滞阻尼墙,设置在上部结构物与下部结构物之间,其包括:粘滞阻尼箱以及包含在粘滞阻尼箱中的粘滞阻尼液;
上部结构物与下部结构物之间的相互移动的方向为纵向,与纵向相垂直的方向为横向,横向与纵向构成水平面;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板、第一竖向杆、第一类水平螺杆、第二类水平杆、轴承组件;
第一板包括:至少3个以上的第一单板;其中,所述第一竖向杆的数量为第一单板的数量+1;所述每个第一单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竖向杆;
其中,第一单板包括2个板,即前部板、后部板,所述前部板与后部板组成伸缩板;
第一竖向杆上间隔设置有圆周盘体,所述前部板的首部端部以及后部板的尾部端部均设置有多个突出的铰接构件;
所述前部板的首部端部的铰接构件铰接在对应的第一竖向杆上,所述后部板的尾部端部的铰接构件铰接在对应的第一竖向杆上;所述前部板的首部端部以及后部板的尾部端部均设置有多个突出的铰接构件,使得前部板、后部板在竖向面内成为悬臂构件;所述前部板的首部端部的铰接构件与后部板的尾部端部的铰接构件间隔设置,即在同一高度上,前部板的首部端部的铰接构件与后部板的尾部端部的铰接构件择一设置;
第一类水平螺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轴承组件,轴承组件限定第一类水平螺杆的竖向位移以及沿轴向方向的位移;所述轴承组件固定设置在上部结构物上;所述第一类水平螺杆的轴向方向为横向,第一竖向杆设置有螺纹通孔,且第一类水平螺杆穿过对应的第一竖向杆,第一竖向杆的通孔设置有与第一类水平螺杆相适配的螺纹孔;第一类水平螺杆上设置有齿轮;
还包括: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所述齿条通过支撑装置与下部结构物连接;
第一类水平螺杆、第二类水平杆保持平行设置、且保持在同一高度;
第二类水平杆与上部结构固定连接,第二类水平杆与第一竖向杆固定连接;
沿着纵向方向,在相邻的两个第一类水平螺杆之间至少设置有1个第二类水平杆,即与第一类水平螺杆连接的第一竖向杆为可移动竖向杆,与第二类水平杆连接的第一竖向杆为固定竖向杆,在2个相邻的可移动竖向杆之间至少设置有1个固定竖向杆。


2.一种墙体,其为粘滞阻尼墙,设置在上部结构物与下部结构物之间,其包括:粘滞阻尼箱以及包含在粘滞阻尼箱中的粘滞阻尼液;
上部结构物与下部结构物之间的相互移动的方向为纵向,与纵向相垂直的方向为横向,横向与纵向构成水平面;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板、第一竖向杆、第一类水平螺杆、第二类水平螺杆、轴承组件;第一板在粘滞阻尼箱中,且与粘滞阻尼液接触;
第一板在粘滞阻尼箱中,且与粘滞阻尼液接触;
第一板包括:至少3个以上的第一单板;其中,所述第一竖向杆的数量为第一单板的数量+1;所述每个第一单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竖向杆;
其中,第一单板包括2个板,即前部板、后部板,所述前部板与后部板组成伸缩板;
第一竖向杆上间隔设置有圆周盘体,所述前部板的首部端部以及后部板的尾部端部均设置有多个突出的铰接构件;
所述前部板的首部端部的铰接构件铰接在对应的第一竖向杆上,所述后部板的尾部端部的铰接构件铰接在对应的第一竖向杆上;所述前部板的首部端部以及后部板的尾部端部均设置有多个突出的铰接构件,使得前部板、后部板在竖向面内成为悬臂构件;所述前部板的首部端部的铰接构件与后部板的尾部端部的铰接构件间隔设置,即在同一高度上,前部板的首部端部的铰接构件与后部板的尾部端部的铰接构件择一设置;
第一类水平螺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轴承组件,轴承组件限定第一类水平螺杆的竖向位移以及沿轴向方向的位移;所述轴承组件固定设置在上部结构物上;所述第一类水平螺杆的轴向方向为横向,第一竖向杆设置有螺纹通孔,且第一类水平螺杆穿过对应的第一竖向杆,第一竖向杆的通孔设置有与第一类水平螺杆相适配的螺纹孔;第一类水平螺杆上设置有齿轮;
还包括: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所述齿条通过支撑装置与下部结构物连接;
第一类水平螺杆、第二类水平螺杆保持平行设置、且保持在同一高度;
沿着纵向方向,在相邻的两个第一类水平螺杆之间至少设置有1个第二类水平螺杆,即与第一类水平螺杆连接的第一竖向杆为可移动竖向杆,与第二类水平螺杆连接的第一竖向杆为固定竖向杆,在2个相邻的可移动竖向杆之间至少设置有1个固定竖向杆;
第二类水平螺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轴承组件,轴承组件限定第二类水平螺杆的竖向位移以及沿轴向方向的位移;所述轴承组件固定设置在上部结构物上;
所述第二类水平螺杆的轴向方向为横向,第一竖向杆设置有螺纹通孔,且第二类水平螺杆穿过对应的第一竖向杆,第一竖向杆的通孔设置有与第二类水平螺杆相适配的螺纹孔。


3.一种墙体,其为粘滞阻尼墙,设置在上部结构物与下部结构物之间,其包括:粘滞阻尼箱(与下部结构物固定连接)以及包含在粘滞阻尼箱中的粘滞阻尼液;
上部结构物与下部结构物之间的相互移动的方向为纵向,与纵向相垂直的方向为横向,横向与纵向构成水平面;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板、第一竖向杆;第一板在粘滞阻尼箱中,且与粘滞阻尼液接触;
第一板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秀平
申请(专利权)人:郑秀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