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夹持的电子芯片封装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695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夹持的电子芯片封装模具,包括模座、第一推板、模槽和芯片主体,所述模座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卡槽,且第一卡槽的内部插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左侧抵接有第一簧片,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右侧连接有第一推板,且第一推板的右侧抵接有芯片主体,所述芯片主体的底端连接有顶针,且顶针的底端连接有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的底端连接有第二卡块,且第二卡块的表面抵接有第一基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一推板、第一连接块和第一簧片,方便对芯片主体进行夹持,且该装置通过设置有第二连接柱和第二簧片,能方便对顶针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夹持的电子芯片封装模具
本技术涉及封装模具
,具体为一种便于夹持的电子芯片封装模具。
技术介绍
芯片上的接点用导线连接到封装外壳的引脚上,这些引脚又通过印制板上的导线与其他器件建立连接,而为了方便将电子芯片封装,就需要使用到封装模具。目前,现有的部分电子芯片封装模具,芯片放置在芯片槽内部进行封装时,封装槽和芯片的大小是不同的,芯片放置在封装槽内部可能没有那么精准,会影响后续的封装,且现有的部分电子芯片封装模具,其底端的顶针是非常细的,在反复多次的出模中,可能会有部分顶针产生断裂,而现有的部分顶针是通过螺栓来进行固定的,但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在进行拆卸更换顶针时,会产生些许的不便,因此亟需一种便于夹持的电子芯片封装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夹持的电子芯片封装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部分电子芯片封装模具,其不具有夹持功能,且现有的部分电子芯片封装模具,其下方的顶针不便于更换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夹持的电子芯片封装模具,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夹持的电子芯片封装模具,包括模座(1)、第一推板(2)、模槽(3)和芯片主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座(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卡槽(6),且第一卡槽(6)的内部插设有第一连接块(5),所述第一连接块(5)的左侧抵接有第一簧片(7),所述第一连接块(5)的右侧连接有第一推板(2),且第一推板(2)的右侧抵接有芯片主体(4),所述芯片主体(4)的底端连接有顶针(19),且顶针(19)的底端连接有下连接板(14),所述下连接板(14)的底端连接有第二卡块(13),且第二卡块(13)的表面抵接有第一基板(12),所述第一基板(12)的顶端表面开设有第二卡槽(17),且第二卡槽(17)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夹持的电子芯片封装模具,包括模座(1)、第一推板(2)、模槽(3)和芯片主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座(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卡槽(6),且第一卡槽(6)的内部插设有第一连接块(5),所述第一连接块(5)的左侧抵接有第一簧片(7),所述第一连接块(5)的右侧连接有第一推板(2),且第一推板(2)的右侧抵接有芯片主体(4),所述芯片主体(4)的底端连接有顶针(19),且顶针(19)的底端连接有下连接板(14),所述下连接板(14)的底端连接有第二卡块(13),且第二卡块(13)的表面抵接有第一基板(12),所述第一基板(12)的顶端表面开设有第二卡槽(17),且第二卡槽(17)的内部插设有第二连接柱(16),所述第二连接柱(16)的底端连接有第二簧片(18),所述第二连接柱(16)的顶端连接有按压块(15),所述第二连接柱(16)的表面抵接有下连接板(14),所述第一基板(12)的顶端连接有第一套筒(11),且第一套筒(11)的内部插设有第一连接柱(9),所述第一连接柱(9)的底端连接有第一弹簧(10),所述第一连接柱(9)的顶端连接有第一连接板(8),所述模座(1)的顶端开设有模槽(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夹持的电子芯片封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5)的表面设置有凸块,且第一卡槽(6)的正面和背面表面接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连接块(5)插设在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治兵夏广清钟旭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益顺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