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2697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6
提供一种能够在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抑制异常声音产生的遮阳装置。遮阳装置的滑动部件(60)具有:在夹在第一引导壁(51)及第二引导壁(52)之间的状态下沿着第一引导壁及第二引导壁滑动的主体部(61)和在保持遮阳面板(40)的端部的状态下沿着第二引导壁滑动的前侧保持部(62)及后侧保持部(63)。在前侧保持部及后侧保持部形成有收容遮阳面板的端部的收容孔(621、631)。遮阳面板具有前端部及后端部的一方与另一方相比向车辆下方隆起的前侧插入部(45)及后侧插入部(46)。前侧保持部及后侧保持部通过被压入到收容孔的前侧插入部及后侧插入部的复原力而在与第一引导壁之间空出空间的状态下被朝向第二引导壁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遮阳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遮阳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以来,已知有如下遮阳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该遮阳装置具备:遮阳面板,该遮阳面板遮挡从形成于车身的车顶的窗用开口部入射的光;导向导轨,在窗用开口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该导向导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滑动部件,该滑动部件在组装于遮阳面板的四角的状态下沿着导向导轨滑动。在该遮阳装置中,滑动部件具有:中侧凹状收容部;从中侧凹状收容部的前端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前侧凹状收容部;从中侧凹状收容部的后端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后侧凹状收容部。中侧凹状收容部是在按压导向导轨的上侧导轨壁的状态下沿着下侧导轨壁滑动的部位,前侧凹状收容部及后侧凹状收容部是在收容遮阳面板的端部的状态下沿着下侧导轨壁滑动的部位。另外,前侧凹状收容部由中侧凹状收容部和前侧划分部划分,后侧凹状收容部由中侧凹状收容部和后侧划分部划分。像这样,即使在滑动部件沿着弯曲的导向导轨移动的情况下,遮阳装置也能够通过前侧划分部及后侧划分部的弹性变形来缓和在滑动部件产生的应力。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遮阳件,该遮阳件遮挡从形成于车辆的车顶的窗开口部进入所述车辆的室内的光;/n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该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在所述窗开口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n第一滑动部件,该第一滑动部件在保持所述遮阳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端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一导轨滑动;以及/n第二滑动部件,该第二滑动部件在保持所述遮阳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二端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二导轨滑动,/n所述第一导轨及所述第二导轨分别具有第一引导壁及第二引导壁,该第一引导壁及第二引导壁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相对,/n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及所述第二滑动部件分别具有:/n主体部,该主体部在...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1 JP 2018-2394731.一种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遮阳件,该遮阳件遮挡从形成于车辆的车顶的窗开口部进入所述车辆的室内的光;
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该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在所述窗开口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第一滑动部件,该第一滑动部件在保持所述遮阳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端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一导轨滑动;以及
第二滑动部件,该第二滑动部件在保持所述遮阳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二端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二导轨滑动,
所述第一导轨及所述第二导轨分别具有第一引导壁及第二引导壁,该第一引导壁及第二引导壁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相对,
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及所述第二滑动部件分别具有:
主体部,该主体部在夹在所述第一引导壁及所述第二引导壁之间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一引导壁及所述第二引导壁滑动;
保持部,该保持部在保持所述遮阳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二引导壁滑动;以及
连结部,该连结部将所述主体部与所述保持部连结为所述保持部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绕着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线相对位移,
在所述保持部形成有收容孔,该收容孔收容所述遮阳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
所述遮阳件具有插入部,该插入部压入到所述保持部的所述收容孔,
所述插入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端部及后端部的一方与另一方相比向车辆上方或车辆下方隆起,
所述保持部通过被压入到所述收容孔的所述插入部的复原力而在与所述第一引导壁之间空出空间的状态下被朝向所述第二引导壁施力。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野太纪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