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硅片、单晶硅棒、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条及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69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晶硅片,包括硅片本体,硅片本体包括多个直壁部和多个倒角部,直壁部与倒角部依次交替首尾连接,倒角部为直线型,倒角部的任一端的端点与硅片本体的中心点连接构造成的直线与硅片本体的<110>晶向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不小于0.35°且不大于3.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单晶硅片具有倒角部,且倒角部的形状为直线型,避免了单晶硅片在下游电池电极印刷及电池组件组装时定位效果差,避免单晶硅片拼接时出现的错位现象;同时,在进行单晶硅棒制备过程中,采用单晶硅棒不转动而打磨砂轮转动的打磨方式,使得单晶硅棒的棱角打磨弧度的一致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晶硅片、单晶硅棒、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条及组件
本技术属于硅片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单晶硅片、单晶硅棒、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条及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太阳能用硅片的四个角的形状一般为圆弧角,如图1所示,这种形状的角能够有效减少应力集中,减少硅片在运输、加工过程中的碎裂,但随着硅片尺寸的增加,硅片在下游电池制作、组件电池组装过程中对尺寸精度及定位要求越来越高,这种圆弧形结构已很难满足下游电池电极印刷及电池组件组装的定位要求,即该种圆弧形结构通过圆弧角定位时定位效果较差,例如,同一平面上两个的圆弧形结构的单晶硅片拼接时,容易错位。另外从单晶硅棒到制作圆弧形结构的单晶硅片的工艺上还存在如下缺陷:现有技术中打磨过程如下图2所示,其中,v1为硅棒进给方向,v2为单晶硅棒转动方向,v3为砂轮转动方向,在进行打磨时,单晶硅棒和砂轮同时转动,使得单晶硅棒的四个棱角打磨弧度的一致性难以控制,当圆弧角逐渐减小时,加工过程中由于刀具精度的问题,存在入刀和出刀的角度不一致,造成圆弧角不对称问题。一般在入刀处磨损的较多,出刀处磨损较少,即有的棱角打磨过度,有的拐角打磨欠缺,从而影响单晶硅片的成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单晶硅片、单晶硅棒、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条及组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或者其他前者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晶硅片,包括硅片本体,硅片本体包括多个直壁部和多个倒角部,直壁部与倒角部依次交替首尾连接,倒角部为直线型,倒角部的任一端的端点与硅片本体的中心点连接构造成的直线与硅片本体的<110>晶向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不小于0.35°且不大于3.2°。进一步的,倒角部的长度为1.5-10mm。进一步的,硅片本体的厚度方向的晶向为<100>。进一步的,倒角部的任一端的端点与硅片本体的中心点连接构造成的直线与硅片本体的晶向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0.39°。进一步的,直壁部的数量为四个,倒角部的数量为四个。一种单晶硅棒,包括硅棒本体,硅棒本体经线切割形成多个上述的单晶硅片。进一步的,硅棒本体包括多个第一直壁部和多个第一倒角部,第一直壁部与第一倒角部依次交替首尾连接,第一倒角部为直线型,第一倒角部任一端与硅棒本体的横截面的中心点的连线与硅棒本体<110>晶向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不小于0.35°且不大于3.2°。进一步的,第一倒角部的长度为1.5-10mm。进一步的,硅棒本体的轴向晶向指数为<100>。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上述的单晶硅片。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上述的太阳能电池。一种太阳能电池条,由上述的太阳能电池切割制成。一种叠瓦电池组件,包括多个叠瓦电池串,叠瓦电池串包括多个上述的太阳能电池条。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直拉单晶的单晶圆棒进行切方、倒角,制备成单晶硅棒,并对单晶硅棒进行线切割,制备成单晶硅片,单晶硅棒在倒角时,采用砂轮对切方后的单晶硅棒的棱部进行打磨,将单晶硅棒的棱部打磨成倒角部,在该棱部打磨过程中,单晶硅棒本身不自转,只进行轴向进给,砂轮转动,对单晶硅棒的棱部进行打磨,使得单晶硅棒的棱角打磨弧度一致性好,且棱角打磨弧度一致性可控,避免对单晶硅片的品质造成影响,提高单晶硅片的成品率;由于采用上述的对单晶硅棒棱部进行打磨的方式,使得单晶硅棒具有第一倒角部,且第一倒角部为直线型,便于控制单晶硅棒切割后的单晶硅片的倒角部的形状;经线切割后的单晶硅片具有倒角部,且倒角部的形状为直线型,便于单晶硅片在下游电池电极印刷及电池组件组装时定位,且定位效果好,能够避免单晶硅片拼接时出现的错位现象,同时,对倒角部的任一端点与单晶硅片的中心点连接构造成的直线与<110>晶向之间的夹角的角度进行限定,降低单晶硅片的碎片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硅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单晶硅棒打磨过程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单晶硅片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单晶硅棒打磨过程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单晶硅片的晶向示意图。图中:1、直壁部2、倒角部G、对角线A、中心角v1、硅棒进给方向v2、单晶硅棒转动方向v3、砂轮转动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3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结构,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单晶硅片、单晶硅棒、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条及组件,对直拉单晶的单晶圆棒进行切方、倒角,制备成单晶硅棒,并对单晶硅棒进行线切割,制备成单晶硅片,在倒角时对单晶硅棒进行倒直角,使得该单晶硅片具有倒角部,且该倒角部的形状为直线型,避免了单晶硅片在下游电池电极印刷及电池组件组装时定位效果差,避免单晶硅片拼接时出现的错位现象;同时,单晶硅棒在倒角时,采用砂轮转动,对单晶硅棒进行打磨,单晶硅棒本身不自转,避免出现单晶硅棒的棱角打磨弧度一致性难以控制的问题,避免对单晶硅片的品质造成影响,提高单晶硅片的成品率。一种单晶硅片,如图3和图5所示,包括硅片本体,硅片本体包括多个直壁部1和多个倒角部2,直壁部1与倒角部2依次交替首尾连接,倒角部2为直线型,也就是,该硅片本体包括多个直壁部1和多个倒角部2,直壁部1与倒角部2依次交替首尾连接,构成硅片本体的形状。该直壁部1的数量与倒角部2的数量相一致,在每一个直壁部1的两端连接有倒角部2,该直壁部1的数量可以是四个,也可以是五个,或者是六个,或者是其他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这里不做具体要求。该倒角部2为直线型,也就是,该倒角部2为直线,非弧形,倒角部2的长度为1.5-10mm,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这里不做具体要求。该直壁部1的形状为直线型,也就是直壁部1为直线。直线型倒角部2的设置,便于单晶硅片在电池制作、组件电池组装过程中进行定位,定位效果好,不易错位,保证制备的电池和组件电池的质量。该硅片本体的倒角部2的任一端的端点与硅片本体的中心点连接构造成的直线与硅片本体的<110>晶向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不小于0.35°且不大于3.2°,倒角部2的长度为1.5-10mm。设定硅片本体的倒角部2的任一端的端点与硅片本体的中心点连接构造成的直线与硅片本体的<110>晶向之间的夹角为θ,则0.35°≤θ≤3.2°。单晶硅中<110>晶向是易解理方向,如图5所示,同时由于硅片直壁部1与倒角之间的夹角存在应力集中的问题,因此如果硅片不倒角,其两相邻直壁部1形成的夹角方向正好与<110>重合,成为最易解理方向,会造成硅片在后期周转、加工过程中造成大量崩边和碎片,因此在实际制作中采用倒角的方式,由于硅片四角位置的崩边导致的碎片率与倒角的长度存在一定的关系,硅片直径长度和边长长度一定的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晶硅片,包括硅片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片本体包括多个直壁部和多个倒角部,所述直壁部与所述倒角部依次交替首尾连接,所述倒角部为直线型,所述倒角部的任一端的端点与所述硅片本体的中心点连接构造成的直线与所述硅片本体的<110>晶向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不小于0.35°且不大于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晶硅片,包括硅片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片本体包括多个直壁部和多个倒角部,所述直壁部与所述倒角部依次交替首尾连接,所述倒角部为直线型,所述倒角部的任一端的端点与所述硅片本体的中心点连接构造成的直线与所述硅片本体的<110>晶向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不小于0.35°且不大于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部的长度为1.5-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晶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片本体的厚度方向的晶向为<1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晶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部的任一端的端点与所述硅片本体的中心点连接构造成的直线与所述硅片本体的晶向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0.3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晶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壁部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倒角部的数量为四个。


6.一种单晶硅棒,其特征在于:包括硅棒本体,所述硅棒本体经线切割形成多个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单晶硅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浩平李建弘危晨刘涛赵越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环智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