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回收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4195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余热回收换热装置,属于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烟气通道,烟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烟口和出烟口;及换热结构,设置于烟气通道的外侧,用于烟气余热回收;换热结构包括:余热回收通道,用于液体流动;所述余热回收通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若干固定条,沿周向均匀设置于所述余热回收通道内;及若干阻挡环,沿轴向均匀设置于所述余热回收通道内,且与若干固定条固定连接,用于减缓液体流速;每个所述阻挡环上均设置有缺口,若干所述缺口沿螺旋型均匀布设于所述余热回收通道内。该装置能够延缓换热装置内液体的流速,延长液体在换热装置内的停留时间,进而提高换热效率,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回收换热装置
本技术属于换热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余热回收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能源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经调查发现,国内还存在不少行业在生产中存在随意排放废弃热能的问题。尤其在炉窑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烟气中由于含有较高的热能,人们通常会利用其中的部分热能,但是仍然存在大量的余热被排放掉,而无法做到余热的有效回收再利用。由于烟气在换热装置内对流动的液体,如水,具有加热作用,但是由于换热装置内液体的流通路径较短,导致液体在换热装置内于烟气接触的时间较短,使得换热效率相对较低,最终导致排出的烟气中仍含有较多的热能而无法有效利用,造成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回收换热装置,通过在换热装置内增设阻挡结构,用以延缓换热装置内液体的流速,延长液体在换热装置内的停留时间,进而提高换热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余热回收换热装置,包括烟气通道以及套接于烟气通道外侧的换热结构,换热结构包括:余热回收通道,其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若干固定条,沿周向均匀布设于所述余热回收通道内;及若干阻挡环,沿轴向均匀布设于所述余热回收通道内,且与若干固定条固定连接,用于减缓液体流速;每个所述阻挡环上均设置有缺口,若干所述缺口沿螺旋型均匀布设于所述余热回收通道内。进一步,所述换热结构还包括:保温外壳,设置于所述余热回收通道的外侧;及>导热防渗内壳,设置于余热回收通道的内侧,且紧密抵接于烟气通道的外壁上;所述保温外壳与所述导热防渗内壳组合形成用于液体流动的余热回收通道;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口分别固设于所述保温外壳的两端。进一步,每个所述缺口的中心角α的大小均为20°~90°。进一步,每个所述阻挡环的厚度均与所述余热回收通道的厚度一致,每个所述固定条的厚度均小于所述余热回收通道的厚度。进一步,烟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烟口和出烟口;所述进液口设置于所述余热回收通道靠近所述出烟口的一端,所述进液口上设置有增压泵;所述出液口设置于所述余热回收通道靠近所述进烟口的一端;所述出液口上连接有保温水箱,所述保温水箱上设置有蒸汽接口。更进一步,所述出烟口的一端密封连接有出烟管,所述出烟管上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进烟口上密封连接有进烟管,所述进烟管上连接有引风机。进一步,所述烟气通道内设置有用于减缓烟气流速的缓流结构;所述缓流结构与所述烟气通道可拆卸连接。更进一步,所述烟气通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2个插接槽,所述缓流结构的两端分别插接于与其对应的插接槽内。更进一步,所述缓流结构包括:固定件,其两端分别插接于2个所述插接槽内;及若干缓流件,沿垂直烟气流动方向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上;每个所述缓流件均与所述固定件垂直连接。更进一步,每个所述缓流件上均设置有若干阻挡片,每个所述阻挡片均与其对应的缓流件垂直连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余热回收换热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装置在烟气通道的外侧套接有用于液体流动的余热回流通道,为了延长液体在余热回收通道的停留时间,在余热回收通道内增设有阻挡环和固定条,通过固定条来固定连接若干个阻挡环,提高阻挡环的安装稳定性;阻挡环的作用主要是延缓液体的流速,延长液体在换热装置内的停留时间,进而提高换热效率。阻挡环上的若干缺口沿螺旋型布设于余热回收通道内,使液体的余热回收通道内沿螺旋型的路径行走,进一步延长了液体的流动路径,有效提高换热效率。该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能够有效回收烟气中的热量,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阻挡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换热结构的剖面图。图中:100、烟气通道;101、进烟口;102、出烟口;103、插接槽;200、换热结构;210、余热回收通道;211、进液口;212、出液口;220、固定条;230、阻挡环;231、缺口;α-中心角;240、保温外壳;250、导热防渗内壳;300、缓流结构;310、固定件;320、缓流件;330、阻挡片;400、增压泵;500、保温水箱;510、蒸汽接口;600、出烟管;610、过滤器;700、进烟管;710、引风机;800、端盖。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余热回收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烟气通道100和换热结构200。其中,烟气通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烟口101和出烟口102;烟气由进烟口101进入,沿烟气通道100朝向出烟口102的方向流动。换热结构200,套接于烟气通道100的外侧壁上,用于烟气余热回收;通过换热结构与烟气通道的外壁抵接,方便通过流动的液体吸收烟气通道内的烟气余热,达到回收烟气余热的目的。换热结构200包括余热回收通道210、若干固定条220和若干阻挡环230。其中,余热回收通道210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外壳240,保温外壳是由保温隔热材质制备而成,能够减少其内热量的散失。余热回收通道210的内侧设置有导热防渗内壳250,且导热防渗内壳250紧密抵接于烟气通道100的外壁上。导热防渗内壳是由导热材质制备而成,能够加快烟气通道内的热量向余热回收通道转移,提高余热回收效率。保温外壳240与导热防渗内壳250组合形成用于液体流动的余热回收通道210;余热回收通道2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口211和出液口212;进液口211和出液口212分别固设于保温外壳240的两端。在余热回收通道内设置有流动的导热液体,导热液体由进液口进入,并由出液口流出,在进液与出液的过程中将烟气通道内的余热吸收,并转移,从而提高余热回收效率。余热回收通道210内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固定条220,固定条的安装方向与烟气流动方向一致,若干固定条均匀布设于余热回收通道内的周侧,方便固定阻挡环;余热回收通道210内沿轴向均匀设置有若干阻挡环230,阻挡环沿烟气流动方向布设在余热回收通道内,且与若干固定条220垂直固定连接,用于减缓液体流速。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每个阻挡环230上均设置有缺口231,若干缺口231沿螺旋型均匀布设于余热回收通道210内。在此,位于余热回收通道两端的阻挡环分别设置在进液口和出液口朝向中部的一侧,方便液体的流入和流出。由若干阻挡环、若干固定条以及位于阻挡环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热回收换热装置,包括烟气通道(100)以及套接于烟气通道(100)外侧的换热结构(200),其特征在于,换热结构(200)包括:/n余热回收通道(210),其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口(211)和出液口(212);/n若干固定条(220),沿周向均匀布设于所述余热回收通道(210)内;及/n若干阻挡环(230),沿轴向均匀布设于所述余热回收通道(210)内,且与若干固定条(220)固定连接,用于减缓液体流速;/n每个所述阻挡环(230)上均设置有缺口(231),若干所述缺口(231)沿螺旋型均匀布设于所述余热回收通道(210)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回收换热装置,包括烟气通道(100)以及套接于烟气通道(100)外侧的换热结构(200),其特征在于,换热结构(200)包括:
余热回收通道(210),其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口(211)和出液口(212);
若干固定条(220),沿周向均匀布设于所述余热回收通道(210)内;及
若干阻挡环(230),沿轴向均匀布设于所述余热回收通道(210)内,且与若干固定条(220)固定连接,用于减缓液体流速;
每个所述阻挡环(230)上均设置有缺口(231),若干所述缺口(231)沿螺旋型均匀布设于所述余热回收通道(21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结构(200)还包括:
保温外壳(240),设置于所述余热回收通道(210)的外侧;及
导热防渗内壳(250),设置于余热回收通道(210)的内侧,且紧密抵接于烟气通道(100)的外壁上;
所述保温外壳(240)与所述导热防渗内壳(250)组合形成用于液体流动的余热回收通道(210);所述进液口(211)与所述出液口(212)分别固设于所述保温外壳(240)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缺口(231)的中心角α的大小均为20°~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阻挡环(230)的厚度均与所述余热回收通道(210)的厚度一致,每个所述固定条(220)的厚度均小于所述余热回收通道(210)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烟气通道(1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烟口(101)和出烟口(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煜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