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板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38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12
一种仪表板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该仪表板安装结构包括仪表板本体、仪表板支架及前围板支架,仪表板本体固定于仪表板支架上,前围板支架固定于车辆的前围板上,仪表板支架沿车辆的X方向卡接于前围板支架上,在仪表板受到撞击时,仪表板沿车辆的X方向从前围板支架上向车辆后方脱离。该仪表板安装结构可保证仪表板在车辆Z向上的支撑强度,当车辆发生碰撞时,仪表板安装结构可从前围板支架上脱离,同时使仪表板向车内方向变形,从而提高车辆的行人保护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仪表板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仪表板
,尤其是一种仪表板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车辆的仪表板与前围板之间的连接多采用固定约束形式,当仪表板与前围板完成安装后,仪表板在车辆处Z向(车身的高度方向)上能够稳定支撑在前围板上,且刚度较大,当车辆受到撞击之后,仪表板很难脱离前围板并向车内方向变形,进而增大行人头部与仪表板发生碰撞的几率,以及行人头部受伤的风险。也即,现有的仪表板与前围板的安装方式不能兼顾仪表板本体刚度及行人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仪表板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该仪表板安装结构可保证仪表板在车辆Z向上的支撑强度,当车辆发生碰撞时,仪表板安装结构可从前围板支架上脱离,同时使仪表板向车内方向变形,从而提高车辆的行人保护性能。本技术提供一种仪表板安装结构,包括仪表板本体、仪表板支架及前围板支架,所述仪表板本体固定于所述仪表板支架上,所述前围板支架固定于车辆的前围板上,所述仪表板支架沿车辆的X方向卡接于所述前围板支架上,在所述仪表板受到撞击时,所述仪表板沿车辆的X方向从所述前围板支架上向车辆后方脱离。进一步地,在所述仪表板支架上远离所述仪表板本体的一侧及所述前围板支架的其中之一上形成有沿车辆X方向延伸的卡槽,在所述卡槽内形成有沿车辆Z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部,在所述仪表板支架上远离所述仪表板本体的一侧及所述前围板支架的其中另一上设置有卡接板,当所述前围板支架固定于所述前围板上时,所述卡接板沿车辆的X方向延伸,在所述卡接板上形成有沿车辆Z方向延伸的第二限位部,当所述卡接板沿车辆的X方向插入所述卡槽内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卡接,以使所述仪表板支架沿车辆的X方向卡接于所述前围板支架上。进一步地,所述仪表板支架上形成有与水平方向垂直的第一挡板,两块所述第一挡板分别设置于所述仪表板支架的两侧,所述卡槽形成于所述第一挡板上。进一步地,在两块所述第一挡板之间,还形成有横板,所述第一限位部形成于所述横板上。进一步地,所述前围板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卡接板连接于两块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当所述仪表板支架与所述前围板支架卡接时,所述仪表板支架设置于两块所述第二挡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仪表板支架的宽度与两块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相适应。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前围板接触的一端还设置有焊接板。进一步地,在所述仪表板支架用于与所述仪表板本体安装的安装面上形成有第一通孔,在所述仪表板本体上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还形成有第二通孔,螺栓等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仪表板本体固定于所述仪表板上。进一步地,所述仪表板支架用于与所述仪表板本体安装的安装面上还形成有限位柱,在所述仪表板本体上与所述限位柱相适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三通孔,当所述仪表板本体固定于所述仪表板支架上时,所述限位柱伸入所述第三通孔内,以对所述仪表板本体进行限位。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仪表板安装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仪表板本体固定于仪表板支架上,将前围板支架固定于前围板上,以及将仪表板支架沿车辆的X方向卡接于前围板支架上,这样,在车辆的X方向,前围板、前围板支架及仪表板支架依次相连,通过上述的连接方式,前围板支架与仪表板支架能够为仪表板在车辆的Z方向提供足够的支撑,而在车辆的X方向,当仪表板本体受到较大力的冲击时,仪表板本体可以沿车辆的X方向脱离与前围板支架的连接,这样使得仪表板本体受冲击后向后移动的空间变大,从而增大前风挡和仪表板搭接区域的可变形溃缩空间,降低车辆对行人头部的伤害程度;同时,由于采用卡接方式将仪表板本体约束在前围上,安装过程更加方便。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仪表板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仪表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1中前围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仪表板支架安装在前围支架上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仪表板支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另一实施例中仪表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仪表板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该仪表板安装结构可保证仪表板在Z向的支撑强度,当车辆发生碰撞时,仪表板安装结构可从前围板支架上脱离,同时使仪表板向车内方向变形,从而提高车辆的行人保护性能。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仪表板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仪表板安装结构包括仪表板本体20、仪表板支架10及前围板支架30,仪表板本体20固定于仪表板支架10上,前围板支架30固定于车辆的前围板40上,仪表板支架10沿车辆的X方向(即车身的长度方向)卡接于前围板支架30上,在仪表板受到撞击时,仪表板沿车辆的X方向从前围板支架30上向车辆后方脱离。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仪表板本体20固定于仪表板支架10上,将前围板支架30固定于前围板40上,以及将仪表板支架10沿车辆的X方向卡接于前围板支架30上,这样,在车辆的X方向,前围板40、前围板支架30及仪表板支架10依次相连,通过上述的连接方式,前围板支架30与仪表板支架10能够为仪表板在车辆的Z方向(即车身的高度方向)提供足够的支撑,而在车辆的X方向,当仪表板本体20受到较大力的冲击时,仪表板本体20可以沿车辆的X方向脱离与前围板支架30的连接,这样使得仪表板本体20受冲击后向后(即车辆内部)移动的空间变大,从而增大前风挡和仪表板搭接区域的可变形溃缩空间,降低车辆对行人头部的伤害程度;同时,由于采用卡接方式将仪表板本体20约束在前围上,安装过程更加方便。图2所示为图1中仪表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1中前围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仪表安装支架安装在前围支架上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3及图4所示,在仪表板支架10上远离仪表板本体20的一侧及前围板支架30的其中之一上形成有沿车辆X方向延伸的卡槽11,在卡槽11内形成有沿车辆Z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部111,在仪表板支架10上远离仪表板本体20的一侧及前围板支架30的其中另一上设置有卡接板31,当前围板支架30固定于前围板40上时,卡接板31沿车辆的X方向延伸,在卡接板31上形成有沿车辆Z方向延伸的第二限位部311。当卡接板31沿车辆的X方向插入卡槽11内时,第一限位部111与第二限位部311卡接,以使仪表板支架10沿车辆的X方向卡接于前围板支架30上。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卡接板31及卡槽11的设置,一方面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仪表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仪表板本体、仪表板支架及前围板支架,所述仪表板本体固定于所述仪表板支架上,所述前围板支架固定于车辆的前围板上,所述仪表板支架沿车辆的X方向卡接于所述前围板支架上,在所述仪表板受到撞击时,所述仪表板沿车辆的X方向从所述前围板支架上向车辆后方脱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仪表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仪表板本体、仪表板支架及前围板支架,所述仪表板本体固定于所述仪表板支架上,所述前围板支架固定于车辆的前围板上,所述仪表板支架沿车辆的X方向卡接于所述前围板支架上,在所述仪表板受到撞击时,所述仪表板沿车辆的X方向从所述前围板支架上向车辆后方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仪表板支架上远离所述仪表板本体的一侧及所述前围板支架的其中之一上形成有沿车辆X方向延伸的卡槽,在所述卡槽内形成有沿车辆Z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部,在所述仪表板支架上远离所述仪表板本体的一侧及所述前围板支架的其中另一上设置有卡接板,当所述前围板支架固定于所述前围板上时,所述卡接板沿车辆的X方向延伸,在所述卡接板上形成有沿车辆Z方向延伸的第二限位部,当所述卡接板沿车辆的X方向插入所述卡槽内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卡接,以使所述仪表板支架沿车辆的X方向卡接于所述前围板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支架上形成有与水平方向垂直的第一挡板,两块所述第一挡板分别设置于所述仪表板支架的两侧,所述卡槽形成于所述第一挡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仪表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两块所述第一挡板之间,还形成有横板,所述第一限位部形成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