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90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能够以节省空间的方式进行汇流条与线圈线的连接。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使线圈线可靠地定位于汇流条的端子连接部。马达(100)具备:转子(20),其具有沿上下延伸的旋转轴线(A);定子(30),其具有多个线圈(33);以及汇流条(63),其具有与线圈(33)电连接的连接部(63a)。汇流条的连接部(63a)具有:贯通部(63g),其供从线圈(33)延伸的线圈线(34)沿上下方向贯通;以及压接部(63h),其至少一部分从贯通部(63g)的外周部向上方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马达
本技术涉及马达。
技术介绍
马达中存在具备与线圈电连接的汇流条的马达。汇流条具有与线圈线电连接的连接端子。汇流条的连接端子例如设置有U字形的槽,在U字形的槽中夹持有线圈线的状态下,汇流条的连接端子与线圈线通过焊接等连接(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15316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通过焊接连接汇流条的连接端子与线圈线的情况下,在进行焊接之前,需要先通过压接等使连接端子与线圈线接合。在将连接端子与线圈线压接时,一般通过压接齿夹持两者。因此,连接端子的外周侧需要用于使压接齿进行动作的空间,从而设计的自由度降低。本技术的课题的目的之一在于,能够以节省空间的方式进行汇流条与线圈线的连接。而且,目的之一在于,使线圈线可靠地定位于汇流条的端子连接部。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技术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具备:转子,其具有沿上下延伸的旋转轴线;定子,其具有多个线圈;以及汇流条,其具有与线圈电连接的连接部。汇流条的连接部具有:贯通部,其供从线圈延伸的线圈线沿上下方向贯通;以及压接部,其至少一部分从贯通部的外周部向上方突出。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和马达的制造方法,压接部从贯通部的外周部向上方突出,因此能够使压接齿在比贯通部靠上部的位置进行动作,从而将连接部与线圈线压接。由此,不需要在贯通部的外周侧设置用于使压接齿进行动作的空间,从而能够以节省空间的方式进行汇流条与线圈线的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图2是定子的立体图。图3是汇流条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配置于汇流条单元的多个汇流条的立体图。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汇流条单元的截面的一部分的图。图6是示出图5的第一变形例的图。图7是示出图5的第二变形例的图。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制造工序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附图中,为了强调特征部分,方便起见,有时对作为特征的部分进行放大示出,各结构要素的尺寸比例等未必与实际相同。而且,出于同样的目的,有时将不是特征的部分省略图示。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转子20的旋转轴线A所延伸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与旋转轴线A垂直的方向简称为“径向”,将绕旋转轴线A的方向简称为“周向”。而且,将“轴向”中的图1的上侧简称为“上侧”,将下侧简称为“下侧”。另外,上下方向并不表示组装到实际的设备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方向实质上是与“轴向”相同的方向。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0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0是具有U相、V相、W相的三个相的无刷马达。马达100具备外壳10、转子20、定子30、一对轴承40、轴承保持架50以及汇流条单元60。另外,在图1中,用双点划线示意性地示出汇流条单元60。[外壳10]外壳10将转子20、定子30、一对轴承40、轴承保持架50以及汇流条单元60收纳于内部空间。外壳10为有底圆筒形状,并具有圆筒部11和底部12。圆筒部11为筒状,并沿轴向延伸。底部12配置于圆筒部11的下端部,并从圆筒部11的下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底部12具有轴贯通孔12a和轴承保持部12b。轴贯通孔12a设置于底部12的中央。轴承保持部12b设置于轴贯通孔12a的周围。[转子20]转子20具有轴21、转子铁芯22以及磁铁23。轴21沿轴向延伸,并被一对轴承40支承,从而能够以旋转轴线A为中心旋转。一对轴承40被外壳10的轴承保持部12b和轴承保持架50的轴承保持部50a保持。转子铁芯22是沿轴向层叠多个电磁钢板而形成的层叠钢板。转子铁芯22固定于贯通转子铁芯22的中心的轴21,并与轴21一起旋转。磁铁23固定于转子铁芯22的外侧面,并与转子铁芯22和轴21一起旋转。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子20是用于SPM(SurfacePermanentMagnet:表面永磁铁型)马达的转子。另外,转子20也可以是用于磁铁23埋入转子铁芯22的内部的IPM(InteriorPermanentMagnet:嵌入永磁铁型)马达的转子。[定子30]定子30包围转子20的径向外侧。图2是定子30的立体图。如图1和图2所示,定子30具有分割的多个定子铁芯31、多个绝缘件32以及多个线圈33。定子铁芯31是沿轴向层叠多个电磁钢板而形成的层叠钢板。多个定子铁芯31沿周向排列配置,并分别具有铁芯背部31a和齿31b。多个铁芯背部31a为与旋转轴线A同心的圆筒状。齿31b从铁芯背部31a的内侧面向径向内侧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12个齿31b。绝缘件32安装于各个齿31b,并覆盖定子铁芯31的至少一部分。具体而言,绝缘件32至少覆盖各个齿31b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绝缘件32例如由树脂等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线圈33通过将导线经由绝缘件32卷绕于齿31b而构成。线圈33由与U相、V相以及W相中的任意一相对应的线圈构成,并以U相、V相以及W相的顺序沿周向排列配置。线圈33的数量与齿31b的数量相同,为12个。如图2所示,线圈线34从各个线圈33朝向轴向上侧延伸。第一线圈线34a和第二线圈线34b这两根线圈线34从各个线圈33朝向轴向上侧延伸。第一线圈线34a是导线的卷绕始端的端部,第二线圈线34b是导线的卷绕终端的端部。因此,从各个线圈33延伸的线圈线34的合计为24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线34a比第二线圈线34b向轴向上侧较长地延伸。线圈线34是截面为圆形的圆线。由此,能够抑制线圈线34的成本。而且,容易用后述的汇流条保持架61的引导部61d引导线圈线34。另外,第二线圈线34b分别与未图示的多个中性点用汇流条电连接。[轴承保持架50]轴承保持架50例如由树脂等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轴承保持架50为环状,并在比定子30靠上侧的位置收纳于外壳10。而且,轴承保持架50以无法沿周向和轴向移动的方式固定于外壳10。而且,轴承保持架50配置于汇流条单元60的下侧。然而,轴承保持架50也可以配置于汇流条单元60的上侧。轴承保持架50具有保持一对轴承40中的一个的轴承保持部50a以及供第一线圈线34a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多个通过孔50b。在俯视时,通过孔50b设置于与第一线圈线34a重叠的位置,一个通过孔50b通过有一根第一线圈线34a。另外,轴承保持架50也可以由金属性的材料形成。在该情况下,需要对轴承保持架50实施绝缘处理,或者对在第一线圈线34a中与后述的汇流条63~68的连接部以外的部分用绝缘部件进行覆膜,从而防止因轴承保持架50与第一线圈线34a的接触而导致的短路。[汇流条单元60]如图1所示,汇流条单元60配置于轴承保持架50的上方。图3是汇流条单元60的立体图。图4是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n该马达具备:/n转子,其具有沿上下延伸的旋转轴线;/n定子,其具有多个线圈;以及/n汇流条,其位于所述定子的上方,具有与所述线圈电连接的连接部,/n所述汇流条的所述连接部具有:/n贯通部,其供从所述线圈延伸的线圈线沿上下方向贯通;以及/n压接部,其从所述贯通部的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向上方突出。/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8 JP 2017-188421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
该马达具备:
转子,其具有沿上下延伸的旋转轴线;
定子,其具有多个线圈;以及
汇流条,其位于所述定子的上方,具有与所述线圈电连接的连接部,
所述汇流条的所述连接部具有:
贯通部,其供从所述线圈延伸的线圈线沿上下方向贯通;以及
压接部,其从所述贯通部的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向上方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该马达还具备保持所述汇流条的汇流条保持架,
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下方并将所述线圈线引导至所述连接部的所述贯通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条保持架由绝缘性的树脂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与所述汇流条通过树脂模制成型而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接部与所述引导部配置于在俯视时重叠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上俊辅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